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濤

中醫認為,肺屬金,肝屬木。肺主管著人體的呼吸功能。肺和肝的關系,表現在氣的調節上,兩者相互協調,全身氣血才能調暢。“怒傷肝”,“怒則氣上”,生氣時氣火循經上逆,肺臟受傷,可以出現胸肋部脹痛、咳嗽、面部發紅,甚至呼吸急促困難等不適癥狀,也就是日常所說的“木火刑金”。
生氣的情緒變化可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影響胃十二指腸分泌、運動和黏膜血流的調節活動,從而誘發消化道潰瘍等疾病。中醫認為,肝木和脾(胃)土的功能相互影響。生氣時肝臟的疏泄功能失常,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出現腹脹腹痛、泄瀉便溏、不思飲食等癥;胃要把經過處理的食物下行到小腸,所以胃以“降”為順。惱怒時肝氣橫逆犯胃,胃氣不降反而上逆,從而出現惡心、嘔吐、打嗝等脾胃不運癥狀。
生氣時心臟負荷突然增加,使心肌收縮力增加,心率增快,致使心臟的耗氧量增加,心臟對血液的需求量也會跟著增加,心臟需要加倍工作。而一旦心臟血管的供血不能相應增加,就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心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生氣時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增多,血液容易凝結,傷害心血管。同時人體會分泌兒茶酚胺,導致心跳加速、血糖血壓升高、增加耗氧量以及多種激素出現紊亂。
中醫認為,上中下三焦是水液運行的道路,下焦是排泄尿液和糟粕的。生氣時氣機郁滯,疏泄不利,可導致三焦水液運行功能出現異常,出現小便尿不凈、量少點滴而出等小便異常癥狀。嚴重者排尿困難,點滴全無。
在中醫看來“怒傷肝”。肝性喜順暢豁達,生氣導致肝氣不暢、肝膽不和、兩肋疼痛和肝區疼痛。中醫認為,肝主疏泄。生氣會導致肝氣郁結,心情抑郁,默然不樂,長此以往會導致煩躁易怒、頭暈目眩、兩肋脹悶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