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竹嵐 蔡兵 趙亮



[提 要]經濟新常態下,城市群協調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長株潭城市群已成為湖南省舉足輕重的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協調發展的增長極。為準確測度長株潭城市群協調發展水平,建立了系統協調度模型和綜合發展度模型。在此基礎上,結合該城市群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完善府際合作的法律法規,設立城市群發展共同基金、構建府際合作治理機制,加強政府間合作與協調、重視引進人才,鼓勵技術創新、建立并完善信息共享機制等方面,提出促進城市群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城市群;系統協調度;綜合測度
[作者簡介]白竹嵐,井岡山大學副教授,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城市經濟學;蔡 兵,井岡山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學;(江西吉安 343000)趙 亮,廣西南寧市城市內河管理處高級工程師,城市管理與建設工程管理專業博士,研究方向為工程管理、循環經濟學。(廣西南寧 530000)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城市群協調發展機制及其實現路徑研究”(15XJL019)
一、經濟新常態下長株潭城市群發展概況
城市群是區域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出現的一種高級經濟組織和城市組織形態。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隨著經濟信息化、市場化和全球化的推進,城市群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已經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和全球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及信息化浪潮下,我國城市現代化的發展,也正在創造令人矚目的奇跡。經過改革開放后的快速發展,2019年城市化率水平達到60.60%,城市人口在2011年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時代”。中國的城市化不僅是城市數量的增加,更是一個多層次的發展進程,城市群與區域、城市自身、城市社區都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面貌。然而,史無前例的經濟增速和人口涌入在推動城市化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城市病”。在區域層面,不同城市、不同區域之間的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導致大量的重復建設和經濟發展的低效率;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群體之間的貧富分化日益拉大,嚴重損害了社會公平。在城市層面,城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不高,“住房難”“看病貴”“上學難”日益嚴重,已經成為社會不滿和群體沖突的導火索。從社區層面看,城市發展中的“大拆大建”帶來的歷史文物古跡、歷史街區的破壞令人扼腕嘆息。我國已進入了城市化的新階段,同時,我們也站在一個歷史和時代的岔路口上。在經濟新常態下,面對當前城市群無序建設、投資重復浪費的現狀,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在經濟新常態下城市群發展的新特征,進而探討其協調發展機制及實現路徑。
長株潭城市群是指位于湖南省東北部,湘江下游的長沙、株洲、湘潭三個城市。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日益通達,高速公路、城際鐵路等各種交通干線打通了三市的聯系。地理位置的緊湊及交通的便利,大大推動了長株潭城市群的經濟發展。目前,長株潭城市群已成為湖南省經濟發展的引擎。長株潭城市群面積占湖南省的13.3%,2019年它以占全省20.9%的人口創造了全省42.35%的GDP。經過多年的累積發展,長株潭城市群已成長為湖南省經濟、文化和社會協調發展的舉足輕重的增長極,在全省居于領先地位。
二、長株潭城市群協調發展水平測度
(一)城市群協調發展水平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測度
城市經濟發展狀況與城市群協調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本文運用下面的計量模型來檢驗城市群協調發展水平能否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具體設定如下,其中下標i代表城市,t代表年份。
lnrpgdpit=β0+β1*icerit+β2*scaleit+β3*kit+β4*eduit+β5*git+μi+vi+εit
計算過程中涉及城市群內各市地區生產總值、地區生產總值指數、分類消費品價格指數、市轄區面積、市轄區人口、從業人口、投資總額、財政支出以及高等院校學生人數等數據。本文研究及計算涉及的原始數據均來源于湖南省政府、長沙市政府、株洲市政府、湘潭市政府所發布的年度統計年鑒、歷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同時采用了中經網所發布的統計數據。
運用計量軟件,代入具體數據對上述計量模型進行計量檢驗,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中第(一)列數據為OLS模型回歸結果,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icer的系數為顯著正值。第(二)列為采用面板數據模型處理后的結果,數據表明城市群協調發展水平的提高將顯著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協調發展水平每提高1個單位,城市人均GDP將提高0.03%,說明城市群協調發展對城市發展影響重大,是影響城市發展水平至關重要的因素。第(三)列是采用在時間和個體兩個方向上聚類穩健標準誤的分析結果,結果表明城市群協調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結論非常穩健。第(四)列為將因變量的一階滯后納入回歸結果,結果表明在考慮增長慣性因素的條件下,城市群協調發展對城市增長依然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二)城市群協調發展水平測度
城市群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系統,具有耗散結構特征。在城市群演變過程中,由于系統內部的運動,其有序結構可能不斷遭到外力破壞,進而增加熵。熵是指系統內部的混亂程度,當熵增加到一定閾值時,系統將自動走向無序,并變成開放系統,導致城市群與外界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當來自外部的負熵流的絕對值大于熵時,就會促進系統內部合成高度的有序結構,隨著內部熵的進一步降低,城市群逐步形成非平衡態的穩定有序結構。城市群的協調發展需要持續地從外界獲得物質能量信息的負熵流,否則就會陷入無序混亂的狀態。為準確測度城市群協調發展水平,可以將城市群看成是由經濟、社會、人口、資源和環境五個子系統組成的系統,各子系統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并最終決定城市群的協調發展程度。下面,我們以長株潭城市群為例,綜合測度城市群的協調發展水平。
城市群的協調發展水平不僅取決于五個子系統的發展程度,還與五個子系統之間相互協調程度以及整個城市群系統的協調發展質量有關。為此,利用熵值法,確定各項指標的和五個子系統的權重值,并把標準化平移變換之后的數值,和各項指標的權重相乘,匯總求和首先得到各子系統的發展水平得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測算城市群系統協調度、綜合發展度及協調發展度。
依次代入具體數據,整理計算得到長株潭城市群各子系統發展水平得分(如表2所示)以及城市群的系統協調度、綜合發展度、協調發展度(如表3所示)。
由表2、表3計算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2008-2019年,長株潭城市群的綜合發展水平明顯表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2019年的綜合發展度比2008年增長了32.89%。這說明在國家、省政府和各市的大力政策支持下,城市群的整體綜合發展程度持續提高。(2)2008-2019年,長株潭城市群的協調發展度呈現明顯的階段性特征,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從各年份計算所得的協調發展度具體數值來看,2008-2013年的協調發展度均低于0.7,屬于初級協調發展階段;2014-2019年的協調發展度均高于0.7,屬于中級協調發展階段。(3)2008-2013年的初級協調發展階段,城市群的綜合發展度不高,協調發展度同樣偏低。比照各個指標的計算數據,我們可以發現這5年中,長株潭城市群的基礎設施配套較差,居民生活水平偏低,整體經濟實力較弱,因而城市群的協調發展程度較低。(4)自2014年開始,長株潭城市群進入中級協調發展階段。城市群的綜合發展度較之前明顯提高,城市群發展速度較快。主要原因在于這段時期,長株潭城市群建設完工并投入使用了很多重要基礎設施。可見,基礎設施的完善對加快生產要素的流動、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推動長株潭城市群協調發展的建議
在經濟新常態下,城市群協調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同時,我們也站在了一個歷史和時代的岔路口上。站在時代的岔路口,走向治理是唯一的選擇。依據前文對長株潭城市群協調發展水平的綜合測度分析,可從以下方面著手,改善城市群協調發展狀況,進一步提升其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一)完善府際合作的法律法規,設立城市群發展共同基金
完善的法律法規是實現政府間有序競爭和良好合作的保障,城市群協調發展必須以法律方式明確政府間競爭和合作的主要內容、權利與責任、解決沖突的方式與利益補償機制,保證區域合作的權威性與連續性。城市群協調發展過程中涉及的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利用、跨區域公共設施建設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依靠單個城市難以解決,必須設立城市群發展共同基金。共同基金的來源因城市群治理機構層級不同而不同,縱向治理模式中,湖南省政府要承擔部分費用,橫向治理模式中,可以依據城市人口規模、GDP、財政收入、財政支出等指標測算繳納基數,最終由各市政府協商確定。共同基金的主要用途及使用方式由三市政府協商確定。
(二)構建府際合作治理機制,加強政府間合作與協調
府際合作治理涉及多元主體,強調通過多元行為主體的互動與合作來實現或增進公共利益,是由政府間協作、公私部門及公民參與共同構建的政策網絡。長株潭城市群的發展涉及三個城市,三市之間彼此依存,相互聯系。在城市群治理中,必須加強政府間的合作與協調,避免各自為政,應統籌規劃,避免城市群內的產業競爭和重復建設。建立府際合作框架,落實跨區域、跨部門的合作方案,有效解決城市群內或跨區域有關重大基礎設施、環境保護以及公共服務共享等問題。同時,需要發揮多元主體的積極性,構建政府與社會組織、企業之間的協作治理結構,共同參與城市群區域性公共產品生產和服務的供給,促進城市群協調發展。積極探索多層次的治理模式,建立區域性協調組織,切實做好行業發展規劃,并切實加強協調組織的執行能力。同時要不斷探索豐富治理方式,搭建各類合作平臺,建立扶持互助機制、開展多種咨詢和服務購買。
(三)重視引進人才,鼓勵技術創新
城市群的高速發展需要高素質人才。相比沿海地區城市群優越的地理位置,長株潭城市群處于劣勢,若不采取因地制宜的人才引進政策,針對性地引進長株潭城市群產業稀缺人才,很難與其他城市群相競爭。目前,長株潭城市群內相對而言高級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與供給有一定缺口,缺乏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中高級技工缺乏已經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因此,必須有針對性地制定人才引進政策,并逐步培養懂技術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同時,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增強企業研發力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形成一體化的具有競爭優勢的城市群區域創新體系。
(四)建立并完善信息共享機制
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機制是推動城市群協調發展、實現跨域合作的重要政策工具。信息共享機制包括信息的支撐、整合、服務及文化傳播。充分的信息披露和共享,能夠有效避免城市群各城市、各部門的重復建設,可以統一調配資源,避免資源浪費。長株潭城市群可以建立“城市群政府電子政務信息平臺”,并逐步完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機制,最終實現城市群網絡化治理。
[參考文獻]
[1]顧朝林.城市群研究進展與展望[J].地理研究,2011,(5).
[2]郭鳳城.產業群、城市群的耦合與區域經濟發展[D].吉林大學,2008.
[3]陳群元.城市群協調發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4]袁莉.城市群協同發展機理、實現途徑及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14.
[5]方創琳.中國城市群形成發育的政策影響過程與實施效果評價[J].地理科學,2012.
[6]杜瑜,樊杰.基于產業——人口集聚分析的都市經濟區空間功能分異:以我國三大都市經濟區為例[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
[責任編輯: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