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立晶
(新汶礦業集團萊蕪中心醫院婦產科,山東 淄博271100)
宮頸微小浸潤癌一般無顯著臨床癥狀,且宮頸早期的表現難以與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相鑒別,且部分頸管型宮頸癌無法經窺陰器發現,易漏診、誤診。但隨著宮頸細胞學檢查的不斷普及,利于臨床早期發現、診斷與治療[1]。有研究指出,局部晚期宮頸癌的癌灶較難控制,手術治療效果欠佳,術后易轉移、復發等[2]。因此,尋求局部晚期宮頸癌的有效治療方法是目前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術前新輔助化療是指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接受的全身化療,其目的主要為縮小瘤體、清除腫瘤細胞,以有利于后續治療[3]?;诖耍狙芯恐荚谔接懶g前新輔助化療對宮頸癌手術患者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180例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90例。對照組年齡35~55歲,平均年齡(45.14±7.97)歲;病理類型:鱗狀細胞癌79例,腺癌6例,腺鱗狀細胞癌5例。觀察組年齡35~55歲,平均年齡(44.99±8.10)歲;病理類型:鱗狀細胞癌80例,腺癌5例,腺鱗狀細胞癌5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最終由子宮頸活檢病理檢查確診者;②臨床資料完整者;③局部晚期宮頸癌者;④凝血功能正常者。排除標準:①已存在癌細胞轉移者;②凝血功能異常者;③既往經過手術、免疫治療、放化療者;④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對照組行盆腔淋巴結清除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切除患者全子宮、宮旁組織及3 cm以上的陰道旁組織;距離癌瘤下3 cm切除部分陰道壁;切除雙側卵巢及輸卵管,對于<40歲女性,可視情況考慮保留一側附件;清掃髂總、髂內外、閉孔、腹股溝淋巴組織。觀察組在手術前接受新輔助化療,之后手術方法同對照組。新輔助化療(TP化療方案)的具體方法如下:第1天,將135~175 mg/m2紫杉醇(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378)加入500 mL氯化鈉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間隔1 h給予75 mg/m2順鉑(南京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675),3周為1個周期,共治療3個周期。
1.4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手術前后病理符合率、切緣陽性率,并記錄術后病理結果(宮頸深層間質浸潤率、淋巴結轉移率、脈管浸潤率、宮旁轉移率、頸管累及率)。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比較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eeding volume and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eeding volume and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2 兩組手術前后病理符合率、切緣陽性率比較兩組手術前后病理符合率、切緣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病理符合率、切緣陽性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pathological coincidence rate and positive rate of surgical marg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n(%)]
2.3 兩組術后病理特征比較觀察組術后宮頸深層間質浸潤率、淋巴結轉移率、脈管浸潤率、宮旁轉移率、頸管累及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局部晚期宮頸癌是一種危險性較高的宮頸癌,臨床上通過手術對其治療的效果較不理想,且術后腫瘤易轉移、復發[4]。術前新輔助化療是在宮頸癌根治術前預先進行的一種化療方式,主要作用為減少高危因素、減小腫瘤大小、提高手術效果、消滅腫瘤細胞及控制瘤轉移等[5]。但目前臨床對于術前新輔助化療的效果存在爭議,因此,對術前新輔助化療對宮頸癌手術患者的應用效果進行進一步探討具有重要意義。

表3 兩組術后病理特征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術前新輔助化療可減少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時間。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術前新輔助化療可有效減少腫瘤細胞數量、控制腫瘤細胞大小有關。有研究指出,術前新輔助化療對手術狀況具有改善效果,可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有利于降低手術難度,穩定患者的生命體征[6]。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手術前后病理符合率、切緣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術前對宮頸癌手術患者采用新輔助化療不會對病理符合率、切緣陽性率產生影響。另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術后宮頸深層間質浸潤率、淋巴結轉移率、脈管浸潤率、宮旁轉移率、頸管累及率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術前新輔助化療可明顯改善宮頸癌手術患者在術后的病理特征。分析其原因,術前新輔助化療還可降低腫瘤細胞活性。此外,術前新輔助化療具有諸多優勢:①本研究所選擇的TP化療方案能有效縮小腫瘤體積、消滅腫瘤細胞、改善臨床分期,從而為手術治療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7]。且有研究指出,采用術前新輔助化療可使一些失去手術治療機會的宮頸癌患者重獲手術機會,從而有利于改善預后[8]。②術前新輔助化療借助瘤體的血管網,可使化療藥物更加充分的進入瘤體,能更大程度的消滅腫瘤細胞,并有效避免術后腫瘤組織因缺乏氧而誘導耐藥,從而提高抗腫瘤能力[9]。③局部晚期宮頸癌的病灶范圍較廣、腫瘤細胞的體積較大、易發生淋巴結轉移,而術前新輔助化療可降低腫瘤細胞活性、減少細胞數量、減小細胞體積及降低淋巴結轉移率,從而降低腫瘤細胞的轉移率,改善術后病理特征[10]。
綜上所述,術前新輔助化療可改善宮頸癌手術患者手術狀況,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且對手術前后病理符合率、切緣陽性率無影響,同時,能控制淋巴結轉移,改善患者在術后病理特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