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坤
(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江西 撫州344000)
作為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腦梗死(CI)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或血管內膜損傷而導致腦部動脈出現管腔狹窄甚至堵塞,最終腦組織因缺血、缺氧而表現出神經功能障礙,具有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等特點[1]。根據疾病病程,腦梗死可分為早期腦梗死、急性腦梗死、恢復期腦梗死及后遺癥期腦梗死4類。急性腦梗死(ACI)致病機制較為復雜,早診斷,早治療是主要的治療原則[2]。臨床多通過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腦保護、急性期溶栓等手段治療效果確切,但中西醫結合的療法還存在較大的研究空間[3]。本研究旨在探究丁苯酞軟膠囊聯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并分析可能造成的不良反應,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聯合組和參照組,每組45例。參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39~62歲,平均(45.16±3.45)歲;發病部位:腦葉12例,小腦8例,腦干5例,丘腦7例,基底節13例。聯合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41~68歲,平均(48.75±3.14)歲;發病部位:腦葉16例,小腦10例,腦干7例,丘腦3例,基底節9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CT檢查,參照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標準,符合急性腦梗死臨床診斷標準;發病后未服用抗溶栓及抗凝藥物;發病時間在6~24 h;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過敏體質或多種藥物過敏者;合并其他系統的嚴重疾患危及生命者;合并惡性腫瘤、肝炎或肝硬化者;合并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入院后,所有患者均給予脫水、補液、控制血壓、營養神經等對癥治療。參照組給予血塞通注射液(云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3020136,規格:10 mL)治療。靜脈注射,每次200~400 mg,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400 mL稀釋后緩緩滴注,每天1次,10 d為1個療程。
聯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丁苯酞軟膠囊(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299,規格:0.1 g×24粒)聯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療,空腹口服,每次0.2 g,每天3次,10 d為1個療程。血塞通注射液用藥方式同參照組。
兩組均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①參照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標準評估治療效果。痊愈:NIHSS評分減少>90%,病殘分級0級;顯效:NIHSS評分減少46%~90%,病殘分級Ⅰ~Ⅲ級;有效:NIHSS評分減少18%~45%;無效:NIHSS評分減少<18%或NIHSS評分增加[4]??傆行?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患者用藥后出現心慌、腹部不適、皮疹等不良反應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使用K-S檢驗確定變量的分布類型,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能量代謝障礙、酸中毒、鈣超載、缺血性腦水腫、細胞因子改變等均可能導致神經細胞死亡。ACI是腦部神經壞死后,線粒體分解功能受阻,細胞毒性物質無法排出,最終導致細胞水腫,同時,伴有鈣離子內流,炎癥反應增強的現象[5]。經MRI檢查顯示,多數CI患者腦部周圍均存在缺血性半暗帶,該區域內的神經組織雖短時間內呈現出壞死狀態,但由于側支循環的存在,若能及時供給氧氣及血液,仍可恢復其活性,改善預后[6]。因此,對急性CI患者的治療,應以挽救半暗帶中的神經細胞,改善腦部血液、氧氣供應,促進腦部血液微循環為主。
臨床常用溶栓治療,但溶栓治療有嚴格的就診時間要求,多數患者因無法及時治療而錯失溶栓時機??鼓煼m能有效改善CI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只能作用于高凝血狀態下的患者,適用范圍較窄[7]。三七總皂苷是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微循環的作用。有相關報道指出[8],將血塞通注射液用于急性腦梗死的治療中,可改善腦部神經缺損癥狀,抑制血栓形成、加速纖維蛋白溶解,抗血小板凝聚,促進血液循環,預后效果較好。同時,劉南暖等[9]研究發現,血塞通注射液能降低血漿中纖維蛋白原(FBI)及D-二聚體水平,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血作用。丁苯酞軟膠囊是一種多靶點抗腦缺血藥物,對谷氨酸釋放具有抑制作用,還可提高血管內皮細胞的一氧化氮及前列環素水平,抑制花生四烯酸釋放,降低細胞內鈣含量,刺激并提升抗氧化酶活性。丁苯酞軟膠囊應用于急性腦梗死患者中,可顯著改善腦部神經缺損狀態,提高腦部血流量,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改善腦缺氧狀態,緩解腦水腫,修復受損神經細胞等功能[10]。丁苯酞軟膠囊與血塞通注射液聯合使用,可更好的發揮抗凝血、修復神經功能,改善局部微循環,改善臨床癥狀的作用,且預后效果較好,有一定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患者高于參照組(P<0.05),表明與單獨用藥相比,丁苯酞軟膠囊與血塞通注射液聯合作用,能促進藥效發揮及腦部血液供應,改善局部微循環等效果顯著。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丁苯酞軟膠囊與血塞通注射液兩種藥物安全性均較高,不會對機體造成損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丁苯酞軟膠囊聯合血塞通注射液可顯著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且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風險低,藥物安全性高,可在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