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為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又稱口瘡,是一種發生于患者口腔黏膜的常見疾病,具有顯著的周期性及反復性,其發病部位常見于唇內側、舌尖、舌緣、軟腭及前庭溝等多個部位。口腔潰瘍的邊緣較為清晰,邊緣往往呈現紅色輪廓,中心為白色或黃綠色的潰瘍點和潰瘍面,表面覆有一層假膜,患者有明顯的灼痛感,飲食有一定困擾,還會出現頭痛、便秘、乏力、煩躁及淋巴結腫大等一系列全身反應,甚至會影響語言功能,并且口腔潰瘍具有發生癌變的潛在風險。口腔潰瘍是一種自限性極強的疾病,一般會在發生后5~7天內自行痊愈,但是如果患者疼痛劇烈,則需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口腔潰瘍多見于以下人群:①作息時間紊亂的人群;②營養不足的人群;③精神壓力較大的人群;④免疫系統紊亂的人群;⑤月經來臨之前的女性;⑥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及結核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⑦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便秘及痔瘡等胃腸道疾病者;⑧有口腔潰瘍家族病史的人群。
二、口腔潰瘍形成的原因
1.外傷。外傷主要是指口腔黏膜局部受外力刺激,是口腔潰瘍形成的重要原因,其成因主要包括牙齒咬傷、堅硬食物劃傷口腔黏膜等。
2.鵝口瘡。鵝口瘡一般是由體內虛火及作息不規律等原因引起的,其具有明顯的反復性及多發性,這種原因形成的潰瘍,患者往往痛感明顯。
3.放療和化療。長期放療和化療會使得人體白細胞數目顯著減少,繼而損害正常的口腔黏膜細胞,從而引發廣泛性口腔潰瘍,甚至影響人體的吞咽功能。
4.營養不良。人體內如果缺乏微量元素及B族維生素等,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增加口腔潰瘍的發生概率。
5.內分泌失調。口腔潰瘍大都發生于女性月經來臨之前,主要是由于女性月經前期體內黃體酮水平增高及雌激素水平降低等原因造成內分泌紊亂,進而導致口腔潰瘍的發生。
6.精神因素。心理壓力過大及不規律的作息習慣也是引起口腔潰瘍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繼而引發口腔潰瘍。
三、預防口腔潰瘍的方法
1.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清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持早晚刷牙、飯后漱口,掌握正確的刷牙方式及刷牙時間,并定期用藥物、生理鹽水或者牙線清理口腔,減少口腔內滋生細菌,可有效防止口腔潰瘍的發生。
2.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長期熬夜和勞累,避免產生煩躁不安及緊張易怒等不良情緒,堅持體育鍛煉,增強身體免疫力,可有效降低口腔潰瘍的發生概率。
3.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為了有效減少食物對口腔黏膜的刺激,應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盡量食用富含B族維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炸食品、腌制食品及火鍋等辛辣刺激的食物,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此外,還應避免食用過冷、過熱、過硬的食物,少飲酒、少吸煙,防止口腔黏膜被外界因素損壞。
4.多喝溫開水。平時要多喝溫開水,也可經常用清熱瀉火的中藥泡水喝,如金銀花、大青葉、菊花、蒲公英、梔子等,防止體內虛火上浮,從而引發口腔潰瘍。
(四川省武勝縣中醫醫院? ?湯浪? ?郵編:63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