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龍江省通河縣具有豐富的水面資源,也是水稻種植大縣。文章介紹了通河縣依托自然稟賦和資源優勢,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采取領導高度重視、搶抓歷史機遇、創新傳統模式等措施發展休閑和稻漁綜合種養,促進了通河縣漁業的融合發展。
關鍵詞:通河;休閑漁業;稻漁綜合種養
通河縣依鏵子山而落、臨松花江而設、傍岔林河而居的百年小城,隸屬于哈爾濱市,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哈爾濱東部,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通河縣耕地總面積220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160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3%,是黑龍江省水稻種植生產大縣[1]。近些年來,通河縣依托自然稟賦和資源優勢,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把發展休閑漁業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通過實施打造“北方釣魚城”、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等項目建設,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激活通河休閑旅游市場,叫響通河漁米品牌,進一步加快通河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要做法是:
1 領導高度重視,示范培育新典型
通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休閑漁業工作,充分整合大水面資源和水稻主產區區位優勢,多次深入基層調研,外出考察學習,召開專題工作會議,把推進休閑漁業發展作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農業重點工作進行部署,堅持“高點占位、合理布局、統籌兼顧、持續發展”原則,以建立全國休閑垂釣重點品牌為主線,把休閑漁業同打造生態綠色、有機大米結合起來,加快實施農業“雙百”工程,積極培育選樹典型,示范引導加快發展。目前,全縣推廣集中連片稻魚、稻蟹、稻蝦、稻鴨共作綜合種養模式,建設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10余個,培養了一批稻漁綜合種養典型。引入黑龍江崇古爾河休閑垂釣有限公司,打造“北方釣魚城”休閑垂釣品牌,吸引社會資金和項目投資聚焦通河,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讓休閑漁業成為通河縣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2 搶抓歷史機遇,經濟增添新動能
2016年我國休閑漁業產值實現665億元,比2010年增長215%,年均增長超過20%,休閑漁業顯露出強勁的發展勢頭??h委、縣政府搶抓歷史機遇,引入黑龍江崇古爾河休閑垂釣有限公司投資1.19億元入駐通河縣,大力實施“休閑漁業品牌”戰略,以大通河水庫、二龍潭國家濕地公園為項目載體,將漁業資源與休閑娛樂、冰雪觀光旅游、餐飲美食等有機結合,傾力打造“北方釣魚城”休閑漁獵文化品牌,形成產業互補、多元發展、獨具風格的休閑漁獵新業態。率先舉辦以“冰雪大世界·垂釣嘉年華”為主題的《中國第一屆北方釣魚城·哈爾濱通河縣冰釣大獎賽》、《北方釣魚城·哈爾濱通河縣首屆開竿節》等重要賽事活動,將“運動+旅游”完美結合起來,國內外四十多家主流媒體競相報道,充分發揮休閑漁業的杠桿作用,讓一根釣竿成為撬動通河經濟發展的金鑰匙,開啟了通河縣休閑漁業發展的新征程。幾年來,先后舉辦各類休閑垂釣賽事活動20余場,通過舉辦賽事活動,吸引國內外釣友、休閑游客齊聚大通河,年接待休閑垂釣和旅游觀光人數迅速飆升,初步建立東北休閑垂釣生態圈,為縣域經濟培育了新的消費點和經濟增長點,拉動了全縣餐飲住宿、休閑旅游、特色農產品的稅收增長,提高第一、第三產業在縣域經濟生產總值中占比,促進全縣經濟快速轉型發展,休閑漁業效應初步顯現。
3 創新傳統模式,漁業注入新活力
通河縣改變過去傳統農業園淺層次、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的模式,推廣實施了稻漁綜合種養為主的綠色、有機種養模式,以“田海稻浪”、“蟹鄉漁鎮”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為平臺,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構助“吃住游玩+體驗+展示+營銷”于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2020年,通河縣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推廣面積11萬畝(稻魚98000畝、稻蟹11450畝、稻蝦500畝),位居哈爾濱市所屬縣(市、區)第一位,畝增效120~500元,為稻農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2]。在富林鎮長興村建設“田海稻浪”核心區2000畝,在祥順鎮新鄉村建設“蟹鄉漁鎮”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3000畝,小龍蝦稻田綜合種養模式500畝,以農業種植標準化為基礎,稻米加工標準化為保障,特色旅游品牌化為依托,利用開設農家樂、民俗民宿、采摘園、田間體驗區、有機農產品銷售等形式,實現農業+旅游有機融合,經濟、社會效益大幅提升。為了高標準打造典型,發揮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的引領作用,縣政府每年整合大棚小區補貼、統一籽種補貼、柴油補貼、病蟲草害統防統治、有機肥料、有機認證等惠農補貼資金3000多萬元,向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重點傾斜,鼓勵水田集中連片,適度規模經營,向農業規?;?、集約化要效益。同時,在示范推廣過程中,始終把先進技術、配套服務貫穿于產業發展全過程,強化漁業部門與稻漁綜合種養的企業和種植戶、外聘技術人員與本地技術人員的協調配合,建立強有力的產業技術支撐和服務體系,保障稻漁綜合種養健康發展。2019年全縣綠色水稻種植總規模達到140萬畝,有機水稻種植總規模達到20萬畝,實現綠色有機水稻全域種植,在上海舉辦的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發布會上,“通河大米”位居110個品牌第37位。依托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全縣農民可增加財產性、經營性和工資性收入2.5億元,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
“以米為魂、以漁為媒、漁米交融、共作共贏”,通河縣依托發展休閑漁業,叫響“通河大米”、“北方釣魚城”特色品牌,強化農業功能全面拓展,有效推動休閑漁業和稻米產業加速融合,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持續提升通河縣的知名度、美譽度和信譽度,進一步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麗鳳. 通河縣稻漁綜合種養現狀及發展對策[J]. 黑龍江水產,2019,(6):19-22.
[2]王明. 通河縣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模式探討[J]. 黑龍江水產,2020,39(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