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賢
(貴州省道真自治縣現代高效農業園區服務中心,貴州 道真 563500)
卓椒八號是由貴州卓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選育而成的以鮮食為主的線形辣椒,全生育期約170 d,中熟,果實長短均勻,果味中辣,產量高,鮮椒產量約1 300 kg/667m2。施肥是提高辣椒綜合產量、效益和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徑,施肥模式以化肥配合有機肥施用較優[1-4]。道真自治縣辣椒種植面積在10 000 hm2左右,是“十四五”期間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農業產業,為豐富道真縣辣椒種植品種,并為卓椒八號在道真縣的推廣種植提供施肥依據,于2020年對卓椒8號辣椒進行不同施肥試驗,現報道如下。
試驗在道真自治縣河口鎮三壩村老房子組(東經107.63°,北緯28.99°)進行,海撥554 m,年平均溫度15.9℃,年降雨量1 087 mm。土壤為黃壤,肥力中等,交通、灌溉條件較好。
卓椒8號種子由貴州卓豪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商品有機肥由河北熾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復混肥為中華重慶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其N、P2O5、K2O含量各15%;硼肥由大石橋市永泰硼砂廠生產。
試驗設3個施肥處理。處理1為施商品有機肥6 000 kg/hm2+復混肥750 kg/hm2;處理2為施商品有機肥7 500 kg/hm2+復混肥1 125 kg/hm2+硼肥15 kg/hm2;處理3為施商品有機肥9 000 kg/hm2+復混肥1 500 kg/hm2+硼肥22.5kg/hm2。每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商品有機肥、硼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復混肥60%作基肥施用,40%作追肥施用。追肥分3次施用,第1次為花前肥,復混肥用量為總量的16%;第2次和第3次分別在第1次采果和第2次采果后施用,復混肥用量均為總用量的12%。各處理小區長6.5 m、寬4.5 m,面積29.25 m2,基肥、追肥均為穴施、覆土,各小區施肥量見表1。每小區按寬1.5 m、高25 cm、溝寬30 cm開廂起壟,每壟栽2行,穴距43.33 cm,每小區種91株,即密度為30 769.23株/hm2,小區間設置50 cm寬過道。其他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按常規操作。

表1 各處理小區的基肥及追肥施用量 kg/29.25 m2
由表2看出,3個施肥處理辣椒的農藝性狀、經濟性狀各指標均隨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以處理3的各項指標表現最優。農藝性狀中,處理3的株高為85.6 cm,株幅為98 cm×78 cm,莖粗為2.4 cm;經濟性狀中,處理3的門椒高度為28.4 cm,分枝數為124個,果長為19.2 cm,果徑為1.4 cm,單株果數為117個,單果重為10.5 g;說明,在合適的施肥范圍內,適當增施有機肥或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能增強植株長勢、增加結果數量及單果重。

表2 不同施肥處理卓椒八號的植株性狀
由表3看出,卓椒八號的產量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肥處理的產量以處理3最高,為30 264 kg/hm2,顯著高于處理2,極顯著高于處理1;處理2的產量次之,為25 827 kg/hm2,與處理1間差異達顯著水平;處理1產量最低,僅為21513kg/hm2。處理1比處理2減產20.05%,比處理3減產40.68%。

表3 不同施肥處理卓椒八號的產量表現
試驗結果表明,卓椒8號在道真縣栽培,在試驗設計施肥量范圍內,以施用商品有機肥9 000 kg/hm2+復混肥(N、P2O5、K2O含量各15%)1 500 kg/hm2+硼肥22.5 kg/hm2辣椒植株長勢最好,辣椒產量最高,達30 264 kg/hm2,產量極顯著高于施商品有機肥6 000 kg/hm2+復混肥750 kg/hm2,顯著高于施商品有機肥7 500 kg/hm2+復混肥1 125 kg/hm2+硼肥15 kg/hm2處理。建議生產上在此次試驗的基礎上,結合栽種辣椒地的肥力情況進行施肥量調整試驗,在施用有機肥、復混肥的同時適當增施硼肥,以獲得較高產量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