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嘉
(南陽市中心醫院 心內科,河南 南陽 473000)
冠心病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心血管類的疾病之一。且經研究顯示,冠心病的患者一般都會伴隨著高血糖、高血脂等并發癥[1]。而在臨床上,對其進行介入治療時,患者極易出現心肌梗死、心房顫動等心血管類的不良反應,影響其治療效果[2],故選擇合適的護理是關鍵的。而本文主要研究將全程護理應用于治療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觀察該護理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血管不良事件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68 例患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且征得患者知情同意。⑴納入標準:已經被確診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⑵排除標準:組織器官不全、依從性差的患者;依據登記時間,34 例/組,試驗組:男∶女=16∶18,平均年齡(65.31±4.57) 歲;對照組:男∶女=20∶14,平均年齡(66.37±5.09) 歲。2 組患者在臨床資料上無明顯差別,P>0.05。
二、方法 1.對照組:對患者進行一般的護理模式 依據患者的病情,提供相應的護理模式,其中有:入院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2.試驗組患者則是一般護理+ 全程護理,具體操作如下:①護理方案的確定:在接收患者時,要對患者的疾病有深入的了解,并依據患者的疾病情況制定出適合患者的全程護理步驟及操作流程等。②疾病健康教育的講解:在患者入住醫院前,醫護人員有必要對患者進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知識的講解,以便于患者對于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認知,同時,也可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③血糖的及時測量:首先,要對患者演示一遍正確的測量血糖的操作,其次,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讓患者自己進行操作,如有任何疑問,可以隨時詢問醫護人員。④對患者進行回訪:患者在出院時,要對患者進行2 周/次的電話回訪,主要包括詢問患者的用藥、飲食及血糖的監控情況等。
三、觀察指標 1.比較2 組患者生活質量 通過西雅圖心絞痛量表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3]。2.比較2 組患者出現的心血管不良反應事件 不良反應:心肌梗死、心室、心房顫動、心力衰竭、心絞痛等不良反應。
四、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t檢驗,以(±s) 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以%表示;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一、2 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比較 護理前,2 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無顯著的差別,P>0.05;而12月后,試驗組的角色功能、疾病情況、軀體功能及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明顯的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二、對2 組患者出現的心血管不良反應事件進行比較 護理后,試驗組不良反應率(8.9%)低于對照組(20.6%),P<0.05,見表2。
討 論經研究表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一般多發于老年人中,而使用全程護理模式對患有該疾病的患者進行治療,可以顯著減少不良反應的出現[4]。因為全程護理是一種患者從住院- 出院- 回訪的全程式的護理模式,該護理在患者住院前,會對患者的疾病及其對疾病的了解進行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減少患者對于疾病的錯誤認識,還提高患者依從性;而且通過指導患者正確的測量血壓,使患者的血糖處于正常范圍之內;除此之外,在患者出院后,對患者進行回訪鼓勵,不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增強了患者對于疾病的戰勝心[5]。本次研究中,護理后試驗組的生活質量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明顯的改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試驗組不良反應率(8.9%)低于對照組(20.6%)P<0.05。

表1 2 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比較

表2 比較2 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n(%)]
綜上所述,將全程護理應用于治療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了提升,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也顯著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