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峰 廖開志 趙統敏 潘美紅 惠林沖
楊海峰,連云港市農業科學院,江蘇,222000,電話:13775492959,E-mail:13775492959@163.com
廖開志,東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趙統敏,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潘美紅,惠林沖,連云港市農業科學院

西紅柿又名番茄、 洋柿子,是全世界栽培最為廣泛的果菜之一,我國南北均有種植,露地、設施均有。東海縣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熱同季、四季分明,適宜多種蔬菜作物生長,是江蘇省設施蔬菜的優勢產區。東海西紅柿肉質面沙、酸甜多汁,暢銷國內外。2016年國家質檢總局第128號公告中“東海西紅柿”被確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東海縣地屬黃淮海平原東南邊緣的平原崗嶺地,土層深厚,土壤酸堿度適宜, 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森林覆蓋率43%以上,建成國家級生態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00 h,年平均降水量913 mm,常年無霜期225 d。全縣總面積305.5萬畝(20.37萬hm2), 耕地183.4萬畝(12.23萬hm2)、蔬菜播種面積50萬畝(3.33萬hm2)。農業現代化成效明顯,2019年設施 農 業39.35萬 畝(2.62萬hm2),高效設施園藝比重達21.5%。東海西紅柿地域保護范圍為東海縣現轄行政區域,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東海縣桃林鎮、 山左口鄉、雙店鎮、溫泉鎮、青湖鎮、白塔埠鎮、洪莊鎮等鄉鎮。
東海縣種植番茄歷史超過60 a,2001年 前 后 開 始 規 模 種植, 種植設施不斷更新升級,現在主要是以冬暖式大棚為基礎改良的日光溫室,大大提高了耐低溫、抗雨雪能力,提高了自動化程度。通過長年的種植探索、經驗積累及技術更新,逐漸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種植模式及產品。番茄生產是東海縣重要的高效農業之一, 是納入10億元級綠色蔬菜產業之一,2011年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19年以番茄為主要種植品種的江蘇省東海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創建省級示范園。全縣現有從事特色主導產業的合作社100 多家,參與農戶4000 多戶, 社員1萬多名, 其中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4家,分別是東海縣北芹蔬菜專業合作社、東海縣銀貴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東海縣三合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東海縣白塔埠鎮前園蔬菜專業合作社。

近年來東海番茄產業優勢突出,發展良好。以冬暖式日光溫室反季節栽培為主,少量春提早栽培及露地栽培,形成了日光溫室番茄生產為主,套(間)種絲瓜、 黃瓜為輔的特色生產模式。上市期集中在10月至翌年6月, 全部供應鮮食市場。2019-2020年全縣番茄種植面積平均4萬畝(2666.67 hm2),平均年產量28萬t,產值12.4億元。因優良的商品品質、 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熟的批發市場,產品暢銷安徽、河南、南京、上海等省市,產品供銷兩旺。利用淘寶、天貓、京東等網絡銷售平臺,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 開展網上銷售,產品遠銷浙江、 上海、 安徽、山東、天津、河北、黑龍江等地,每年網上銷售3萬多t。
已建成12000 m2種苗溫室,年可供應400 多萬株番茄種苗。規劃建設50000 m2的工廠化育苗中心, 育苗能力達2000萬株/批次(茄果類),建成后將進一步緩解優勢區及周邊種植戶種苗需求壓力。全縣擁有批發市場5個,其中桃林鎮北芹村建有60畝(4 hm2)交易市場,包括15000 m2的交易大廳、 蔬菜分揀中心等,被評為市級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
桃林鎮冬暖式日光溫室番茄連片種植規模達到1.6萬畝(1066.67 hm2)。桃林鎮北芹村村屬農業經營主體北芹蔬菜專業合作社集農資供應、 技術服務、產品銷售為一體,為番茄生產提供產前、 產中及產后服務,2012年被授予 “國家級農民示范合作社”榮譽稱號。2014年北芹村獲評“江蘇最具魅力休閑鄉村”,2017年獲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2017年北芹村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 “一村一品”示范村,2018年北芹西紅柿獲綠色食品認證。北芹村番茄種植基地配套并投入使用了培訓室、質量檢測室、物聯網監控室、電商平臺, 同時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加快產業融合步伐,已建成蔬菜文化博覽園、 智慧農業產業園,展示新優奇特蔬菜、水果等800多個品種,示范無土栽培、水培、立體栽培、 管道栽培等新模式,年接待游客、 考察學習人員、學生達2萬人次。2018年,番茄種植基地桃林鎮北芹村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3621 元),高出全縣農民可支配收入 (17291元)近1 倍。
優勢區內的番茄以日光溫室生產為主, 通過 “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組織生產,給種植戶提供蔬菜生產、銷售、加工、運輸及相關技術信息服務,逐步摸索出了“五統一”措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技術管理、統一銷售、統一貯運加工,有效提高了生產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益。

番茄溫室生產

精品番茄
除強化自身技術人員建設外,還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緊密合作,為東海番茄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科研院所分別在東海建立試驗站、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下達 “東海縣番茄(洋蔥) 產業技術推廣與服務體系建設” 亞夫科技服務專項,東海縣農業農村局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處、連云港市農業科學院共同建設亞夫科技服務東海工作站,江蘇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茄果類蔬菜創新團隊入駐,積極推進品種篩選、高效栽培模式集成示范、綠色生產技術規程制訂、技術培訓、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等工作,促進東海番茄產業提速升級。同時,承擔省現代農業(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東海縣推廣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進行番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引進、展示與推廣,引進番茄新品種48個、新技術12 項。

桃林鎮北芹村番茄交易大廳
注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配備專業監管人員,對生產過程實施全程嚴格監管。建立農產品產地安全管理制度、農產品生產檔案記錄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等, 建立農事操作檔案、生產管理卡。生產過程有投入品、管理措施記錄,檢測室有批次檢測記錄,農產品檢測合格率達到100%。“北芹”西紅柿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基地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調控等綠色生產技術,有效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確保蔬菜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
通過科學、合理、安全使用農藥和肥水一體化精準管理等技術的應用,實現蔬菜生產減肥減藥。積極探索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袋回收機制,注重番茄等蔬菜秸稈資源化處理利用。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高效農業發展。近幾年,縣委縣政府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高效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提出為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推進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將進一步整合財政等要素資源向高效農業集聚。縣財政資金支持持續堅定,每年投入管理費用、科研經費穩定,保障有力。結合農戶實際資金需求,積極搭建農戶與常熟銀行、東海農商行等銀行之間的業務橋梁,為農戶辦理低息貸款,通過“三戶聯保”方式,每戶可貸款10萬元。每年投入1000 多萬元財政資金用于優勢區日光溫室及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了番茄產業的發展。
成立各級組織機構,明確職能和目標任務,提高效率。組建園區管委會,負責園區具體建設事宜。嚴格執行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堅持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為項目建設提供科技、 信息、組織、法規等保障,幫助入駐企業做大做強。堅持科技優先,人才優先, 加大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加快人才引進的步伐,加大人才培訓和資源開發的強度,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普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