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元 代文龍 高英 羅軍 杜佳蔚 盧寧 程琴
導讀:漁溪鎮發展蔬菜產業區位優勢明顯、水源優質豐富、生態條件適宜,在漁溪蔬菜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中,通過“三突出”謀建、“三強化”提升、“三培育”建設、“三模式”激活、“三優先”扶持園區,不斷壯大蔬菜產業,蔬菜產值2.2億元,帶動農戶1200 余戶入園,實現戶均年增收1.2萬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近年來,南充大力推進商品蔬菜基地發展,在順慶區漁溪鎮建立市級蔬菜現代農業園區,主產鮮銷蔬菜供應市場。 園區蔬菜基地面積9000 余畝(600 hm2),常年蔬菜播種面積2.8萬畝(1866.7 hm2),蔬菜產量10.5萬t、產值2.2億元,帶動1200 余農戶入園發展蔬菜產業,實現戶均年增收1.2萬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漁溪鎮位于嘉陵江西岸,地處南充市區東北部,距市區30 km,處在成都—重慶2 h 車程輻射區,與成渝構成獨特的“兩小時經濟圈”。 距達成鐵路南充站、南充物流園區約1 h 路程。 國、省公路縱橫交錯,10 余條高速路,與南充機場、南充港一起,構建成了便捷、快速、立體的交通網絡通道。 全鎮已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交通方便。
屬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光照適宜,兼有春旱少雨、回春不穩,夏熱多雨、旱澇不均,秋短天涼、 冬暖干燥、 霜霧頻繁等特點。年均氣溫17.5℃,年均相對濕度79%,年日照時數1330.7 h,最冷月平均氣溫6.5℃,最熱月平均氣溫27.9℃,極端最高氣溫40.1℃,極端最低氣溫-3.1℃,年≥10℃有效積溫5557.3℃,年均降雨量1020~1112 mm,無霜期314天。 園區為平壩居多的淺丘地形地貌,土質肥沃,水源豐富。
一是突出優勢找準定位。 漁溪位于嘉陵江畔,屬南充市區近郊鄉鎮,具有區位優勢明顯、水源優質豐富、生態條件適宜等優勢。多次組織赴浙江、成都學習考察蔬菜園區建設,汲取經驗,反復論證,定位漁溪建設城郊蔬菜現代農業園區,減調玉米、紅薯等傳統低效作物種植,發展鮮食蔬菜生產,滿足城市“菜籃子”市場需求。 二是突出規劃引領發展。 堅持“全域規劃、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調優結構”原則,打破全鎮村界、社界,推行全鎮“一盤棋”科學規劃,統一統籌布局生產、初加工等產業功能分區。 根據地形地貌條件,結合蔬菜生長特點,合理規劃平壩根菜類、深溝水生蔬菜類等種植區域,園區規劃做到具有可操作性、前瞻性、科學性。 三是突出持續壯大產業。 堅持“換屆不換思路、換領導不換產業”,緊緊抓住蔬菜產業不放,一屆接著一屆干,一年接著一年干,保持力度不減、要求不減、質量不減,抓點示范,串點成線,連線擴片,縱深推進優質蔬菜基地拓展,持之以恒推進蔬菜產業園區建設,不斷推動發展壯大蔬菜產業。
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夯實。 按照“田土成方、渠路成網、旱澇保收”要求,建設水網、路網、渠網、電網“四網”配套的高標準農田。 園區配套建設連棟大棚60 畝(4 hm2),推廣應用農用機械135 臺套,建有益農信息社2 處,大幅提升耕作機械化率、水肥自動化灌溉率、信息化率。 配套建成清洗、分級、包裝車間5 個、物流配送中心3 個,產地初加工能力8.5萬t。二是強化先進科技支撐。 與西南大學、南充職業技術學校等開展科技合作,轉化科技成果19 項,引進推廣新品種21 個、新技術4 項、新材料3 個。 聘請高校蔬菜專家為園區技術顧問,采取現場指導、講座培訓等形式傳授蔬菜栽培技術,同時解決蔬菜生產中遇到的實際難題。 三是強化質量安全生產。 推行標準化生產,實施綠色防控、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減少化肥農藥污染。 通過回收非商品蔬菜供應畜禽生產等方式,提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建立蔬菜投入品準入清單、生產檔案和產地準出制度,健全園區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一是培育種植業主。 按照“外地引、回鄉創、本地育”等多管齊下的思路,開展平臺招商、產業招商、以商招商,統一流轉土地、統一支持農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組織銷售的“四統一”模式,培育蔬菜種植業主11 個,發展蔬菜生產基地4000 余畝(266.7 hm2)。二是培育職業菜農。 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進村入社舉辦蔬菜專題培訓班,讓菜農就近就地學習蔬菜產業系統知識,重點培訓綠色發展、信息化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物流電商等內容,提升農業科技應用、創新創業發展、農業品牌創建、市場營銷管理等現代農業經營管理能力。 三是培育專合社。 按照“市場運作、利益共享、風險分擔”的原則,采用“企業+合作社+農民”模式,組建“村社合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發揮合作社上連企業、下連農戶的作用。
一是利益聯結模式。 推行“大園區+小業主”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帶動農戶入園發展產業。 創新農民增收機制,除土地租賃、就近務工等方式增加農民收入外,采取“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模式,保障農戶參與多次利益分享,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二是農旅融合模式。依托嘉陵江資源和產業優勢,開發內河和濕地發展水生蔬菜種植,打造元壩子創意蔬菜基地、休閑垂釣區等農旅項目,積極有效推動農旅產業融合發展。三是產品銷售模式。按照“大市場、大營銷,小攤點、小營銷”的方式,與大潤發、永輝、西華師范大學等大型超市、高校建立直供直銷合作關系,成功架起商品蔬菜銷售的“高速路”。南充市區綜合批發市場設立漁溪鮮食蔬菜直銷點位,保障小業主蔬菜產品銷路暢通。
一是項目優先匹配。 圍繞園區規劃項目、申報項目、整合項目,改善水、電、路、訊等產業基礎設施,重點產業區域配套大棚、商品處理等設施設備。 2019年爭取省財政項目320萬元,整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1915萬元,開展標準化蔬菜基地建設。二是資金優先安排。 創新產業激勵機制,出臺園區建設獎補政策,區級財政每年安排蔬菜園區建設專項資金500萬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設和產業發展。 三是金融優先支持。 農業擔保公司優先為園區提供擔保服務,金融機構支持園區業主發展蔬菜產業。 財政采取貸款貼息,降低蔬菜業主貸款成本,促進業主發展壯大。

漁溪蔬菜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