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盆 思佳

這家近兩年發展勢頭十分迅猛的浙商銀行遭遇“滑鐵盧”。
4月6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官網發布了《交易商協會對浙商銀行啟動自律調查》,稱浙商銀行作為主承銷商,對于發行人注冊發行文件涉嫌虛假記載等嚴重違規事項,相關中介服務開展未遵循勤勉盡責基本原則,涉嫌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管理規則。依據《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處分規則》,交易商協會已對浙商銀行啟動自律調查。
而就在一周前,浙商銀行剛發布了一份并不理想的業績報告。
3月30日,浙商銀行發布2020年年報。截至2020年末,浙商銀行資產總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達到20482.2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74%;實現營業收入477.03億元,比上年增長2.89%;歸母凈利潤123.09億元,比上年下降4.76%。不難看出,雖然資產規模穩步提升,但是營業收入增速較去年的19.06%明顯放緩,為2018年以來最低增幅。
另外,2020年浙商銀行的資產質量也不容樂觀。截至報告期末,該行不良貸款率較去年同期上升0.05個百分點至1.42%;撥備覆蓋率也較去年下降近30個百分點。資本充足指標也同比出現相應的下降。
盈利能力下滑、資產質量承壓的同時,浙商銀行的內控問題也是岌岌可危。
截至目前,絕大多數上市銀行的年報基本發布完畢,這之中幾家歡喜幾家愁。
對于近些年來發展十分迅猛的浙商銀行而言,2020這份年度報告不可謂光彩,雖然資產規模穩步提升,但是營業收入增速明顯放緩,為2018年以來最低增幅。同時,利潤增速也是四年內首次負增長,資產質量方面不良率連續飆升、撥備覆蓋率卻逐漸遞減。
據年報披露,截至2020年末,浙商銀行資產總額突破兩萬億,達20482.25億元。營業收入477.03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2.89%,環比2019年度的19.06%減少16個百分點,創造該行近三年營收最低增幅。
營收增幅驟降的同時,該行利潤卻不升反降。在已披露年報的21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三家股份制銀行去年業績負增長,為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和浙商銀行。2020年浙商銀行歸母凈利潤達123.09億元,較去年同比下降4.76%。盈利下降的背后,是該行凈息差、凈利差等指標的下滑。2020年凈息差為2.19%,較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凈利差為1.99%,同比下降0.14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資產質量方面,浙商銀行同樣有著不小的壓力。2020年,浙商銀行不良貸款170.4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8.98億元,不良貸款率1.42%,比上年末上升0.05個百分點。據統計,這已經是浙商銀行連續三年不良貸款率出現上漲。同時,撥備覆蓋率191.01%,較上年減少29.79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連續三年呈現減少的趨勢。
4月6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官網發布了《交易商協會對浙商銀行啟動自律調查》的公告。
公告稱,近日,交易商協會在對相關發行人進行自律調查時了解到,浙商銀行作為主承銷商,對于發行人注冊發行文件涉嫌虛假記載等嚴重違規事項,相關中介服務開展未遵循勤勉盡責基本原則,涉嫌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管理規則。
依據《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處分規則》,交易商協會已對浙商銀行啟動自律調查。
對此,浙商銀行方面回應稱,協會本次自律調查,應該是幾年前該行承銷的項目,發行人注冊發行文件涉嫌虛假記載等事項,該行將積極配合,若有問題將迅速落實整改。
據了解,這并已經不是浙商銀行第一次被交易商協會自律處分。早在2018年,浙商銀行作為泰安市泰山投資有限公司相關債務融資工具后續管理牽頭主承銷商,未能及時跟進監測發行人資產無償劃轉事項并督導發行人進行信息披露等相關工作,交易商協會給予浙商銀行誡勉談話處分,并責令其針對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在風控問題上,浙商銀行的問題遠不止自律檢查這么簡單。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浙商銀行收到銀保監24張罰單。其中,2020年9月4日,銀保監會官網公示的信息顯示,浙商銀行因31項違規違法行為被罰款1.01億元,并對7名相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以30萬元的罰款。
浙商銀行的違法違規案由包括:“不良資產虛假出表、通過違規發售理財產品實現本行資產虛假出表、通過違規發售理財產品幫助交易對手實現資產虛假出表”以及“以保險類資產管理公司為通道,違規將存放同業款項倒存為一般性存款”等。針對上述處罰,浙商銀行回應稱,原銀監會于2017年對其展開為期三個月的現場檢查,在監管機構指導下,浙商銀行處罰所涉問題已整改完畢。
2017年以來,原銀監會開展治理市場亂象、防范金融風險等各項檢查工作,浙商銀行成為重點被查銀行之一,近年來浙商銀行更是屢吃罰單,而這些罰單無一不是浙商銀行迅猛發展的“后遺癥”。
如果觀察浙商銀行近幾年的發展脈絡,不難看出該行從2014年總資產規模6699億元到2020年底資產規模突破兩萬億的過程中,呈現出短時間內的突破性增長。
2014-2018年,農行系統出身的劉曉春赴浙商銀行任副董事長、行長等職,并為浙商銀行提出“全資產經營”戰略。據浙商銀行年報,劉曉春的全資產經營戰略主要是在發展傳統信貸的同時,加強與銀行同業、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機構的合作,實現其“同業擴張、投貸聯動”策略。
在這一戰略的指引下,浙商銀行走上了“快車道”。數據顯示,2014年,浙商銀行總資產6699億元,2015年其總資產以54%的增速突破萬億;2016-2018年,浙商銀行總資產每年遞增,分別為1.3萬億、1.5萬億、1.6萬億和1.8萬億。2020年年報顯示,該行資產規模達20482.25億,較上年末增長13.74%。
而隨著資產規模的擴張而來的還有成堆的罰單。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至今,浙商銀行被境內監管部門處罰50筆以上。2017年以來,原銀監會開展治理市場亂象、防范金融風險等各項檢查工作,浙商銀行成為重點被查銀行之一,而該行歷次被罰案由多涉及出表、理財、同業業務等。
在與多數銀行類似,在2017年金融去杠桿及資產新規等嚴監管下,浙商銀行也立馬降低投資資產的配置力度,加入零售轉型大軍。2015-2019年,浙商銀行的同業資金業務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從39%降低至21%,同期零售業務收入占比從9%增至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