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勝榮,楊建明
某黃土地區鐵路路基加固試驗研究*
茍勝榮1,楊建明2
(1.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2.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寶雞工務段,陜西 寶雞 721000)
黃土地區鐵路受長期運營的影響,路基會出現沉降,給行車安全帶來隱患。對既有鐵路路基土體取樣并進行擊實試驗,研究路基土體的干密度與含水率變化關系,分析加固效果,對鐵路路基后期運營維護至關重要。試驗結果表明,經注漿加固處理的路基土體最大干密度顯著提高,加固效果顯著,可以為鐵路路基加固處理提供必要的參考。
黃土;鐵路路基;加固;試驗
黃土地區的土體因常年缺水,土壤濕度較小,常處于干燥狀態,因而在黃土地區,用粉土顆粒含量較多的黃土填筑鐵路路基時,由于含水量遠小于其最佳含水量,因而路基難以壓實到較高的密實度,且填土滲透性很大。
在鐵路長期運營條件下,隨著路基周圍環境的變化,特別是灌溉農田導致水滲入、生態環境變化導致降雨量增加,會使路基中含水量發生變化,和鐵路建設之初相比,路基含水量顯著增加,路基條件的改變對鐵路安全運營影響重大[1]。因此,對長期運營狀態下的鐵路路基進行注漿加固處理,并通過試驗檢驗加固效果,對保證列車運行安全很有必要且至關重要。
擊實試驗是指用錘擊實土樣以了解土的壓實特性的一種方法。這個方法是用不同的擊實功(錘重×落距×錘擊次數)分別錘擊不同含水量的土樣,并測定相應的干密度,從而求得最大干密度(一般是指骨料堆積或緊密密度)、最優含水量,為填土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依據。擊實試驗可分為輕型擊實試驗和重型擊實試驗。
當需對土方回填或填筑工程進行質量控制時,應進行擊實試驗。土的壓實程度與含水率、壓實功能和壓實方法有密切的關系。當壓實功能和壓實方法不變時,土的干密度隨含水率增加而增加,當干密度達到某一最大值后,含水率繼續增加反而使干密度減小,能使土達到最大密度的含水率,稱為最優含水率,與其相應的干密度稱為最大干密度。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是控制路基填筑質量的重要指標。本試驗試樣制備采用干法。
試驗時分別取2組土樣,注漿加固之前試樣記為試樣A1、試樣B1,加固之后的試樣記為試樣A2、試樣B2,測得其初始含水率,將含水量為一定值的擾動土樣分層裝入擊實筒中,每鋪一層(共4層)后均用擊錘按規定的落距和擊數錘擊土樣,直至土樣充滿擊實筒。由擊實筒的體積和筒內被壓實土的總重計算出濕密度,并可計算出干密度。
然后調整各個樣品的含水率,對不同含水量的同一種土樣按照上述方法分別測得其干密度值,繪制含水率和干密度關系曲線,找到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由擊實試驗得到的注漿加固之前的擊實曲線如圖1所示,注漿加固之后的擊實試驗曲線如圖2所示。

圖1 注漿加固之前的擊實曲線圖

試驗結果表明,該鐵路路基土體的最大干密度由注漿加固之前的1.88 g/cm3變為注漿加固之后的1.95 g/cm3,最優含水率由注漿加固之前的12.36%變為注漿加固之后的11.29%,為12.52%,注漿加固效果顯著。
通過對原狀土體進行擊實試驗,可以測得其干密度和含水率之間的變化關系曲線,由干密度與含水率之間的關系曲線可知,當土體的含水率為最優含水率時,在適宜的擊實功作用下,土體可以獲得最大的干密度值。通過對該鐵路路基土體進行注漿加固,其最大干密度提升為1.95 g/cm3,最優含水率降為11.29%,注漿加固效果顯著,為路基的安全穩定奠定基礎。
[1]周啟鵬.鐵路既有線路路基病害劈裂注漿效果檢測與評價方法比選[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
[2]張倫超,郝明月.延安地區黃土高填方工程室內標準擊實試驗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2):21-26,50.
[3]李耀國.黃土路基壓實度影響因素[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8(9):15-18.
[4]趙佃錦.改良黃土抗壓強度試驗分析[J].價值工程, 2013(30):104-105.
[5]田艷華.濕陷性黃土路基試驗段施工技術探討[J].山西建筑,2014(33):146-147.
U213.1
A
10.15913/j.cnki.kjycx.2021.08.027
2095-6835(2021)08-0075-02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自然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編號:A2019016)
茍勝榮(1987—),男,甘肅天水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橋梁與隧道工程和建筑工程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編輯: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