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祝 樊自文
摘 要:書法藝術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把書法藝術傳承和延續下去,是我們每個文化人的責任,小學生也是義不容辭,學習書法藝術對小學生的自身發展和漢語言的弘揚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在書法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尤其是對激趣策略的運用上有不足之處,影響了書法教學的效果。基于此,特結合作者實際教學經驗,闡述小學生學習書法的意義,并結合當前小學中高年級書法教學的現狀,對書法教學中的激趣策略進行探討,旨在提升書法教學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小學階段;書法教學;小學生;中高年級;激趣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5-00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07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一,一直以來都受到國人的青睞。書法藝術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傳承和延續下去,小學生就是接受這種傳承的主要對象,特別是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漢字基礎,小學中高階段是學習書法的最佳時機。但是,隨著計算機和智能手機得到普遍應用,學校、家長和學生過度依賴各種輸入法,忽視了漢字的書寫,提筆忘字的現象經常出現,小學生的近視率也逐年提高。因此,在小學階段各學校應將書法教學納入教學體系中,加深小學生對書法的印象,激發小學生對書法的興趣,讓小學生認識到書法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小學生的書寫能力,給小學生創設參與書法活動的機會,加強小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培養人文素養,讓書法藝術可以世代相傳。
一、小學生學習書法的意義
(一)培養小學生的耐力和自信心
書法學習是培養小學生耐力比較有效的方法,因為在書法學習中需要小學生拋開浮躁,做到心無旁騖,用平靜的心情對一個字進行反復的書寫練習,小學生的意志力可以得到磨煉,從剛接觸書法的好奇和新鮮到反復練習的枯燥和厭煩,再到練字取得成效的喜悅,學生的心理雖然經歷了起起落落,但也意識到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學有所成,書法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二)開發智力水平,培養協調性
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大多處在十一二歲的年紀,這個階段是少年兒童成長發育的關鍵期,抓住這個黃金時期對小學生進行書法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大腦的發育,開發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書法包含著一系列的大腦活動,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應該引起重視。書法練習是一個動態過程,始終要求小學生保持高度的專注力,把每一個字寫得盡善盡美,需要在大腦的指揮下和手眼的配合下來完成,在反復練習中增強小學生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三)培養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
書法本身就具有藝術的美,包括字形的美、線條的美、神韻的美、形式的美和含義的美。書法教學就是一個發現美、認識美和創造美的過程。在書法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小學生欣賞古今名人的書法作品,不同作者、不同書寫風格,帶給學生不同的體驗,還可以品味書法家書寫的線條美和結構美,讓小學生懂得什么是美,學會用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更好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小學中高年級書法教學現狀
(一)教師對書法課理解有誤
很多學校都提高了對書法教學的重視,有條件的學校還開設了專門的書法課,受到很多小學生的喜歡。但是很多教師卻對書法課存在理解上的誤區,把書法課等同于練字課,在教學時只注重書本上的生字練習,使用的大多是鉛筆和鋼筆,淡化了毛筆書法的教育,使書法教學流于形式。給予小學生書寫的時間有限,經常出現字跡潦草、難以辨認的書寫現象,把書法課上成了語文課。
(二)書法教學環境枯燥無趣
書法教學給人的感覺是不斷地書寫一行行的毛筆字,單調又無趣。受教育資源的限制,很多小學沒有專門的書法教室,書法教學就是在普通課堂上進行的,教室是小學生學習的地方,它和專門的書法教室不同,在設計和布置上缺乏書法的氣息,沒有專業的書法用具,書法學習氛圍不濃。小學生對著字帖反復臨摹,活動限制在一張桌子、一支筆上,這些限制了小學生的書寫興趣。
(三)學生對書法的興趣不足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書法的巨大動力。書法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定要具備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超強的耐力。每個小學生的興趣都各不相同,對于書法也是如此,很多小學生平時不愛寫字,當教師要求他們踏踏實實書寫漢字時,他們是有逆反心理的,對書法感到厭煩,且學習書法只是一時興起,缺乏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勇氣,書法學習無果而終。
三、小學中高年級書法教學激趣策略
(一)把握學生心理,帶領學生欣賞書法
讓小學生體會書法學習的趣味,是書法教學的第一課。在小學中高級書法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小學生的心理變化特征,把抽象的書法練習變成生動活潑的書法活動,進而加深學生對書法的情感。欣賞是學習書法的基礎,教師為了激發小學生的書法興趣,要善于挑選符合小學生個性和愛好的書法欣賞內容,這些內容要易于小學生接受和理解,對小學生的思維有所啟發,給小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書法體驗。教師可以對選擇的書法作品進行加工和處理,加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使其富有童真和童趣,更加貼近小學生的生活,激發小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一些名人名家的書法作品,當學生看到以后會感到很興奮,伴隨著色彩鮮艷的畫面和生動的音響效果,書法學習不再枯燥,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加大了課堂的信息量。要想抓住小學生對書法的興趣點,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各個字體的發展和演變過程,讓小學生明白書法中蘊含的智慧,認識到學習書法的重要意義,極大地增強小學生對書法的好感,增強小學生練習書法的毅力。
(二)巡視輔導結合,創設多種多樣情境
教學的直觀性對小學生學習書法是十分必要的,教師要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加強巡視和輔導,對小學生出現的書法錯誤給予糾正,消除中高年級小學生似懂非懂的現象。書法在各藝術學科中可能是最為枯燥的,很多小學生在書法課上都是心不在焉的,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艱巨的挑戰。和其他學科一樣,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營造和諧、輕松的氣氛,讓小學生在書法課堂上產生愉快的情緒。中高年級的小學生懂得書寫的基本要求,也具有一定的書寫習慣,教師可以在教室墻上張掛古今書法家的書法作品,也可布置一些具有傳統文化氣息的國畫作品,小學生受到直觀的熏陶,激發審美意識,感受藝術的美。教室里還應設置一個展示區域,展示優秀的學生作品,增加小學生的學習動力。當小學生看到自己的書法作品在大屏幕上滾動展示時,內心是無比喜悅的。在小學生書寫時,教師可以根據書寫內容播放愜意、舒緩的音樂,讓小學生放松心理壓力,靜下心來進行書法創作,小學生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擴大書寫聯想能力。藝術具有相通性,良好的音樂可以促使小學生更好地感受書法的意境和韻味,增進小學生對書法的藝術感受。
(三)教會對比方法,探尋書寫有效途徑
沒有對比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才能加深小學生的自我認知,找到努力的方向,激發書寫的欲望。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對比的技巧,讓學生在對比之后找到差距,放平心態,取得長遠的進步。可以在學生之間進行橫向對比,通過學生作品的比較,做到查漏補缺,不斷完善,糾正自己的書寫習慣,營造一個“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看到同學的書法作品被表揚,就一定會努力改進自己的作品,爭取也受到教師的表揚,為小學書法教學提供強勁動力。可以把學生的前后作品進行比較,鼓勵自我評價,重新審視在書寫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從而強化自己的興趣。教師和家長要注意學生習作的收集和整理,不定期地讓小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對比,并對小學生的進步進行鼓勵性評價,讓小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增強小學生的書法自信,在自由、生動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書法。有效的書法教學要遵循“眼到、手到、心到”原則,注意漢字結構、握筆方法、運筆技巧、寫作姿勢等,使小學生書寫出來的漢字都大方美觀,鞏固學生的書法水平。
(四)發揮榜樣作用,教師做好書寫示范
教師在小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人無法比擬的,教師就是學生心中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在書法教學中,教師的示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堅守傳統,把臨寫古人的法帖作為日課,持之以恒,終身不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臨帖書寫水平引領學生、打動學生,從而激發小學生的書法興趣,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教師要不斷加強和完善書法專業知識,不斷學習前沿的書法知識,與其他書法教師切磋知識和技能,爭取向小學生展示最全面的書法知識,讓小學生不僅能書寫出漂亮的漢字,還領悟到書法的真諦。在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對書法的熱愛去感染學生,帶給學生專業的書法知識,改變學生對書法的認知,每一個書寫環節都要做好示范,特別要對書寫能力弱的小學生進行輔導,消除小學生的畏難情緒。教師還要注意課堂語言的運用,多給予學生表揚,尊重中高年級小學生個性的發展,讓小學生看到書法學習的希望,不斷收獲成功的喜悅,為書法學習注入動力。教師可以提前錄制書法教學的微課視頻,讓小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在紙上盡情書寫,為書法藝術的扎根開花貢獻一份力量。
總而言之,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進行書法教育是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小學生人文素養,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學習書法是漫長的歷程,為了讓小學生始終對書法飽含興趣,教師就必須不斷創新激趣策略,探索新的書法教學方法,把育人之道融入書法教學中,在提高小學生書寫能力的同時,增強小學生的人文情懷,實現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讓書法藝術在新課程理念下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李金蘭.加速課堂生成 重視平等對話——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藝術[J].新課程(上),2015(1).
[2]王新朝.提高小學中年級書法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新作文(教研),2019(3).
[3]張平仁.小學高年級軟筆書法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9(5).
[責任編輯 谷會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