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
(內蒙古包頭市腫瘤醫院病理科,內蒙古 包頭014030)
甲狀腺微小乳頭癌指病灶最大直徑≤1 cm的甲狀腺乳頭狀癌(無論有無淋巴結轉移),屬于臨床惡性較低的腫瘤,可采用手術切除治療。但該病的原發結節灶較小,病情發展隱秘,在臨床其他輔助性基礎檢查中,無明顯癥狀,很難發現病癥的病發,其診斷特征依賴于核異型的重疊、核溝及毛玻璃核、核內假包涵體,但冰凍切片的觀察存在較多的人工假象,而臨床大部分病例可在甲狀腺的其他病癥手術中治療,進行術中冰凍切片檢查診斷,對臨床治療具有積極意義[1]。本研究選取本院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經術中冰凍病理檢查的診斷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手術切片檢查)與對照組(石蠟切片檢查),其中男23例,女41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43.56±3.65)歲;患者癌灶直徑0.2~1.2 cm,平均直徑(0.65±0.13)cm;合并癥:腺瘤樣甲狀腺16例,結節性甲狀腺28例,甲狀腺亢進10例,橋本甲狀腺炎7例,亞急性甲狀腺炎3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經臨床確診患者患有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智力障礙者;伴有其他癌癥病變者;患有嚴重器官缺損者;不愿參與本研究者。
1.2 方法觀察組為術中冰凍切片檢查,采用全自動恒溫冷凍切片機SYD-K4080(沈陽譽德電子儀器有限公司,遼沈械備20140010號)進行檢查。取患者病變組織,大小為2.4 cm×2.4 cm×0.2 cm,將病變組織通過組織支承器進行冰凍處理,保持溫度為零下-20℃~-15℃。然后將已冰凍的組織制作成4~5μm大小的切片,并置于固定液中,60 s后取出,并采取:清洗→染蘇木色(3~5 min)→分化→放入堿水內20 s,反藍→染伊紅(15 s)→脫水至透明色→以中性樹膠封固,完成后在光鏡下觀察切片。
對照組為石蠟切片檢查,將經過冰凍切片處理的病變組織,以10%的中性甲醛溶液加以固定,制作大約3~5μm厚度的的常規石蠟切片,予以HE染色,采用光鏡觀察切片。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診斷結果,診斷標準:①確診,術中冰凍切片與石蠟切片兩種方法的診斷結果相近或相同,即兩種診斷類型有差異,但切片良惡性相同,不影響手術治療方式的選擇。②誤診,術中冰凍切片與石蠟切片兩種方法的診斷結果相反,即兩種診斷類型有不相同,即術中冷凍切片診斷結果為惡性,石蠟切片診斷結為良性,或術中冷凍切片診斷結果為良性,石蠟切片診斷結為惡性,造成患者手術治療方式選擇不同。③漏診,在患者病變組織取材冰凍處理過程中,未獲得腫瘤病變組織,進而引起的假陰性。④延誤診斷,病變組織無法經過冰凍切片進行病變性質的判定,需采用石蠟切片檢查中,得出病理結果,從而決定手術治療方法。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診斷確診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67.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診斷結果比較[n(%)]Table 1 Comparision of the diagnosis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甲狀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病發于頭部,常見為單發,少數會出現多種發病癥。臨床分為漸變性癌(即未分化癌變)、濾泡癌、髓樣癌及乳頭狀癌,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發病率最高,通常為微小癌形式,直徑大小在1 cm以內,故又被稱為隱匿性癌。而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病原較小,因此病發時無明顯癥狀,且與其他甲狀腺乳頭狀癌存在差異性,易發生誤診及漏診情況,故采用有效的診斷措施是治療患者病癥的關鍵[2-3]。
目前,臨床術中冰凍切片病理檢查是診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重要手段,可在患者術中進行疾病診斷,進而為手術方案、范圍的選擇提供可靠依據[4]。其診斷時間較短,診斷準確率較高,但患者病變組織在冰凍制片過程中易受外界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診斷結果出現假陰性,進而促使患者接受二次手術,或影響患者手術成功率[5]。因此,醫生需熟練掌握術中冰凍切片診斷特征,有效避免漏診、誤診事件發生,以免耽誤患者疾病治療。術中冰凍檢查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特征標準:①乳頭,患者的病變組織經冰凍后,未出現收縮效應及脫水現象,乳頭相對緊密且間隙較小,其結構不清晰,無法明確辨別,或間質水腫、伊紅染紅的顏色深淺不一,呈現“空泡”狀的乳頭軸心,與絨毛相似。②細胞,在冰凍過程中,毛玻璃的樣核呈現消退,核溝較淺,在核中可發現小核仁、小空泡及空淡區,相較于石蠟切片,其中的假包涵體在術中冰凍切片中更加清晰,同時核的異型性較突出,偶爾可發現比較典型的沙礫體,其切片呈現鈣化或不規則灶狀。③侵潤,大部分表現為多灶狀的浸潤或浸潤性生長,并且在纖維瘢痕、良性濾泡中浸潤,有部分會涉及周圍的軟組織,也可能會涉及患者靜脈,但并非惡性的必要條件[6-7]。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診斷確診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67.18%,術中冰凍切片作為診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診斷的重要措施,具有操作簡單、檢查耗時較短等優勢,但同時具有不易連續切片、組織過小,且易發生龜裂等不足,仍存在一定的漏診、誤診及延誤診斷的情況。其中誤診6(9.37%)例,其原因為:局部冰凍切片操作者在進行病變組織取材時,未嚴格按照規范操作,未做到逐層切開甲狀腺組織,從而出現誤診。患者病變組織的直徑<5 mm,并在局部出現乳頭轉結構,且部分的細胞核中有核參數變化,其中4例在鏡下皆表現為結節性甲狀腺腫,2例橋本甲狀腺炎。漏診8(12.5%)例,分析原因:①可能因手術空間有限,造成患者腺體無法一次性切除,需多次切割,或在手術過程中破壞癌灶的切緣處。②在進行小切口提取病變組織時,其組成受到不同長度的壓迫、牽拉,進而導致組織的原有結構受到破壞。延誤診斷7(10.93%)例,可能因為醫生對甲狀腺病癥的掌握程度不夠,因甲狀腺癌薄膜無法通過冰凍切片準確獲得,從而無法判斷患者疾病病癥[8]。
綜上所述,術中冰凍切片對患者的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可有效診斷患者病情,但仍存在漏診、誤診及延誤診斷等情況,故在患者檢查時,醫生需做好患者各項檢查,并保證醫生對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病變特征知識的專業性,注意依據核異型、間質硬化及浸潤行為的詳細檢測,并嚴格按規范操作,有效避免誤診、漏診情況,從而提高臨床診斷正確率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