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梅,陳重遠,廖作民,廖小韻
(1.湖北省地圖院,湖北 武漢 430071)
地圖符號包括各種不同形狀、尺寸、顏色的圖形符號和文字,地圖所承載的各種時空及社會信息等主要通過地圖符號來表達。遠古時期人們用簡單稚樸的線條、圖形、符號等記事,這些圖形符號是人們對周圍事物和生活環境的概括和抽象,而這些最早描繪當地山川地物的圖形符號繪制在一起逐漸演變成“地圖”[1]。地圖上的圖形符號,只有盡可能的反映地物的外形和特征,讓讀者很容易聯想到它所代表的地物才能利于使用地圖,所以,中國古地圖符號最大特點就是象形。
本文通過研究戰國到清朝的有代表性的中國古地圖、相關歷史時期的文化背景后,認為中國古代地圖符號的表示方法可以分為山水畫法、抽象畫法、符號化三種形式。地圖符號的山水畫法、抽象畫法采用的都是中國古代地圖的傳統形象畫法,即類似中國畫的山水畫法。這兩種地圖符號并不能完全的區分開。將地圖符號傳統形象畫法分成山水畫法和抽象畫法,是為了能更好的說明古地圖符號的演進和延續。
古人繪制地圖,往往追求藝術性和直觀性,常按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意境進行繪制。中國古地圖有很多采用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法,形象地將地物地貌展現在圖上,形成亦畫亦圖的山水畫地圖[2-3],記錄地理環境。如東漢時期的《寧城圖》采用鳥瞰的表現技巧,用繪畫的手法將街巷、衙署和武士等畫出來,具有立體形象的效果。唐朝的壁畫《五臺山圖》,用絢麗的色彩,描繪了山川景色、寺庵蘭若、城池房宇等,堪稱恢宏壯觀,是世界上罕見的古老的巨大的形象地圖。清朝的《黃河圖》采用俯瞰畫法,以工筆手法,濃艷彩,精確細致的描繪了黃河及其兩岸形勢,圖內反映出兩岸城池地物等相對位置及其名稱注記,具有地圖的效用,也是一幅藝術品。中國古地圖山水畫法最有代表性的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圖1),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該圖用精致的工筆將繁雜的景物記錄在畫面中,它既是一幅北宋的風俗畫,本身也是一幅長卷地圖。

圖1 《清明上河圖》(局部)
中國古地圖山水畫法繪圖繁瑣,要求制作者必須有很高的繪畫技術,如《清明上河圖》的制作者本身就是北宋著名的畫家,能參與制圖者少,導致地圖的成圖周期會很長。中國古地圖抽象畫法在山水畫法基礎上,簡化寫景的山水畫法,更加概括和抽象的表達地物,也使地圖幅面更為簡潔清晰。如南宋的《九州山川實證總圖》、《所載隨山浚川之圖》、《定海縣境圖》、《漢西域諸國圖》,元代的《奉元州縣之圖》、《契丹地理之圖》等地圖上的符號多采用抽象畫法繪制。其中南宋的《九州山川實證總圖》(圖2)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雕版墨印地圖實物,圖中形象的表示了《禹貢》中山、河、湖、海等內容[4-5]。該圖與《五臺山圖》、《黃河圖》和《清明上河圖》相比,少了山水畫的畫面感,圖面簡潔,表達的要素更多更清晰。
中國古地圖符號山水畫法和抽象畫法與中國傳統的山水畫發展密不可分。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是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是畫家個人對自然山水的審美感知,有追求工筆精細、色彩絢麗的;有追求淡墨畫境的。中國山水畫在魏晉時期萌芽,在唐宋時期成熟,達到高峰[5]。采用山水畫法的地圖符號形成的地圖注重繪畫的藝術感;采用抽象畫法的地圖符號形成的地圖畫感減弱,但要素表達的符號性增強。

圖2 《九州山川實證總圖》
山水畫法、抽象畫法的地圖符號均要求制圖者有一定的繪畫能力,且符號的表達與制圖者個人的審美、能力、認知等緊密相連,如山峰符號的表現形式,每幅圖不一樣,同樣一幅圖上每一個山峰符號也不一樣。地圖符號化的形成可以說是在抽象畫法基礎上將圖形再高度的概括和抽象,與山水畫法、抽象畫法相比較,符號化最明顯的不同就是符號化的圖案簡潔而規則化,且同一幅圖上相同要素的符號一致。
中國古地圖符號從很早就已經換近符號化的表示方法了。西漢時代的《長沙國深平防區地形圖》是一幅換近現代繪制技術水平的大比例尺地形圖,圖上的地貌、道路、河流等表示有明顯符號化的特征。如該圖采用閉合曲線表示山脈坐落、山體輪廓和走向,是中國和世界上最早的表示地貌的科學方法,它雖然與等高線不同,但已具備了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特點[4];還有河流以漸變線表示,道路用實線和虛線兩種線型表示等等。魏晉時期裴秀開創的“計里畫方”繪制技術,為提升地圖精度提供了數學基礎。隨著制圖范圍擴大,比例尺越來越小,地圖上有一些很小又必須表示的重要地物,如有軍事方位意義的亭、塔等,地圖符號化就勢在必行了。
地圖符號化不僅僅使繪制地圖更容易,最重要的是能更加精細準確的表達地物位置,圖上的載負量也更大。南宋《禹跡圖》最突出之處是按照 “計里畫方”法繪有方格,縱七十三,橫七十,是當時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圖,各要素的表示已經有符號化的雛形了,該圖把地圖的精確程度和表現能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代的地圖集《廣輿圖》,有地圖45 幅,附圖68 幅,主要采用“計里畫方”法縮編而成,該圖繪畫工整,刻鐫精細,第一次列出了山、河、路、界、府、州、縣、驛等24 種圖例符號,很多符號已抽象化和近代化。《廣輿圖》的圖例符號是地圖學上的一項創舉,對后世制圖工作者形成“制圖綜合”概念的標識有重要影響。
隨著地圖所承載的內容不斷豐富以及對地圖精度的要求不斷提高,地圖符號也在不斷地發展演變。山水畫法、抽象畫法和符號法的地圖符號在各個時期的地圖上均有出現,但是山水畫法、抽象畫法多出現在傳統形象畫法地圖上;符號法多出現在“計里畫方”畫法和實測經緯網及網格地圖畫法的地圖上。古代山水畫主要分成兩派: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青綠山水精工富麗,水墨山水追求畫境。中國最早的山水畫是色彩豐富、濃烈、艷麗的青綠山水,到宋朝后文人和畫家多喜求簡淡的水墨山水[6-7],這些時代的文明和追求也直換影響地圖符號的表示。同時可以看出符號的山水畫法與抽象畫法都類似中國畫的山水畫法,但又不是一一對應的,也不能完全區分開。下表1 羅列了各個時期主要的古地圖上山峰的表現形式,展示中國古地圖山峰的山水畫法、抽象畫法和符號化的演進與延續。

表1 各個時期主要的古地圖上山峰的表示方法
地圖符號的表示方法總體是朝著符號化方向發展,現代的地形圖已經形成了不同比例尺的完整的符號系統,并以國標的形式規定出來。但隨著地圖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地圖展示方式的多元化,地圖符號也在向一種復古的形式表現,現在的很多地圖文創產品如手繪地圖、景區導覽圖、區域展示圖等地圖上,一些符號采用古代地圖符號的立體透視的表達方式來展現;亭臺樓閣等以古代地圖鳥瞰畫法或形象畫法的形式表示,山脈符號用宋時輿圖的青綠山水畫法等,增強了地圖的生動性和活潑性。
地圖符號的發展是和地圖繪制技術的發展相輔相成的,它具有較強的時代性。我們探索地圖符號的表示方法,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地圖的作用,滿足當前人們對地圖實用及審美要求的多樣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