
統帥舉青旗,表示前方有山林樹障,需要開路;舉紅旗,表示前方有煙火出現,需要防范敵人火攻;舉白旗,表示前方出現敵兵,需要我軍集結應戰……全軍將士只需要看旗幟的顏色,就知道統帥下達了什么命令。
古代社會技術落后,“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但打仗時,要想指揮千軍萬馬、靈活調度,靠“吼”顯然是不行的。那么,古代打仗時,軍隊是如何發號施令的?
軍旗
軍旗是古代戰場上最重要的指揮工具。《孫子兵法》里記載,春秋時期,軍隊的指揮在夜晚要靠鼓聲,白天則要靠軍旗。可見,軍旗在軍隊指揮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統帥一般會配備一面特大號的旗,作為軍隊統帥的象征。這種旗叫大旆,是用動物皮毛、羽毛裝飾的貴重旗幟。有的統帥則直接使用將領旗,把主帥的姓印在大旗上。《三國演義》(購買詳情請見34版)中,幾乎所有的將領都使用這種將領旗。敵方看到大旗上寫著“關”,就知道對方是關羽的部隊;看到大旗上寫著“張”,就知道對方是張飛的部隊。
統帥身邊還配有信號旗,用來傳遞命令。傳令兵會舉著信號旗通過旗語傳遞主帥的命令,或是舉著信號旗跑到各營將領處傳遞主帥的命令。
通常來說,古代習慣將戰場上的軍隊分為前營、后營、中營、左營、右營,每營用不同顏色的旗幟代表。根據五行理論,前營用紅旗,中營用黃旗,左營用藍旗,右營用白旗,后營用黑旗。統帥根據戰場變化,通過對不同顏色旗幟的運用來指揮各營協調作戰——當統帥命令五色旗幟全部舉起,五營將領就要全部按照戰前指定位置擺好陣型,嚴陣以待;當統帥命令除了紅旗之外的四色旗幟都落下,前營就要準備聽取號令指揮變動;當統帥命令除了白旗之外的四色旗幟都落下,右營就要準備聽取號令指揮變動。
當軍隊不分五營時,五色旗就有了其他的指示含義:統帥舉青旗,表示前方有山林樹障,需要開路;舉紅旗,表示前方有煙火出現,需要防范敵人火攻;舉白旗,表示前方出現敵兵,需要我軍集結應戰;舉黑旗,表示前方出現水源,需要做好相應準備;舉黃旗,表示前路無礙,暢通無阻,可以放心行軍。全軍將士只需要看旗幟的顏色,就知道統帥下達了什么命令。
五色旗還用于指揮隊形陣式。在戰斗時,舉青旗列直陣,舉白旗列方陣等,統帥通過這種指揮方式布置各種各樣的陣型,發揮不同的戰術效果。如果各營下面還分各隊、各哨,那么,各隊長、各哨長也都配有旗幟或士兵只需要看本隊旗幟、本哨旗幟,就知道該如何行動。例如旗幟先指定方向,士兵跟著旗幟所指的方向前進就行了。
通過軍隊各層級間不同旗幟的配合,統帥能夠將自己的作戰指揮意圖完整地傳達給全軍士兵,讓全軍士兵行動一致,發揮出最強悍的戰斗力。因此,軍旗的旗手必須保證旗幟不倒。因為軍旗一倒,就可能導致軍隊陣型混亂,軍心渙散。
鳴金
除了使用軍旗,古代軍隊在指揮上還使用樂器。《荀子·議兵》說:“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這里的“金”是指銅鉦,一種長得很像銅鐘的樂器。
為什么鼓聲、金聲可以用于指揮軍隊進攻和撤退?因為這兩種聲音有振奮軍心、激勵士氣的作用,所謂“一鼓作氣”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因為鼓聲聲音小,戰場上噪聲又太大,為了避免鼓聲在傳播中走樣,每個層級的部隊需要配備不同的銅鼓和銅鉦,通過鼓聲大小和音調來表達不同級別的指揮信息。
此外,古代軍隊還利用鼓聲不同的頻率,指令軍隊采取相應的進攻速度。《尉繚子》中記載了三種不同頻率的鼓聲:一步一鼓是要求步伐整齊地緩步前進;十步一鼓是要求快步前進;當鼓聲連續不斷時意味著要發起沖鋒。
除了大鼓和銅鉦,古代軍隊還用其他樂器來細化指令。例如嗩吶,嗩吶的音色極為突出,且聲音穿透力強,響起來能與整支樂隊抗衡。因此,嗩吶可以用于表示更多的具體指令。
還有可以替代銅鉦的號角和號炮。號角在東漢時期由少數民族傳入中原,大多用獸角做成,發聲高亢凌厲,比銅鉦的聲音更大,更適合用于發號施令。元朝后,號角基本上都采用銅制,一直沿用到清末新軍創建。號炮,在宋朝火藥發明之前,指的是拋石機之類能發出巨大聲響的東西,可以用于戰爭中指揮的信號使用。在明朝,號炮有時也被稱為“號銃”,戚繼光《練兵實紀》的“原用器”篇中有所提及:“專聽中軍號銃。中軍主將自掌號銃,看賊至五六十步,中軍放號銃一個……如無號銃,便賊到營下,亦不許輕放。”
訓練
無論使用軍旗還是金器,都要求士兵能看得懂旗語,聽得懂鼓聲號角。不然,士兵茫然無措,整個軍隊就會亂成一鍋粥。因此,平時嚴格訓練士兵對于號令的記憶和理解,才是重中之重。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孫子列傳》中,關于孫武的生平幾乎只記載了一件事。孫武將兵法獻給吳王闔閭,闔閭看后甚為欣賞,要求他在宮中小試練兵之道,且以宮女為士。吳王選出宮女180人,讓其操練。試想,如果連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宮女都能被訓練成軍紀嚴明的戰士,那么,吳國的正規軍就更能練成強大的戰斗力了。
孫武用鼓聲指揮宮女可以看成軍隊指揮訓練的范本。《武經總要》卷二記載的練兵條例中說:“應進不進,應退不退,應坐不坐,應起不起,應簇(聚攏)不簇,應捺(散開)不捺”,這都是臨陣失儀的罪,必須按規定給予處罰,甚至是斬首。
只有經過刻苦的訓練,部隊中的士兵才能做到識旗號、辨金鼓、明號令、分陣列、知進退,形成一支真正有戰斗力的軍隊。當千軍萬馬都能夠聽懂、聽從統帥的命令,這支軍隊才能夠所向披靡。
(《國家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