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一些水產養殖戶在車輪蟲病暴發期蒙受很大的損失。實際上,在養殖過程中讓養殖戶更早地了解車輪蟲病的流行情況、發病原因及危害,并按照“預防為主、積極滅殺、慎重用藥”的原則,是能夠把車輪蟲病控制在最小的危害范圍內的。根據筆者多年的水產養殖服務經驗,現將車輪蟲病的綜合防控措施分享如下,以供參考。
1. 流行情況及病因
車輪蟲病危害魚類品種比較廣,主要危害魚苗和魚種,蟲體適宜水溫20~28℃,發病季節為4—11月,流行高峰期為5—8月。引發該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魚苗和魚種體質弱,池塘面積小、水淺,池水水質不良、有機質含量高,魚種放養密度過大,飼料投喂不足等。
2. 發病癥狀與危害情況
(1)當寄生車輪蟲數量不多時,宿主魚沒有病癥,但隨著車輪蟲越來越多, 會刺激魚的鰓絲大量分泌黏液,引起鰓上皮增生,妨礙魚的呼吸,此時魚會浮頭,食欲不振,或者到處游蕩不安,甚至死亡。如果車輪蟲寄生于魚的皮膚上,大多發生在幼魚期和苗種期。此時,魚種體色暗淡、沒有光澤,停止吃食,消瘦,還會因為呼吸困難而死。
(2)當魚苗、魚種被車輪蟲寄生時,寄生位置會分泌大量黏液,魚體上車輪蟲較密集的鰭、頭部、體表等部位出現一層白翳,在水中尤為明顯,呈現白頭、白嘴的癥狀。此時,魚群沿塘邊狂游,口腔充滿黏液,閉合困難,不攝食,呈“跑馬”癥狀,魚體消瘦發黑,呼吸困難,最后死亡。
(3)當車輪蟲在魚的鰓部寄生時,鰓組織的呼吸功能會因大量黏液影響而降低,病魚也常因缺氧而浮頭、攝餌量降低。在水質變壞,溶氧大量降低時,非常容易發生病魚大量死亡現象。由于病魚組織會有損傷,因此容易發生二次感染,使病情更加嚴重。此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能夠引起病魚大批死亡的時間主要在4—7月。
(4)車輪蟲還能以直接接觸魚體的方式進行傳播,離開魚體的車輪蟲能夠在水中游泳,轉移宿主,可以隨水、水中生物及工具等傳播。
3. 預防措施
(1)在魚苗、魚種放養前8~10天,用生石灰對養殖池進行徹底清塘消毒,以殺滅或分解車輪蟲和其蟲卵,杜絕病原體。
(2)投放魚苗、魚種前,用3%~4%的食鹽水浸洗魚苗、魚種15~20分鐘。
(3)在發病季節,每立方米水體可用苦楝樹葉30克煮水全池潑灑預防,每15天用藥一次。
(4)在發病季節,對于體長1.5~2.5厘米和夏花階段的魚種,可每立方米水體用0.7克硫酸銅全池潑灑進行預防,每15~20天用藥一次。
4. 治療措施
(1)當魚發病后,先向發病魚池注入20~30厘米深的新水,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解毒博士200~300克調節池水;4~5小時后,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車輪清或車輪凈200~230克,稀釋后全池潑灑;第二天再用二氧化氯對池塘進行一次消毒,用量為每立方米水體0.25~0.30克。
(2)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氯氰菊酯溶液(4.5%)20~40毫升,稀釋后全池均勻潑灑。注意此方法在水溫低于18℃時要謹慎使用,或者減少用量。
(3)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楓楊樹葉25~30公斤煎汁后,全池均勻潑灑。
(4)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苦楝樹枝葉25~30公斤煮水或打漿后,全池均勻潑灑。
(5)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生韭菜3~5公斤,搗爛后加入250克食鹽,拌勻后全池均勻潑灑。
(6)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苦參堿溶液280~300克,稀釋后全池均勻潑灑,隔天再用一次。
(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水產服務中心? ?張君? ?郵編:4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