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
鹽城市大豐區豐華街道裕華小學坐落于黃海之濱,是一所歷史悠久的鄉鎮小學。學校占地23775平方米,建筑面積5199平方米,始終本著“以人為本、以德為魂、以質立校、以特榮校”的辦學理念,在發展過程中始終瞄準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方向,不斷加強智慧校園建設,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工程。
為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近年來,裕華小學在硬件上加大投入,重視教育技術裝備的建設和使用,并嚴格執行規章制度,規范管理,確保各項教育教學工作有序開展。
管理規范,確保教育技術裝備工作有效開展
一、組織到位
學校成立教育技術裝備工作領導小組,由一名副校長分管。領導小組職責明確,定期召開會議。
二、人員到位
學校通過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考察,專門安排了工作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的同志從事圖書管理、科學實驗、信息技術等工作。
三、管理到位
學校制訂學期教育技術裝備工作計劃,按照計劃要求,明確各類人員責任,過程管理及具體成果與年終績效考核掛鉤。
對標找差,做好教育技術裝備的建設和使用
一、硬件環境大大改善
學校以智慧校園創建為載體,結合實際制訂了學校數字化校園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整合學校各項資源,大力發展學校的數字化建設。目前,學校擁有學生電腦58臺,教師辦公電腦46臺,師機比達1∶1,生機比超過3.33∶1。同時,學校加大投入,2018年完成了錄播室建設,校園無線網絡實現教學區域全覆蓋;每個班都有交互智能平板顯示設備,使師生課堂互動更加便捷。目前,學校各類功能用房均達到省頒標準;田徑場、體育設施均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并對外開放。藏書總量17644冊,數字資源6700套。“三通”(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管理、應用的層次不斷提升。
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數字化校園建設,學校不定期開展各類教師培訓活動,旨在不斷深化智慧教育理念,構建新型教育環境,破解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瓶頸問題,支持智慧型教師和學生的培養,促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二、館室管理規范有序
1.制度落實
學校各專用教室都嚴格按照《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要求,制訂了相應的人員職責和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保證了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2.規范落實
學校實驗室嚴格按照科學課程的設置要求組織教學,形成了比較規范的實施流程(制訂學期實驗教學計劃—教室實驗備課—發放實驗通知單—組織實驗、撰寫實驗報告單—學校督查考核記載),做到實驗開設率100%。
圖書室結合學校實際,按照班級統領與個人單雙周借閱的方式進行,既緩解了借閱圖書的擁擠問題,又滿足了所有學生的需求。班級統領圖書,班級內部交流;個人單雙周借閱,全天候開放。整個學期,學生平均閱讀量基本達到8冊。
為了提高音樂室、美術室、體育室、綜合實踐活動室等專用教室與活動場地的使用效率,學校每學期都會對這些學科組織課堂教學研究。按照區發展中心小學綜合學科教學進度表中的要求,學校積極組織工作落實,要求美術學科做到加重實踐操作比例,凸顯學科性質;音樂學科做到每位學生在掌握教材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能夠背唱2~3首歌曲并能熟練吹奏2首豎笛曲。
信息技術方面,學校按照上級有關要求,努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信息技術教育教材要求開足課時,學生上機操作課時符合課程標準要求。二是圍繞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狠抓教學研究,促進信息運用。每個學期,學校都會結合“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進行有關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研究活動,提高了教師特別是語數外學科教師對班級多媒體的使用率。
三、學科活動逐步形成常態
科學、藝術、綜合實踐活動方面,學校每年組織學生參加區局“三獨”、3D打印技術應用創意等競賽活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先后有20多名學生獲獎。此外,學校每年組織風箏節,引導學生開展科學、藝術實踐活動。
信息技術方面,學科教師充分利用信息資源,開展電腦繪畫興趣小組活動,積極培養學生的信息愛好。其中,每年有一定數量學生參加區級以上電子繪畫作品競賽。
體育室認真做好每年4月中下旬開展的體育藝術節和12月的冬季三項訓練。隊列、廣播操、運動會等多個項目活動正向高質量推進,陽光體育逐步形成學校特色。學校體育代表隊在省級體育傳統校比賽中,曾獲得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
2020年,學校先后接受“江蘇省標教育技術裝備先進校”“鹽城市智慧校園”工作驗收,受到上級領導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