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意大利米蘭,一名男子戴著口罩走在街上。(圖片來源:新華社)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網站4月9日數據,截至歐洲中部時間4月9日10時,該區域累計新冠死亡病例達1001313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4700萬例。
分析人士認為,新一波疫情威脅、疫苗接種推進緩慢、變異病毒肆虐以及民眾對反復的社會管制措施產生疲勞和抵制,都是造成歐洲各國抗疫效果大打折扣、疫情持續蔓延的因素。
世衛歐洲辦事處數據顯示,自今年2月中下旬以來一直到3月29日,歐洲每周新增確診病例數連續增長,直到截至4月5日的一周才略有下降。波蘭和羅馬尼亞等一些歐洲東部國家今年2月中下旬以來報告的單日和單周確診病例數甚至創下了大流行暴發以來的最高紀錄。此外,在截至3月22日的一周里,法國報告超過25萬例新增確診病例,為19周以來最高值。
這些數字都表明,新一波疫情正開始襲擊歐洲部分地區,促使法國、奧地利、克羅地亞等許多國家收緊公共衛生限制,實行新的封鎖,關閉學校和縮短營業時間等。
歐洲地區2020年12月開始啟動大規模新冠疫苗接種。然而,在世衛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盧格看來,歐洲的接種推廣“慢得令人無法接受”??吮R格4月1日在一份聲明中說,迄今為止,歐洲地區總人口中只有10%接種了一劑疫苗,4%的人完成了完整的疫苗接種。
另據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最近公布的統計數字,歐盟內沒有一個國家達到了預定目標,即到今年3月底,80%的醫護人員和80%的80歲以上老人完全接種新冠疫苗。
歐洲疫苗接種推廣緩慢的原因之一是疫苗供應短缺和分配不均。負責愛爾蘭疫苗接種項目的愛爾蘭衛生服務執行局首席執行官保羅·雷德說,由于疫苗供應延遲,該國疫苗接種項目至少中斷了15次。
專家認為,在歐洲發現的新冠變異病毒,以及公眾在長期封鎖中產生的疲勞和抵抗,也對歐洲各國抗疫構成了嚴重威脅。
根據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數據,歐洲已有50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首次在英國發現的B.1.1.7新冠變異病毒。然而即便是面臨變異病毒傳染性更高的威脅,荷蘭、比利時、愛爾蘭和丹麥等國都出現了反對封鎖和其他限制措施的抗議活動,各界要求開放的呼聲和行動日漸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