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蠶冷藏浸酸種在秋季蠶種供應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近年,河南省家蠶冷藏浸酸種孵化不整齊的現象經常出現,對家蠶生產造成一定影響。筆者結合各蠶種場蠶種孵化不良的原因及生產實踐經驗,就家蠶冷藏浸酸種孵化不良的原因及應對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為蠶種生產提供參考。
蠶卵的滯育性決定蠶種短期冷藏浸酸的效果,也就是說蠶品種與短期冷藏浸酸解除蠶卵滯育的程度密切相關。現行家蠶秋用種多為春秋兼用品種,受早秋用種時間制約,冷藏時間不足,生產上常出現短期冷藏浸酸種孵化不穩定的情況。
卵質不充實的蠶種不易冷藏,耐酸性差,故在冷藏中易發生死卵。浸酸后也容易發生死卵、催青死卵及孵化不良卵,從而使整批蠶卵鹽酸刺激有效范圍小,影響生產安全性,成為孵化不整齊的主要原因。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卵質差的蠶種極易出現孵化不齊的現象,而其生產批次所對應的生產時間多是高溫多濕等天氣和在桑葉葉質較差的時期。
卵齡開差越大,孵化整齊度越低。卵齡開差有兩種情況。
1.同批蛾產卵快慢不同而存在卵齡差。這種差別不大,生產上可以忽略不計。
2.補種。補種及時則卵齡差小,補種不及時則卵齡差大。河南省各種場蠶種補種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產卵后把產附不好的蠶種挑選出來置于24~25 ℃的保護室里進行保護,待有蛾時直接補種;二是把產附不好的蠶種置于5 ℃小冷庫冷藏,待有蛾時取出補種。各養蠶區不時發生蠶種孵化不齊的現象,主要由于個別蠶種生產單位隨意補種或補種不及時,一次性未補好種繼續補種,補種后未分開裝,也未告知蠶種冷庫有關工作人員作相應處理。經過補種的蠶種,由于卵齡不同,采用相同的冷藏和浸酸強度刺激蠶卵,很容易導致蠶種孵化不齊,特別是卵齡差大、冷藏時間不足的蠶種。
家蠶的滯育性,隨產卵后的高溫保護時間延長而加深,蠶卵完成滯育發育所需低溫時間因滯育性加深而延長。因此,生產上確定冷藏浸酸種開始冷藏時間的卵齡是依據冷藏時間的延長而增大。短期冷藏浸酸種庫外保護時間與冷藏時間正確把握與否,對孵化好壞有較大影響。冷藏日數過短,蠶卵尚未開始活化,浸酸后孵化欠齊。冷藏時間過長,胚胎活性化后較長時間處于低溫抑制狀態,有害蠶卵生理,降低孵化率,導致其體質虛弱。在生產中較難準確把握入庫適期,原因是蠶種場產卵期和產卵后保護環境復雜,加之大多要遠途送種至冷庫,對產卵中特別是產卵后的保護溫度難以準確控制,也較難正確記載。即蠶種場提供的產卵中及產卵后的保溫值是一個參考價值不大的數據,冷庫只能主要依據卵色來確定入庫適期,但卵色深淺是一個模糊級差,不同的人在判斷卵色深淺上有較大偏差。另外,不同蠶品種,如中系與日系品種之間蠶卵著色有快慢、深淺的差異,有時候技術員經驗不足或工作不認真,沒有仔細了解送種前蠶種的保護情況和仔細觀察蠶種卵色而作出錯誤的判斷和不合理的處理,這時候也會影響到蠶種的孵化率。
對于短期冷藏浸酸種,由于冷藏時間短,滯育解除不完全,胚胎發育開差較大,浸酸技術處理要求較高,若不注意或處理不當,如蠶種在中庫外庫散冷不充分、感溫不均勻、浸酸時鹽酸剌激不夠等,都會影響其孵化率。
首先,合理安排生產布局,加強桑園管理,生產優質桑葉,做到蠶期營養充足。其次,要加強飼養管理,確保蠶兒全期發育良好,生產出卵質充實的蠶種,確保孵化整齊。
生產短期冷藏浸酸種應嚴格控制卵齡開差。生產單位要嚴格執行桑蠶種繁育技術標準,控制產卵時間和環境條件,以保障短期冷藏浸酸種的安全性。此外,要盡量減少補種數量,確實需要補種的要盡早補種,補種后應在送種單上標明補種時間,然后單獨裝箱入庫,同時盡量安排在后期用種,延長冷藏時間。
要提高短期冷藏浸酸種的孵化效果,準確把握入庫時期是關鍵。入庫過早,易產生浸酸死卵;入庫過遲,又會造成孵化不良。入庫時期主要以卵色和產卵后保護溫度為依據,其判斷標準見表1。

表1 蠶種入庫時適期判斷標準
在掌握卵色入庫時,冷庫工作人員要仔細觀察卵色,如發現同日產卵的蠶種卵色開差大的,要分類裝箱入庫。總之,短期冷浸種的入庫有效期限是較短的,務必嚴格掌握好。
短期冷藏浸酸種冷藏時間短,滯育解除不完全,胚胎發育開差較大。若想獲得高的孵化率,必須嚴格掌握好浸酸技術。首先,蠶種出庫經中庫、外庫處理時一定要做到散冷充分、感溫均勻,提高孵化率。其次,適當加大鹽酸刺激量。由于短期冷藏浸酸種滯育解除不完全,在鹽酸刺激量的有效范圍內,酌情加大鹽酸刺激量也是提高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蠶種孵化不良的原因錯綜復雜,除了客觀因素,人為疏忽或技術把關不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要把技術處理落實到位,需要技術人員去實施,實施好壞決定蠶種的孵化效果,因此,一定要注重人員的管理。如果蠶業技術人員在蠶種技術處理上出差錯,會影響蠶種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蠶農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整個蠶桑絲綢行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冷庫技術員應嚴格按技術標準和要求操作,絕對不能只憑經驗辦事。在技術處理上必須認真、謹慎,要詳細了解送種前蠶種的保護情況,并仔細觀察蠶種的卵色,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對用種單位的違規要求,應給予制止,避免蠶種事故隱患。總之,影響蠶種孵化的因素有很多,只要我們加強管理,嚴格執行技術操作規程,不斷探索新技術,就一定能夠把蠶種保護工作和浸酸工作做好,減少蠶種孵化事故,確保優質蠶種的安全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