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軍
包裝是塑料最主要的應用領域之一,今天塑料包裝已無處不在,在為商品提供保護、增加產品吸引力,并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因隨意丟棄和處置不當而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因此,在大力提倡可持續發展的今天,提高塑料包裝的可持續性,解決塑料包裝的“白色污染”問題已刻不容緩。為此,本刊特別邀請到了上海靈博塑料包裝有限公司市場開發總監黃軍彪先生,就可持續塑料包裝這一話題發表他的獨到見解。
PT:我國塑料包裝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今天我國塑料包裝行業的規模和產值已達到怎樣的水平?在全球居于怎樣的位置?

上海靈博塑料包裝有限公司市場開發總監 黃軍彪先生
黃軍彪先生:我國的塑料包裝起于上世紀70年代,90年代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從最近幾年來看,我國塑料包裝每年的總產值基本維持在4 300億元上下,約占全球28%左右的銷售額,居于全球前列。我國的塑料總產量大,種類齊全,基本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的不足,每年還需從國外大量進口塑料原料,除了價格因素外,其中的部分高性能樹脂,我們目前無法穩定生產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從長遠來看,樹脂聚合是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產業,國內塑料行業還有很長的一段學習和超越過程,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PT:我國塑料包裝的高速發展,在滿足人們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為此,國家采取了哪些有針對性的舉措?制定了哪些法規和政策?國外的情況又是如何?

用于食品的塑料包裝
黃軍彪先生:塑料包裝制品在滿足生產者、消費者各類包裝需求的同時,一方面存在過度使用、隨意使用和低價值使用塑料制品的現象,另外一方面存在塑料垃圾收集和處理的問題,給自然環境尤其是各水體造成較大的危害,其中對海洋動物和水體的危害比較明顯,也間接造成對人類健康的隱患。無論從降低碳排放的角度,還是減少塑料污染的角度,我們都應該盡快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從國家層面建立統籌兼顧、循序漸進的塑料污染防治體系。
從國際上看,2020年7月份,歐盟委員會成員國同意對塑料包裝廢物征收新的歐盟稅,該項征稅于2021年1月1日開始執行,征稅額以未回收的塑料包裝廢料的重量為基準進行計算,征稅標準為0.8歐元/kg廢塑料。德國、法國、英國和荷蘭等國紛紛推出針對一次性塑料制品的限塑政策,涉及一次性餐具、塑料吸管、塑料攪拌棒及塑料棉簽等塑料制品。
在亞洲,日本和泰國等國也推出了相關限塑政策。日本從2020年7月1日起,藥店、超市、便利店和其他零售店開始對一次性塑料袋收費,根據購物袋的尺寸不同,每個袋子收取3~5日元,但可重復使用的生物塑料和植物基塑料袋不受該法案的限制。
印尼也從2020年7月1日開始實施針對一次性塑料袋的禁令。根據該禁令,所有購物中心、超市和傳統市場的商家和企業都必須提供環保購物袋。印尼政府2017年初曾宣布該國計劃到2025年減塑75%。
泰國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百貨商店、超市和便利店禁止使用塑料袋,超過2萬家的商店和超市積極響應了這項政策。
2020年10月7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在2021年禁止單一用途的塑料制品,包括塑料食品袋、塑料吸管、塑料攪拌棒、塑料刀叉、難以回收的塑料飯盒以及6孔塑料包裝在內的6種用品將不能銷售、提供或使用。
在非洲,南非、盧旺達等國家也有類似的限塑政策推出。
在各國推出塑料污染防治舉措的同時,我國也加入到全球性的塑料污染防治行動中來,2020年各職能部門推出了一系列涉及塑料污染治理的舉措:
2020年1月9日,發改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
2020年7月3日,農村農業部推出了《農用薄膜管理辦法》;
2020年7月10日,發改委等九部委推出《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2020年8月3日,商務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務領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2020年8月7日,發改委等八部委發布了《關于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
2020年9月11日,發改委等十部門召開了“全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2020年9月22日,郵政管理總局組織召開了“郵政行業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推進會”;
2020年11月25日,發改委發布《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PT:為解決塑料包裝的“白色污染”問題,我國塑料包裝全產業鏈在材料、設備和工藝等方面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怎樣的成果?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如何?目前還存在哪些不足?
黃軍彪先生:為了解決塑料包裝的“白色污染”問題,目前國內主要是從可回收、生物降解等角度開展相關工作。海南省作為試點國家級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推出的針對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禁止性政策措施,也是為了探索一條塑料污染治理的可行之路,從而帶動塑料包裝全產業鏈朝此方向努力和調整。

BOPE膜

采用了BOPE膜的全聚乙烯包裝應用
為了逐步實現塑料包裝的可回收化,最近幾年中,我國開始了包裝全聚烯烴化的探索工作,相關的樹脂及制膜、制袋設備等企業付出了相當的努力,其主推的含BOPE和MDO-PE的全聚乙烯復合結構,目前在實際應用上有了明顯進步,已經在少量終端產品的包裝上嘗試使用了全聚乙烯材質的復合膜袋。為了更好地促進全聚烯烴結構的包裝應用,消費者和設備廠家需要共同參與。從環保角度出發,消費者在心理上要接受這類包裝,改變過去對包裝挺度等的認知和要求;設備廠家,尤其是末端制袋設備廠家,需要進一步根據全聚烯烴材料的特點采用適合的技術手段,調整設備設計,以提高制袋生產效率、改善產品外觀,滿足市場需要。
隨著國內外對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推進,國內在2019和2020這兩年對于全生物降解材料的關注度明顯提高了,也帶動了各路資本流入到相關原料生產的投資中去。我個人認為塑料包裝全生物降解最具量產價值的項目是PBAT(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項目,珠海萬通化工和新疆藍山屯河化工已經具備較大的產能,擁有各自的市場和用戶群體。同時,PLA(聚乳酸)等其他項目也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不過,我始終認為,生物降解包裝材料只是在未開展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地區的應急使用,并不能減少碳排放,所以需要審慎控制其發展步伐。此外,可堆肥塑料包裝材料,在堆肥后降解過程中對土壤和土壤中各類生物的影響也有待進一步觀察。
我們應該看到,我國對于塑料污染治理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主要還是依靠垃圾分類和處理工作的有序推進來獲得先期成果。早些年我出去旅游,即使到了光鮮亮麗的城市,或者偏遠的景區,只要走出城市、走出景區,就會隨處看到垃圾。城鄉結合部往往也是垃圾成堆,各種垃圾被倒入農村的小溪中,隨著水流沖刷流入下游的江河大海。回想到這些景象,我就能深刻理解守護綠水青山的不易,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的可貴。近幾年由于許多地方的農村組織村民開展垃圾集中收集工作,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整體情況有了明顯好轉。
由于塑料包裝結構復雜,因此有必要先從垃圾分類開始,且后續工作以先易后難推進,即先能源化利用,把塑料類干垃圾焚燒進行發電;后資源化利用,采用物理循環或化學循環兩種方式加以利用。
近來,采用化學法或物理法對消費后包裝制品的回料再次利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是因為回收利用廢塑料具有重大的意義。據測算,每回收再利用1 t再生塑料,大約可減少6 t石油使用及3.2 t的CO2排放,相當于200棵大樹一天吸收的CO2總量。目前,我國消費后回收樹脂(PCR)的使用量正在逐步提升,并一定會隨著部分有影響力的品牌企業帶頭使用而推廣開來。

PBAT聚酯顆粒

由PBAT制成的環保袋
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物理循環上做得比較好,比如舊的礦泉水瓶基本都收集起來而得到再利用。但更多的是不足,一方面是起步較晚,底子薄,某些關鍵技術差距明顯;另一方面,就塑料全行業而言,更多的是隨性地參與,主動開拓的成分偏少。因此也可以說,目前我國對于塑料包裝的回收利用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全產業鏈的共同協作,付出更多的努力。
PT:2020年國家出臺了分批、分階段禁止使用某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法規,您認為該禁令的實施將使塑料包裝制品企業受到怎樣的影響?您對他們有何建議?
黃軍彪先生:國家最新出臺的分批、分階段禁止使用某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法規,將為塑料包裝制品行業帶來挑戰,同時也帶來機遇。塑料包裝好比是對產品起保護和促銷宣傳作用的一件外衣,外衣總得穿上,只是在當下的環保理念推動下換件外衣而已。我們塑料人要做的,就是出良策,并推出具有環保理念的塑料包裝材料,滿足環保需求,抓住市場機遇,助力全社會打好塑料污染治理戰役。
目前包裝行業要加快產品的轉型。比如原先做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可以做可重復使用的塑料餐具。
PT: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使塑料包裝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環境壓力,據此,您認為塑料包裝可以被其他材料包裝所取代嗎?
黃軍彪先生:盡管環境壓力巨大,但塑料包裝因其特有的優勢不會被其他包裝材料所取代。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將以減少碳排放、對環境無害化的方式利用塑料包裝材料,提高塑料包裝材料的使用價值。
PT:當前,放眼國內外,全產業鏈在提升塑料包裝的性能及可持續性上面體現了怎樣的發展趨勢?基于這些趨勢,請您大膽預測一下塑料包裝的未來。
黃軍彪先生:以我的判斷,未來塑料包裝的發展將朝著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1.塑料包裝是產品的衛士,其對產品的保護功能將進一步改善。未來的塑料包裝將在阻氧、阻濕、緩沖及抗拉等方面具有更優異的性能。
2.塑料包裝是產品的點綴,是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產品的促銷功能將進一步突顯。未來的塑料包裝,將采用更多的新型包裝材料,更加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3.塑料包裝選擇是產品設計的主要組成,有眼光的包裝材料制造商將不斷探索新材料的研發,并主動對接產品的設計人員。
4.塑料包裝將與更多的智能化設施相連,以進一步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5.塑料包裝將變得更加“綠色”。塑料包裝企業,其生產過程將更加注重減輕對環境的不良影響。他們也更加注重社會責任,致力于提高勞動效率、減少各類有害物質的排放,并且在管理上,逐步將先進生產裝置與機器人和5G等技術融合,以實現少人化甚至無人化生產。
6.從產品設計開始就已經植入“綠色設計”的理念,采用的塑料包裝材料將更加便于包材的減量使用、生物降解、回收和循環利用。
PT:最后,談談您對中國塑料包裝行業有何寄語?
黃軍彪先生:希望中國的塑料包裝行業加快轉型升級,在基礎設施、技術隊伍培養和產品研發上加大投入,更加注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向市場推出更加符合市場期待的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