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襲
(南陽市唐河縣人民醫院,河南 唐河 473400)
肺炎作為一種呼吸系統炎性疾病,可見于任何年齡,主要由于細菌或多種病原體感染引發肺部炎癥反應[1]。病原菌以肺炎鏈球菌及流感嗜血桿菌為主,若不經及時的治療通常導致呼吸衰竭,重癥肺炎多起病快,變化快并發癥較多,常規用藥不易治愈,所以選擇一種合理的藥物治療尤為重要。臨床上以往常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通常單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但是治療后有很多不良反應[2],患者的癥狀改善不明顯。最新研究認為可以采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和莫西沙星治療重癥肺炎,為了明確該種治療方案的臨床價值,筆者特進行本次研究,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經過患者知情同意以及院倫理會的批準,選取自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在我院就診診斷為重癥肺炎的8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生成的方法將這2 組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對照組有男26 例,女14 例,患者的年齡在21~45 歲之間,平均(22.61±1.57) 歲。他們的病程約在0.5~8 周之間,平均(1.32±0.26) 周;實驗組有男25 例,女15 例,患者的年齡在21~46 歲之間,平均(22.79±1.51) 歲。病程在0.7~8 周之間,平均(1.25±0.49) 周。2 組患者年齡、性別以及病程構成等基線資料對比,沒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維持酸堿平衡,水分營養充分基礎護理的前提下,定期吸氧,對照組的患者均單獨應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進行治療,取3.0g 加入105mL 0.9%氯化鈉溶液中,以靜脈滴注的方式治療,2 次/d。實驗組患者均進行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與莫西沙星聯合治療,額外給予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0.4g/d 靜脈滴注。
三、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經過系統的治療后,觀察并記錄2 組患者治療前后白細胞數量,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
四、統計學分析 數據用SPSS 20.0 統計分析,計量資料(±s) 表示,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不同組患者炎癥相關指標的比較干預后,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白細胞、CRP 及PCT等炎性指標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見表1。
討 論重癥肺炎在臨床上發生較多,且呈現出不斷發展的趨勢,經長期臨床研究表明,此類患者如果未能得到有效的臨床治療,可誘發急性呼吸衰竭,造成急性缺氧,從而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因而需要探討一種有效而又便利的治療方法[3]。臨床上以往治療這種疾病的方式有很多種,常規采用吸氧、平喘抗炎、抗病毒治療,以往單純應用一種抗生素藥物,用量較大,不良反應較多。頭孢哌酮鈉舒巴坦作為復合型抗生素的一種,可抑制β-內酰胺酶,雖然其有明顯的抗炎作用,但單獨應用其穩定性較差。莫西沙星作為傳統的喹諾酮類藥物,其主要通過抑制DNA回旋酶以抑制細菌DNA 的復制,其抗菌譜較廣,對于革蘭陽性、格蘭陰性及厭氧菌都有較好的效果,且莫西沙星與其他抗菌藥物無交叉耐藥性,提高了安全性與依從性,在使用上也較為便利。兩種藥物聯用可減少藥物的用量,二者用藥同時具有協同效應,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聯合莫西沙星理論上會取得較好的療效[4]。此次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白細胞、C 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實驗組治療后炎癥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用藥方案治療的效果更加明顯,這與蘭迎春的研究結果是類似的[5]。
表1 2 組患者炎癥相關指標的對比(±s)

表1 2 組患者炎癥相關指標的對比(±s)
指標 實驗組(n=40) 對照組(n=40)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CRP(mg/L) 16.21±4.22 6.11±1.05 16.43±4.54 7.97±2.83 WBC(109/L) 15.68±2.13 6.42±1.09 14.93±0.14 8.63±1.11 PCT(ng/mL) 0.68±0.13 0.42±0.09 0.63±0.14 0.63±0.11
綜上所述,以不同的藥物治療重癥肺炎的效果不一致,其中,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與莫西沙星聯合應用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有利于患者炎癥的消退,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工作者在重癥肺炎治療中借鑒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