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雪
(柘城縣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河南 商丘 476200)
進展性腦梗死作為一種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發病機制復雜,影響因素較多,一般患者在發病數小時或數天內神經功能出現惡化,加之早期預判難度大,容易導致致殘率、病死率高居不下[1]。因此創新的治療方案對提高進展性腦梗死療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本研究通過對進展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藥物聯合綜合康復訓練治療,得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研究對象 選擇的102 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均是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病人,并將其均分為對照組51 例和觀察組51 例,其中對照組男女各有30 例、21 例,年齡40~76 歲,平均年齡(65.85±10.54) 歲;基底節區梗死、小腦梗死、多發性腦梗死各有30例、11 例、10 例。觀察組男女各有28 例、23 例,年齡39~75 歲,平均年齡(64.84±10.84) 歲;基底節區梗死、小腦梗死、多發性腦梗死各有28例、12 例、11 例。將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者、頭顱CT 顯示有出血灶或有出血傾向疾病史者、凝血五項異常者以及不配合者等均排除。2 組患者的資料均無存在差異。
二、方法 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口服阿司匹林,100mg/ 次,1 次/d;同時,口服氯吡格雷,75mg/次,1 次/d,療程均為15d。觀察組則對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患者進行相應處理治療,且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癥狀不再進展后2d 進行康復訓練,即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施以綜合康復訓練治療,具體如下:⑴體位變換:指導患者進行翻身練習,橫向移動并逐漸由臥位到坐位。⑵正確的臥床體位及按摩:指導患者取正確、舒適臥床位,對良肢正確擺放,避免痙攣發生;對大小關節進行屈伸膝和屈伸肘以及彎曲手指等活動,關節活動及肌肉訓練由被動轉變輔助直到主動運動,1d/次。⑶平衡訓練:稍能活動時,指導患者借助凳椅或家屬攙扶下進行提腿、伸膝及站位的平衡訓練。⑷步行訓練:借助扶物作站立,身體向左右兩側運動、下蹲,也可原地踏步,兩腿緩慢輪流抬動;家人在一旁時可一手持拐杖一手扶人緩慢步行,開始這些鍛煉活動時間不宜過長。此外,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可做上、下樓梯鍛煉。⑸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指導并鼓勵患者自行完成進食、洗臉穿衣等一些動作,病情允許情況下,適當作一些澆花、洗碗等之類活動。⑹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對有語言障礙者進行逐步訓練,其次患者病情好轉后能自行行走,可以多出去走動一下,利于全身關節肌肉能得到進一步的恢復。
三、觀察指標 觀察2 組患者NIHSS 量表評分、Barthel 指數水平。NIHSS 量表評分減分率越高,說明療效越好;Barthel 指數水平通過上下樓梯、行走、進食、洗臉穿衣等維度進行評估,100分制,評分越高,說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四、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平均值±標準差(±s),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一、患者NIHSS 量表評分對比 2組患者NIHSS 量表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二、患者Barthel 指數水平 2 組患者Barthel指數均較同組治療前有所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見表2。
討 論進展性腦梗死作為腦梗死中較為常見的一個亞型,占所有腦梗死病人的1/3 比例[3]。其患者病情加重的因素是血栓的擴張或再形成,血小板聚集引起血栓形成,從而導致患者呈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和大腦缺氧等癥狀,神經功能缺損,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因此對于該類患者展開抗血小板治療是切實可行的。
表1 患者NIHS S 量表評分對比(±s)

表1 患者NIHS S 量表評分對比(±s)
分組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4d 治療后8d 治療后15d對照組 51 21.52+8.49 21.99+8.37 20.86+8.10 18.94+9.54觀察組 51 20.31+9.37 19.29+9.18 17.22+10.45 15.54+9.27
表2 患者Barthel 指數水平(±s)

表2 患者Barthel 指數水平(±s)
分組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1 35.41+6.99 44.55+10.85觀察組 51 35.58+6.55 58.76+12.84
從本文結果得知,2 組患者NIHSS 量表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2 組患者arthel 指數均較同組治療前有所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主要是在基礎治療下,2 組均采用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藥物,阿司匹林能夠抑制環氧化酶,阻止血小板釋放和聚集;而氯吡格雷能夠結合血小板表明的ADP 受體,阻斷活化并抑制其他激動劑誘導的血小板聚集,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兩藥合用能夠發揮出理想的抗凝功效,但會增加患者出血的風險,因此觀察組結合綜合康復訓練,能夠加速腦側支循環的建立,促使健側腦細胞或病灶周圍組織的重組或代償,因功能的代償通常不會自動發生,有賴于有效的學習和訓練。有研究表明[4]早期運動和鍛煉均對患肢有益無害,其預后均明顯改善,同時能夠減少并發癥。韓喜梅[5]研究表明在藥物治療中采取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藥物治療進展性腦梗死患者效果安全可靠,且無明顯藥物不良反應。有趣的是黃瑋等人[6]提出,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聯合抗血小板藥物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相較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顯著,能夠增強神經功能恢復效果,且藥物不良反應少。目前,有關進展性腦梗死的確切原因尚未明確,其發生原因有多種,臨床上也缺乏統一的治療方案,因此遵循對癥治療結合綜合療法的原則是可最大程度阻止病情進一步惡化[7]。
綜上所述,針對進展性腦梗死采取藥物結合綜合康復訓練治療法,其效果較好,利于改善神經功能缺損,提高生活能力,值得嘗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