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沈陽市婦嬰醫院,遼寧 沈陽110011)
瘢痕子宮多由剖宮產手術、子宮肌瘤切除術等婦產科手術引發,再次妊娠后,由于子宮受到大量孕激素的作用,處于不敏感狀態,宮口擴張困難,需及時予以有效處理,以避免子宮破裂,造成產婦大出血,威脅其生命安全[1]。現階段,針對該類患者,臨床多通過中期妊娠引產使胎兒及其附屬物排出體外,從而終止妊娠。但由于風險較大,合理選擇引產方式尤為重要。米非司酮能夠與孕酮受體選擇性結合,可降解宮頸組織的膠原纖維,使宮頸成熟速度加快,從而達到擴張及軟化宮頸目的。乳酸依沙吖啶能調節雌孕激素分泌,釋放大量前列腺素,引起子宮收縮,起到引產效果。而米索前列醇能夠促進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同時能夠軟化宮頸,增加子宮張力和宮內壓。本研究通過對比米非司酮分別聯合乳酸依沙吖、米索前列醇應用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明確米非司酮聯合乳酸依沙吖的應用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各60例。對照組年齡22~38歲,平均(29.45±5.23)歲;孕周14~26周,平均(20.87±4.16)周;體重指數22~27 kg/m2,平均(24.51±2.85)kg/m2;孕次1~4次,平均(2.98±0.23)次。觀察組年齡21~37歲,平均(29.67±5.19)歲;孕周15~27周,平均(20.52±4.02)周;體重指數23~27 kg/m2,平均(24.68±2.79)kg/m2;孕次1~4次,平均(3.01±0.24)次。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2];②患者臨床資料完善;③尿常規、心電圖檢查正常;④近1個月未接受相關藥物治療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宮頸功能異常者;②溝通困難、嚴重意識障礙者;③重要臟器嚴重病變者;④其他惡性心血管疾病患者;⑤惡病質用藥禁忌者;⑥合并免疫功能缺陷患者;⑦糖尿病、甲亢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①一次性服用米非司酮片(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批號190201,190306,200201,規格:25 mg)75 mg,每天2次;②服用米非司酮片36~48 h后口服米索前列醇片(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批號190702,190803,191204,規格:0.2 mg)0.6 mg。
1.3.2 觀察組①口服米非司酮片,劑量與對照組一致;②羊膜腔內注射100 mg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廣西河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產品批號200102,規格:2 mg∶50 mg)。
1.4 觀察指標①引產情況:比較兩組宮縮啟動時間(末次用藥至開始規律宮縮的時間)、引產時間(規律宮縮至胎兒胎盤娩出時間)及產后出血量(引產后24 h內陰道出血量)。②月經恢復時間:記錄對比兩組術后復潮時間及經期持續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引產情況比較觀察組宮縮啟動時間、引產時間短于對照組,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引產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引產情況比較(±s)
?
2.2 兩組月經恢復時間比較觀察組復潮時間短于對照組,經期持續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月經恢復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月經恢復時間比較(±s,d)
?
瘢痕子宮由于破壞子宮原有的解剖完整性,妊娠后,子宮的薄弱部位為瘢痕處纖維結締組織,由于其缺乏彈性,當承受能力達到最大值時,可能會導致子宮破裂,直接威脅患者的安全[3-4]。妊娠中期的胎兒體型較大,且胎兒的骨骼較硬,胎盤已在機體內成形,但由于宮頸并未成熟,子宮頸擴張速度緩慢,使子宮無法進行規律收縮,導致不規律宮縮和強直性子宮收縮等現象的發生,損傷陰道,增加子宮破裂等并發癥風險。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宮縮啟動時間、引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復潮時間短于對照組,經期持續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表明米非司酮與乳酸依沙吖聯合應用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效果較好,能縮短宮縮啟動時間和引產時間,減少引產出血量,促進患者恢復。分析其原因:米非司酮可使子宮頸擴張和軟化,促進子宮內膜競爭性結合子宮螺旋動脈的孕酮受體,抑制其活性,能夠導致蛻膜、絨毛組織的水腫、變性、壞死,致使蛻膜與絨毛模板分離[5]。該藥在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中的應用,可有效防止腺體增生,使宮頸管軟化,進而促進子宮收縮,達到促進引產的目的[6]。米索前列醇可加快子宮平滑肌的收縮,促進宮頸成熟,在產程中同時進行宮縮、宮頸擴張,從而縮短引產時間[7]。兩者聯合應用雖有一定效果,但由于米索前列醇易造成宮縮頻繁,損傷子宮,加之該藥對妊娠中期子宮的敏感性較差,臨床應用常難以獲得理想預期。乳酸依沙吖啶對子宮平滑肌的收縮頻率和幅度有提高作用,妊娠孕周越大,其興奮子宮平滑肌的作用越強。乳酸依沙丫啶注射入羊膜腔后,藥物可迅速被吸收進胎盤,能夠使蛻膜和絨毛組織變性壞死,對磷脂酶的釋放、前列腺素的合成有促進作用,從而達到子宮收縮、蛻膜分離、流產的目的[8-9]。在給藥12 h后,羊膜腔內的濃度達到最高值,從而促進胎兒排出,避免在引產中出現過度出血的情況,同時提升清宮率,促進患者經期恢復[10]。聯合米非司酮,可產生協同效果,能降低陰道失血量,調節宮縮頻率,快速終止妊娠,促進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與乳酸依沙吖啶聯合治療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效果優于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能縮短宮縮啟動時間和引產時間,減少引產出血量,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