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黑暗中的火光——馬克思主義傳到沈陽
1919年5月4日,古老的中國大地迎來了一個極為特別的時刻,這一時刻在史學上被稱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而它在老百姓的記憶里被叫做五四運動。這場標志著時代進步與民族覺醒的革命風暴,很快便席卷全國。而地處關外,飽受日本帝國主義和土匪軍閥殘酷蹂躪的沈陽人民,對這場愛國運動更是積極聲援和全力參與。在運動爆發的第一周內,奉天市工務總會、農務總會以及總商會就立即發出通電。強烈譴責巴黎和會做出把山東權益轉讓予日本的丑惡行徑。并明文呼吁:“日本蓄意吞并,為時已久,設非政府與全體國民具有決心,一致抵御,莫克促其反省?!边@激動昂然的字句,即便在穿越近百年時空后的今天,依舊能讓我們感受到沈城人民保衛國權、抵抗侵略的強烈意愿和果斷決心!
很快,沈城內各大中學的青年學生們相繼奔走相告。呼吁人們團結起來聲援愛國運動。一時間沈陽地區抵制侵略、聲援京滬等運動日益高漲。學生們紛紛張貼愛國傳單,提倡群眾要覺醒,而京津等地的青年學生們,也積極采取各種方式聯絡支持沈陽的愛國運動。許多學生更是直接來到沈陽,并帶來了大量進步書刊,這其中就有《每周評論》等著名“五四刊物”。古老的沈陽城,也因此第一次聽說了北京學界那場關于“問題與主義”的社會大討論并首次從正面了解到十月革命的真相。馬克思主義就是在這種時代大潮下傳播到沈城的。這也為我黨在沈陽建立地方黨組織、領導革命活動,做了思想理論準備。
二、黨中央的關懷——首批共產黨員到沈陽
1921年7月,在五四運動進步思潮引領和孕育下,承載著民族復興偉大歷史使命的中國共產黨光榮誕生了。早在建黨之初,中央就決定要發展全國各個地方黨組織,并優先發展工礦企業和工人階級較為集中的東北地區,特別是沈陽地區黨組織。這是黨中央對遼沈大地和全體東北人民的深切關懷。
這一年的北京,冬日的瑞雪依舊以它特有的脾氣強勁地飛舞著。一個身材魁梧、面容慈祥的長者透過他那佩戴多年的圓框眼鏡,凝視著窗外潔白的一切。桌前那杯早已沏好的熱茶,依舊不畏寒冬冒著騰騰熱氣。他似乎在深入思索著,身旁的同伴們望著他,猶如在期盼著什么。寧靜片刻后,長者溫和而堅定地說:“要把奉天地區的工人運動搞起來,要盡快選派干部到當地去考察實情。然后就地開展動員發展工作?!痹捯粢宦?,同伴們熱烈起來,紛紛表示贊同。講話人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締造者之一、我黨北方區組織工作第一領導人——李大釗同志。
在李大釗同志親切關懷下,陸續有來自不同崗位的我黨骨干被派遣到沈城及周邊。他們有的走進工礦企業,有的深入城郊農鄉。腳踏實地地與工農群眾密切交流、促膝談心,很快便掌握了沈陽地區的實際情況,并向中央反饋:“查京奉沿線及奉天附屬地乃工礦聚集、盤剝甚重之地。雖革命力量雄厚,然尚未覺醒之,宜早擇良機,樹立組織?!?/p>
這一良機在1922年爆發的京奉鐵路唐山制造廠工人罷工運動中涌現了。面對聲勢浩大的罷工,當局一面佯裝和善,一面決定要把他們眼中的工人運動活躍分子調離唐山,這就導致有一批工人被調往奉天皇姑機務段客貨車修理廠,即著名的沈陽機車車輛廠。
在這批工人中,有多名中共正式黨員,他們分別是來自唐山黨組織的王賀明、羅占先、朱志安等。很快,一個以王賀明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皇姑機務段客貨車修理廠黨小組成立了!雖然該小組在組織架構上,隸屬于遠在河北的中共唐山市委。但這無疑是我黨在沈陽地區建立起來的第一個基層黨組織。這一刻也意味著中國共產黨人帶著崇高的理想,在遼沈大地上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三、婦女的奮斗——東北地區第一個女黨員
在這一過程中,沈陽涌現出了第一批接觸馬列主義的愛國女青年,她們包括來自于奉天女子師范學校的張光奇、王福珍等。張光奇又名張景珍,清末時期出生于遼寧沈陽,1922年前后,受到五四愛國運動和進步思想的感召,投身于愛國主義事業,并積極與奉天女子師范學校的同學一起,多次巡演愛國主義題材的話劇。
從1925年期,張光奇便在黨開辦的“暑期大學”中受到科學社會主義以及唯物史觀等課程的洗禮,并直接加入了“革命同會”這一黨的外圍組織。此后,她在共產黨員吳昊天、任國楨等支持下積極為黨工作,并到貧民學校擔任教師,為貧困孤兒義務上課,并積極傳播馬列主義。終于在1926年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有記載的我黨在東北地區的第一位女共產黨員。
那么,整個沈陽市層級的黨組織又是怎樣建立的呢?請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