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光
(遼寧省阜新市第二人民醫院(阜新市婦產醫院)神經外科,遼寧 阜新123000)
腦積水屬于神經外科常見疾病,患者癥狀主要表現為嘔吐、頭痛、神經功能障礙及視力模糊等。以往主要采用開腹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但該方法治療術后患者易出現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并發癥,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應用,腦室腹腔分流術聯合腹腔鏡技術在腦積水治療中應用增多,具有創傷小、快速、安全的特點,使腦積水治療效果大幅提升[1]。本研究旨在觀察腦積水患者應用腦室腹腔分流術聯合腹腔鏡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腦積水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男32例,女21例;年齡18~62歲,平均(42.7±5.3)歲;病程4~58 d,平均(30.6±7.2)d;病因:梗阻性腦積水19例,交通性腦積水17例,外傷性腦積水12例,先天性腦積水5例。觀察組男33例,女20例;年齡18~64歲,平均(43.3±5.1)歲;病程5~60 d,平均(30.9±7.1)d;病因:梗阻性腦積水20例,交通性腦積水18例,外傷性腦積水11例,先天性腦積水4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MRI等檢查確診為腦積水,入院時癥狀主要表現為行走不穩、頭痛、行為異常、惡心嘔吐、精神障礙、尿失禁及癲癇發作等;本研究符合倫理學要求,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同意參與。排除明顯腹部疾病者、惡性腫瘤疾病者及臨床資料不全者。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在全麻狀態下開展手術,取仰臥位,同時進行頭顱與腹部手術。頭顱手術方面,兩組均行腦室腹腔分流術:腦室穿刺部位選擇右側額角側腦室,在耳后皮下固定分流閥,自頭皮下經乳突后方、胸鎖乳突肌外緣、胸部前面至腹壁,采用特制中空通調分流管引流。腹部手術方面,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腦室腹腔分流術,于臍旁將腹壁全層切開,沿腹壁將通條向腹腔內戳進,將引流管從通條內引入,觀察分流管內腦脊液流出通暢后,在腹腔右髂窩放置分流管,不進行固定,然后關閉手術切口,術畢。觀察組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聯合腹腔鏡治療,建立人工氣腹后,分別在臍內、劍突、右鎖骨中線打5 mm、5 mm、10 mm孔,分別置入腹腔鏡及相關手術器械,經劍突下套管將腦室腹腔分流管腹腔端引流管送入腹腔,在腹腔鏡輔助下,將分流管末端送至右膈下,在肝圓韌帶上將引流管用鈦夾固定,觀察分流管末端有腦脊液流出通暢后,關閉手術切口,術畢。術后兩組患者均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手術時間、顱內壓降低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手術指標。比較兩組治療效果,評價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神經功能恢復,生活能夠自理;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神經功能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癥狀、神經功能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或加重,生活無法自理??傆行?顯效率+有效率。比較兩組手術前后大腦中動脈(MCA)、大腦前動脈(ACA)、大腦后動脈(PCA)、雙側椎動脈(VA)及基底動脈(BA)等顱內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兩組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顱內壓降低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
2.2 兩組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23%,高于對照組的69.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顱內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術前,兩組MCA、ACA、PCA、VA及BA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兩組各指標均明顯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療效比較[n(%)]
表3 兩組顱內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cm/s)

表3 兩組顱內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cm/s)
注:與術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
2.4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66%,低于對照組的18.8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
腦積水屬于神經外科常見疾病類型,該病的發生與腦脊液循環吸收障礙、腦脊液過度分泌引起腦室系統擴大、顱內腦脊液增加有關,如不及時治療,隨著病情的進展,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在腦積水治療中,首選治療方案為腦室腹腔分流術,但傳統手術方式存在并發癥多、創傷大的缺陷[3]。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腹腔鏡在腦積水患者治療中逐漸應用,且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
腦積水患者治療中,腦室腹腔分流術應用廣泛,該治療方法是在人體內裝置帶單向閥門的分流裝置,控制腹腔與腦室間壓力,將腦脊液引流至腹腔,再通過腹膜系統功能,使腦脊液進入人體循環,而分流裝置管道是否通暢直接決定分流能否成功[4]。傳統開腹腦室腹腔分流術應用中,術后臟器損傷、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并發癥較多,其中以分流管堵塞發生率最高,可能與血凝塊、腦組織、管端周圍炎癥及大網膜包繞等因素相關[5]。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應用,借助腹腔鏡輔助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通過人工氣腹的建立,使腹腔間隙充分暴露,手術操作空間大幅增加[6]。在腹腔鏡直視條件下,可清晰觀察腹腔內情況,在肝膈間隙內可精準的放置分流管,有效防止盲目置管損傷腹腔臟器,減少炎癥因素引起的分流管堵塞問題[7]。同時,在肝圓韌帶上固定分流管,一方面減少術后腹腔臟器病變對分流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減少分流管與腸管、大網膜的接觸,大網膜包裹分流管的可能性降低。一般情況下,因腦脊液、腦組織、腦血管內血液比例處于恒定狀態,顱內血流相對穩定,但發生腦積水后,各因素比例失調,顱內血流量改變,則引起顱內血流動力學參數異常,加之如引流管堵塞,引流效果不佳,則出現MCA、ACA、PCA、VA及BA等指標降低[8]。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手術時間、顱內壓降低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腹腔鏡技術的應用,可減少患者創傷,縮短手術時間,加快患者術后恢復速度;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23%,高于對照組的69.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腦室腹腔分流術聯合腹腔鏡治療腦積水,對患者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術后,觀察組MCA、ACA、PCA、VA及BA等顱內血流動力學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腹腔鏡技術可減少引流管堵塞發生的可能,對患者顱內血流動力學有明顯改善作用;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66%,低于對照組的18.8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腦室腹腔分流術聯合腹腔鏡治療腦積水,術后患者并發癥較少,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對腦積水患者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聯合腹腔鏡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顱內血流動力學水平,手術安全可靠,療效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