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頤武

藝術觀念的變革與轉型與時代語境密不可分,但也需要創造性的嘗試和推動。“五四”以來的中國思想文化經歷了深刻的沖擊,中國的藝術格局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其中,魯迅對藝術的發展有重要影響,魯迅推動“新興版畫運動”,不僅是對特定階段的藝術傳播與表意方式的創造性發展,也是對藝術在時代中的理念、功能的重新考量。版畫以其高度的靈活性、可復制性,主題的公共性、日常性,在“情感”交流中取得感召的力量,涉及對傳播路徑和傳播內容的把握,其相關思路依然值得今天的藝術創新觀察和借鑒。
尤其在今天以藝術市場為主導、帶來諸多新現象的語境中,藝術的創造力和影響力已然體現在許多方面,但也暴露一些具有爭議的問題,藝術觀念上雖百家爭鳴,卻有待形成能夠深入淺出,更有藝術公共性和普及性的創新表達。
因此,重整和借鑒魯迅藝術觀念的經驗,一方面,從傳播路徑講,一種易于理解的傳播方式,可以以其生動的日常觀照獲得廣泛的接納,取得傳播的實際效果。今天的傳播媒介和平臺異常豐富,文化記憶和文化認同需要以新的傳播媒介“活”起來,目前來看,網絡媒介,視頻、直播,都是新的“介質”,相關方式與視覺藝術連動的可行性需要得到關注,也還有很大空間可以用來呈現藝術的創新。另一方面,內容上需要更具創造力的新觀點、新想法,也是魯迅藝術觀念給當下的啟示,在不同時代主題之下,關于如何表現時代和傳統,可以有更深入的思考,在傳統文化展現方面,需要富創造性的表達方式,在日常公共造型藝術上,創新的力度和深度也還需要進一步展現。無論如何,當藝術不斷打開新模式,適應新的傳播媒介,探索新的發展空間,在內容和形式上追求平衡,發揮先導和前端力量,也就更具有觀照時代,塑造中國話語的能量。
(作者系北京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