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娜董翠英馬壯吳景新
學習風格與創新創業團隊項目合作效果的研究*
袁娜1,2,董翠英1,馬壯1,2,吳景新3
(1.唐山學院智能與信息工程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市智能運動控制系統重點實驗室,河北 唐山 063000;3.唐山學院創新創業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通過將學生按所羅門學習風格進行劃分,根據已有效展開創新創業項目的團隊調查結果,找到學習風格與團隊角色的關系,從而得到依據學生個人學習風格來進行團隊組合的最佳方式。最終從創新創業團隊的創新性、合作配合度、商業性、社會性、項目完成度等方面對比評價團隊項目成果,證明經過學習風格劃分后進行團隊分工和項目展開的團隊,能夠保證高質量展開和完成項目,有利于創新創業項目實際實施,此方法對各創新創業團隊能夠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
學習風格;團隊項目合作;學習風格指數;高等學校
從2014年李克強總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到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再到2018年國務院公布的《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等一系列指導性政策的頒布,形成了從國家到各地方高校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增強創業帶動就業的熱潮。但目前的雙創局面,需要提高的不僅是技術方面的創新,還包含管理創新、營銷創新等方面。
根據麥可思《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藍皮書)2018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 2.7%,有6.2%的2015屆大學畢業生三年內自主創業。比較大學畢業生創業存活率數據,2010屆的創業三年存活率為42.2%,2012屆的創業三年存活率為47.8%,2015屆的創業三年存活率為44.8%,估計受疫情影響,2021年創業存活率仍會下降。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大學畢業生創業群體中大部分是先就業后創業,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目前高等教育階段進行的創新創業活動與實際社會發展要求仍然存在脫節現象,自主創業容易,而創業后能持續發展并存活則不易。《報告》發現,2011—2015屆連續5年的大學生創業者都認為“缺少資金”“缺乏企業管理驗”“市場推廣困難”是可能導致創業失敗的三大風險,可見除了政策引導解決資金難題外,管理、策劃、團隊合作能力的缺乏,也是創業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因此,僅僅培養或激發學生的創新點子和創業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科學引導和積累創業活動實戰經驗,來解決實際創業中的管理和團隊合作等具體問題。因此,如何組建創業團隊,如何找到個人在團隊中合適的角色來發揮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對于學生學習風格的研究結果集中在學習風格對學習成績[1-2]、教學效果[3-4]以及教學模式改革[5]等方面,尤其是對于識記性課程,比如“英語”[6-7]等,通過研究學生學習風格,合理調整教學方法,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興趣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有學者研究學習風格與團隊體驗式學習水平的關系[8],是將學習風格成功應用于職場上研究團隊效果的研究案例。而在目前本科教育教學中,提倡的混合式教學[9](比如項目引導式教學)、工程教育專業認證[10]和以賽促教、以賽促創等多形式實踐活動,均采用項目小組的方式展開,雖然已有一些對此的研究,但學習風格與團隊項目合作效果的關系仍有待研究和驗證,以此來更加科學高效地指導創新創業團隊項目的展開。
本文通過所羅門(SOLOMON)的學習風格指數(ILS, index of learning style)調查問卷形式,研究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學習風格,將創新創業團隊成員分為組長、項目督導和項目分工人員,找到其在團隊中的期望角色,將20組創新創業團隊分為10組實驗組(按學習風格優化結組)和10組對比組(不按學習風格的自由結組),從5個方面利用綜合評分方法對創新創業團隊進行評價并得出結論,實驗組能夠利用學習風格特點使成員在創新創業團隊合作中發揮優勢,思路更加發散、創新性更優、成員之間能夠更好地合作協商達成一致、項目完成度更高、更具商業性和社會性。
20世紀50年代西方學習風格理論興起,對學生學習風格的研究搭建了多種理論框架和分類模式[11-13],從學習風格的內涵、要素以及分類等研究方向都出現了多種框架,雖然名稱和細節解釋各有差異,但本質上仍有共同點:①學習風格是學習者在長期學習活動中積累形成的一定的行為或思維特點,是學習方式、學習策略的總和;②影響個人學習風格的要素包括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
將學習風格按某一框架進行分類,常用的分類方法有FELDER & SOLOMON的ILS(index of learning styles,分為活躍型或沉思型、感悟型或直覺型、視覺型或言語型、序列型或綜合型)、KOLB的ILS(learning style inventory,分為發散思維型、聚合思維型、吸收型、適應型)、REID的感知學習風格(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 questionnaire,分為視覺或聽覺學習者、動覺或觸覺學習者、獨立學習或小組學習者)、O′BRIEN的學習途徑傾向調查表[14](the learning channel preference checklist,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動作型)等。幾種常用的分類方法設置的調查問題不一,答案分為單選或按程度排序的形式,根據工科課程特點,并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本著對雙創團隊合作效果分析為研究目的,采用FELDER和SOLOMON基于Felder- Silverman模型的ILS學習風格指數的調查研究方式,從信息感知、信息輸入、信息加工、信息理解4個方面進行分析,包括44個選擇題的問卷。
對2017級和2018級的自動化專業25組創新創業團隊,共102名學生進行ILS的選擇題調查問卷。得到的學生學習風格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自動化專業學生學習風格調研結果
本校學生的學習類型總體分布符合FELDER & SOLOMON提出的假設:工科生多是感悟型、視覺型,尤其是視覺型學生占比更高達86%以上。在信息的加工方面,61.8%的學生為活躍型,說明學生更外向,在課上或課下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活躍度營造積極氛圍,達到高效率學習的目的。大于50%的學生為序列型,說明學生習慣按線性步驟理解問題,傾向于按部就班地尋找答案。
對于雙創小組,通常采用3~5人自由結組方式,對于組內成員按職能可分為組長、項目督導和小組分工人員,依據項目中期答辯結果排名,選擇排名前十的項目成員進行角色調查分析,與剩余組進行對比。同時為了增加不同職能分工,各學習風格的區分度,將各類型按分值進行計算對比,計算規則如下:①四個量表。活躍型/沉思型、感悟型/直覺型、視覺型/言語型、序列型/綜合型,用字母表示前者,字母表示后者。②字母前的數字,表示各量表對應的11個問題的選擇個數。“”前的系數越大,表明程度越強烈;若得到字母“”,表示屬于后者學習風格,且“”前的系數越大,同樣表明程度越強烈。最終得到總計值=(較大數-較小數)+ 較大數的字母。③將各職能相同的學生,計算具體量值平均分,設的系數為正數,的系數為負數,除以各分工總人數。
得到項目排名前十的小組成員各職能學習風格評分結果如圖2、圖3、圖4所示。

圖2 組長的學習風格分值圖

圖3 項目督導的學習風格分值圖

圖4 分工人員的學習風格分值圖
從圖2、圖3、圖4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項目組長的活躍型分值明顯高于其他成員,即傾向于通過積極做一些事——討論、應用或解釋給別人聽來掌握信息,符合組長在項目中的職責特點。②項目督導的序列型分值明顯低于其他成員,即兼具序列型和綜合型學習者的部分特點,由于其職責是負責資料搜集與項目運行監督、校正、協調,對項目方案的制訂和分工的合理性起到監督作用。因此,兼具序列型和綜合型的特點,既能按線性步驟理解問題,又能吸收沒有任何聯系的材料,從諸多問題中找到關鍵所在,符合項目督導在項目中的職責特點。③小組分工人員的感悟型分值略高,即喜歡學習事實,不喜歡復雜情況和突發情況,相對缺乏發現某種可能性和事物間的關系,符合分工人員在項目中的職責特點。
因此根據學生ILS學習風格分類及類型分值,能夠合理分析得到適合學生在團隊小組中的分工職能。
建立對比實驗,將25組102名學生按項目中期答辯評分進行排名對比,排名前十的組為實驗組,另15組為對比組。其中實驗組,采用ILS學習風格分類及分值劃分,按照學習風格進行團隊職務分工改進;另15組為對比組,學生自由分配,存在錯位職務分工等問題。經過專家評委對項目效果評價(包括團隊創新性25%、團隊分配合作度25%、商業性10%、社會性10%、項目完成度30%),采用評分制進行對比研究,得到分項分值和總分如圖5所示。

圖5 實驗組和對比組團隊項目分值對比圖
從圖5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整體上,實驗組在項目效果評價的各分項和總分上均高于對比組;②實驗組和對比組,在項目商業性和社會性評分中分值差距不大;③實驗組在創新性、合作度、完成度的分值上明顯高于對比組,實驗組的分值接近對比組分值的2倍。
通過調查和實驗對比,將學生按所羅門學習風格進行劃分后,學習風格活躍型的學生適合在團隊中擔任組長,綜合型的學生適合在團隊中擔任項目督導,沉思型的學生適合在團隊中擔任分工人員。同時,采用這一最優組合的團隊,在項目推進和完成中的表現更加優異。通過對團隊成員進行學習風格劃分后的合理分工,能夠最大程度提高團隊合作效果。由此也可得到學習風格對創新創業團隊的作用有以下3點:①學習風格決定個人在創新創業團隊中的角色,對合作效果起到決定作用;②學習風格促進個人在創新創業團隊中發揮各自優勢,對合作效果起到促進作用;③學習風格能提高個人在創新創業團隊中的認可度,有利于團隊良性、長久、落地式發展。
當然,一個可行的創業項目運行,除了本文提到的小組職能成員外,還需要財務、市場推廣等各職能配合,在項目前期這些職能都需要項目組長充當,因此鼓勵多學科交叉組隊,形成專業互補,有利于創新創業項目的申報、考核和落地實施。
[1]沈博.基于Kolb學習風格模型的調查和分析[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66-69.
[2]王麗,汪靚婧,吳旱淋,等.基于Kolb學習圈理論的某省大學生學習風格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4):9-10.
[3]宣斯禹.淺談學習風格視角下的英語差異教學[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8):81-82.
[4]張華亮.基于成人高校學生VARK學習風格的因材施教策略分析——以管理專業案例教學設計為例[J].成人教育,2020,40(2):71-76.
[5]安偉.庫伯學習風格理論及其教學啟示[J].江蘇教育,2019(48):57-59.
[6]劉敏.高職學院學生英語學習風格的塑造與自信心的融合探究[J].海外英語,2020(12):255-256.
[7]蔣海燕.基于學習風格理論的大學英語多模態識讀教學[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3(4):103-107.
[8]謝小霞.學習風格和團隊體驗式學習水平的關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1.
[9]夏旭林.混合式教學下學習風格對學習成效影響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20.
[10]孟魁,邱衛東,劉功申,等.基于學習風格理論的工程教育教學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8(4):98-102.
[11]FELDER R M,SPURLIN J.Application,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index of learning styl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5,21(1):103-112.
[12]KOLB A Y,KOLB D A.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paces:enhanc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and education,2005,4(2):193-212.
[13]REID J M.The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of ESL students[J].Tesol quarterly,1987,21(1):87-111.
[14]O'BRIEN L.Learning channels:preference checklist[M].Philadelphia:research for better schools,1990.
G640
A
10.15913/j.cnki.kjycx.2021.08.025
2095-6835(2021)08-0070-03
河北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PBL的新工科背景下機器人學課程改革研究”(編號:2019GJJG547);唐山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本科高校‘以賽促創,雙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JG20137);2019年教育部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機器人學》課程的改革與實踐”(編號:201901059027)
袁娜(1988—),女,河北唐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機器人控制、創新創業實踐。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