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才,張秀榮,郭超哲,任麗,孫俞洪,李金
(四川種都高科種業有限公司,成都,610041)
茄子是我國重要的茄果類蔬菜作物,2019年全國種植面積達78.01萬hm2[1]。茄子的消費類型具有很強的區域性,如西南地區喜歡種植和食用紫黑棒茄[2]。燒烤類茄子原先只在云南地區消費,近年來在四川、重慶、貴州等地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其既可鮮食,又可燒烤,口感糯甜,已經成為市場新寵,且在北方市場也有興起之勢。為滿足市場需求,四川種都高科種業有限公司選育出了既可鮮食,又適宜燒烤的茄子新品種——真糯燒烤茄,進一步豐富了茄子類型。
真糯燒烤茄母本是采用系譜選擇方法以上海惠和種業有限公司的紫麗茄經6 代自交選育而成的高代自交系12QP05,該自交系早熟,長勢中等,始花節位8 節,分枝能力強,果皮紫黑色、光亮,果實短棒狀、順直、尾部鈍尖,長22 cm、橫徑8 cm,單果質量400 g,果肉淡綠色,肉質細嫩,籽粒少,商品性佳,抗青枯病。
父本是以四川種都種業有限公司的萬噸早茄與四川地方品種三月茄雜交后經系譜選擇法選育而成的高代自交系EP04-3,該自交系中晚熟,長勢強,始花節位11 節,分枝能力一般,果實紫黑色、棒狀,條形順直,長36 cm,橫徑7 cm,單果質量320 g,果肉綠白色,硬度中等,商品性佳,抗綿疫病。
2015年秋季采用不完全雙列雜交法進行組合配制,2016-2017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 組合12QP05×EP04-3 綜合表現突出, 具體表現為早熟,果皮紫黑、發亮,連續坐果能力強,肉質細嫩,品質佳。2018-2019年在四川成都、樂山、綿陽等地進行區域試驗,2020年在四川成都、樂山、綿陽等地進行生產試驗,以早熟、抗病、品質佳、商品性佳的特點被市場接受,命名為真糯燒烤茄。目前該品種在四川、云南等地累計推廣面積達667 hm2。
①品種比較試驗 2016-2017年在四川種都高科種業有限公司簡陽試驗基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試驗分保護地和露地栽培,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以華夏驕子為對照(CK)。春露地栽培,小區面 積30 m2,1月15日 電 熱 線 穴 盤 播 種 育 苗,3月20日寬窄行定植于露地,大行距85 cm,小行距55 cm,株距50 cm,四稈整枝,5月2~5日始收;保護地栽培,小區面積20 m2,1月1日保護地穴盤育苗,3月2日定植,大行距80 cm,小行距60 cm,株距50 cm, 雙稈整枝,4月15~18日始收。試驗結果表明,真糯燒烤茄春露地栽培2 a 平均前期產量為1527.5 kg/667 m2,比對照華夏驕子增產22%,總產量5595.4 kg/667 m2, 比對照增產17.9%,2 a 的前期產量和總產量均極顯著高于對照;早春保護地栽培2 a 平均前期產量1651.6 kg/667 m2, 比對照增產22.6%,平均總產量7092.7 kg/667 m2,比對照增產17.8%,2 a 的前期產量和總產量均極顯著高于對照(表1)。

表1 真糯燒烤茄品種比較試驗產量結果
②區域試驗 2018-2019 在四川成都、 樂山、綿陽進行區域試驗,春露地地膜覆蓋栽培,隨機區組設計,小區面積28 m2,3次重復,寬窄行定植,大行距85 cm,小行距55 cm,株距50 cm,四稈整枝,以華夏驕子為對照。試驗結果表明,真糯燒烤茄2 a 平均前期產量為1348.7 kg/667 m2, 較對照增產18.6%,平均總產量為5308.5 kg/667 m2,較對照增產17.6%(表2)。

表2 真糯燒烤茄區域試驗產量結果
③生產試驗 2020年進行生產試驗,春露地地膜覆蓋栽培,小區面積56 m2,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寬窄行定植,大行距85 cm,小行距55 cm,株距50 cm,四稈整枝,以華夏驕子為對照。試驗結果表明,真糯燒烤茄前期產量為1309.3 kg/667 m2,較對照增產18.2%,平均總產量為5365.6 kg/667 m2,較對照增產16.9%(表3)。

表3 真糯燒烤茄生產試驗產量結果

2020年經農業農村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成都)檢測,結果表明,真糯燒烤茄果實鮮樣VC 含量54.2 mg/kg,粗纖維含量7.8 mg/kg,可溶性總糖含量9.8 mg/kg,VC 和可溶性總糖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華夏驕子,其品質優于對照華夏驕子(表4)。

表4 真糯燒烤茄品質測定結果
2018-2019年開展區域試驗的同時,在樂山市病害較為嚴重的田塊進行真糯燒烤茄青枯病、綿疫病抗性的田間鑒定。結果表明(表5),真糯燒烤茄青枯病、 綿疫病平均病情指數分別為2.2 和4.5,均低于對照華夏驕子,說明真糯燒烤茄較華夏驕子具有更強的抗病性。

表5 真糯燒烤茄田間病情指數調查結果
真糯燒烤茄為早中熟品種,定植至始收42~45 d,植株長勢強,株高106 cm,開展度92 cm,始花節位10 節左右,花穗間隔2~3 節著生,葉色綠,莖稈淡紫黑色,分枝能力強,連續坐果能力強。果實粗棒形,果長30 cm,橫徑7.5 cm,果皮紫黑、光亮,果肉綠白色,肉質軟糯,商品性好,單果質量360 g,平均667 m2產量5500 kg,對青枯病、 綿疫病有較強的抗性,適宜四川平壩地區早春保護地及春露地栽培。
四川平壩地區早春保護地栽培,1月初在保護地有加熱條件的苗床上穴盤育苗,苗齡55~60 d,2月底3月初寬窄行定植于塑料大棚中,大行距80 cm,小行距60 cm,株距50 cm,每667 m2定植2000 株左右。定植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2000 kg、硫酸鉀型復合肥(N-P-K=17-17-17)50 kg,坐果期每7~10 d 追肥1次, 整個生長期注意預防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