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本園的建設與茶樹母株的栽植管理
1.茶樹母本園的選址與建設。建設茶樹母本園,必須選擇適宜茶樹生長的環境,并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首先,要在適宜茶樹生長的區域,選擇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且偏酸性(pH值為4.5~6.5)的地塊。其次,必須選擇相對獨立的場所建園,并做好空間隔離,以防止其他茶園病蟲害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到母本園。第三,要設法對母本園進行封閉或隔離,以進一步阻斷病蟲害的侵入與傳播。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母本園四周搭架并安裝防蟲網,以防止蚜蟲、薊馬等攜帶病毒的昆蟲侵入母本園。第四,要把握好建設規模。母本園建成投產后,一般每畝可采穗條600~1200公斤,可產無性系茶苗30萬~40萬株,因此需根據茶苗需求合理確定母本園的建園面積。第五,要提高建園標準。嚴格按照茶園建設技術規范,做好道路規劃、四旁綠化、園地平整、抽槽換土、柴草(或秸稈)回填、深施底肥、標準起壟等工作。有條件的地方,還可安裝噴灌或滴灌設施,盡量減輕干旱對母株生長的影響。
2.母株的栽植與苗期管理。母株栽植應適當擴大株行距,降低種植密度,以利通風透光,這樣母株生長更加健壯,枝條較為粗壯,病蟲害也相對發生較少、較輕。為加快母株生長速度,可采用地膜覆蓋,在地膜上打孔栽苗,或將苗栽于地膜兩側。母株栽植后,一要澆水抗旱,確保茶苗根部土墑適宜,盡量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二要查苗補缺,同時檢查母株的純度,如發現雜株,應及時拔除并更換新植株,確保母株純度達到100%;三要中耕除草,以防草荒與土壤板結,促進茶苗生長;四要及時追肥,茶苗移栽成活后即按照少量勤施的原則,結合中耕除草勤施氮肥,促苗快速生長;五要采養結合,對母株只采春茶,之后留養,使母株能夠盡快投產;六要適當遮陰,茶苗栽植初期可在茶樹行間套種少量玉米等高稈作物,以防盛夏高溫強光對茶苗造成傷害,栽植2~3年后,如母株基本封行,就不用再套種了。
3.母株采穗期施肥。母株栽植后,在環境適宜、管理良好的情況下,4~5年后即可采穗,5~6年進入盛產期。母株進入采穗期后,除了要抓好抗旱排漬、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工作外,還需重點抓好施肥工作。在采穗的上一年秋末,可每畝溝施餅肥150~200公斤,或生物有機無機復合肥75~100公斤,或優質硫酸鉀復合肥25~30公斤。最好能結合茶園灌溉施肥,肥料距離茶樹主干20~30厘米,施深10~15厘米,施肥后蓋土。第二年春季茶樹發芽前,每畝追施尿素15~20公斤。春季母株采茶后,再每畝追施硫酸鉀復合肥25~30公斤。在剪取穗條后,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如果采完春茶后再修剪養穗,則在修剪后要立即追施1次氮肥。對母株加強施肥管理,可使母株營養充足、根系發達、長勢旺盛、枝條健壯,生產出更多高質量的穗條。
4.母株樹型管理。種植茶樹母株的目的,是為扦插育苗提供充足的高質量穗條,因此其樹型管理與以采摘為目的的茶樹有一定的區別。一要抓好修剪定型。春季栽植的母株幼苗,秋季苗高達到30厘米以上、基部莖粗達到0.5厘米以上時進行第一次修剪,剪口高度控制在15厘米左右;次年秋季進行第二次修剪,剪口高度控制在30~35厘米;第三年秋季再進行一次修剪,剪口高度控制在45~50厘米。通過以上三次修剪,即可形成健壯的骨干枝,為培育高質量穗條打下堅實的基礎。二要注意疏枝。剪去母株的細弱枝和雞爪枝,使留下的枝條分布均勻、光照良好、營養充足、生長健壯。三要適時打頂。一般在剪取穗條前10~15天,將枝梢頂端的一芽一葉或對夾葉打掉,促新梢木質化,以提高穗條利用率。當穗條頂部葉片充分成熟、枝條韌皮部呈蠟黃色至淺棕色時,即可剪取穗條。可根據穗條的成熟度分期分批剪取穗條,以提高穗條的產量和質量。四要定期重修剪。一般在春季2—3月首輪新梢萌發前,對母株從離地40~50厘米高處下剪,其目的是復壯樹冠,降低茶樹生理年齡及發枝部位,進而培育出養分積累充足的穗條,提高穗條質量和繁殖系數。每次重修剪后要噴一次殺菌劑,以防病菌從傷口處侵入。
二、茶樹穗條剪取
每次扦插前,從生長健壯、整齊一致、抗病性強、品質優、產量高、節間長、腋芽飽滿、發芽率高、無病蟲害的母樹上剪取穗條。如果是夏插,可剪取當年春梢或春夏梢作為穗條;如果是秋插,可剪取當年夏梢或夏秋梢作為穗條。剪取穗條時,最好選三分之二以上已半木質化、基部粗3~5毫米、可利用長度在20厘米以上、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危害的當年生成熟枝條,以在光滑的紅色至綠色的硬干枝段上剪取穗條為好,已經變成“花皮”的下部老枝、纖細的小枝,以及柔軟的嫩枝發根能力較差、成活率偏低,均不宜作穗條。此外,還要注意在剪取的穗條下方留一片葉,以幫助其恢復樹勢。
穗條剪取的時間必須是晴天,以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3時以后剪取為好。陰雨天剪取穗條,一是易感染病菌,二是育苗棚內溫度偏低,扦插后插穗生根較慢。剪取穗條的數量,要根據當天扦插的數量來確定,盡量做到當天剪取的穗條當天扦插完畢。
剪取穗條前,先對母株噴灑一次農用鏈霉素進行殺菌處理。剪取穗條的枝剪(或刀片)、盛放穗條的箱框等用具,也要提前用過氧化氫、漂白粉等消毒處理。采條者雙手要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同時每采條5~10分鐘,雙手都要重新消毒一次,并更換消毒過的枝剪(或刀片),禁止用手直接觸摸穗條的切口和母株傷口,以防病菌感染。
剪取的穗條要迅速運回,攤放于陰涼避風處噴水保濕,并組織人員在干凈、衛生、寬敞、陰涼處將其剪成插穗,用于扦插繁殖。
(湖北省竹山縣農業農村局? ?熊飛? ?郵編:4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