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投資股票基金的朋友,多半聽說過一個詞,叫做“冠軍魔咒”。
什么是冠軍魔咒呢?通常說的是,當年收益最高的股票基金,在接下來幾年,收益可能都不太好。
每年結束之后,都會看到一些網站和平臺,評選當年收益最高的基金。也就是一年時間里,把基金的收益從高到低排序,收益最好的就是收益冠軍。這種年度收益冠軍,每年都會評選,也很受基金銷售機構的喜愛。因為傳統的基金銷售,通常是貨架式的銷售。比如說一個網站,把最顯眼的廣告位,掛上短期漲幅巨大的基金品種,然后宣傳這個基金品種收益多么多么好。這種方式,符合了人們追求短期高收益的本能,自然會吸引來不少投資者。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推薦短期收益最高的品種。相信很多朋友買入基金,也是因為看到網站或者客戶經理說,這個基金過去一段時間里漲了多少多少,收益率很棒,于是就頭腦一熱買入了。被評為當年收益冠軍的基金,規模往往會暴漲。這對基金公司和基金銷售平臺都很有吸引力。但是,短期收益特別好的基金,往往之后的收益會下降,甚至不如平均值。這也就是基金投資里常說的“冠軍魔咒”。
冠軍魔咒在海外市場也是存在的。之前有一項針對美股基金的研究,在1994-2003年,表現最好的5只基金,只有16%的基金進入了下一年的榜單;回報率在下一年平均下降了15%;在下一年勉強超過大盤0.3%;在接下來的10年,有21%的基金將會不復存在。投資者看到結果跟預期的差距很大,最后也就非常失望了。
A股也有類似的情況。過去10年,進入當年前十的股票基金,只有3%,能夠在下一年繼續進入前十;大約30%的基金,下一年能達到股票基金平均水平,70%會在下一年落后于平均水平。所以用短期一年的表現,評價一只基金或者一個投資策略,是非常不明智的。因為股票市場一年里的漲跌幅,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老股民也經常聽到一句話,叫做“一年三倍容易,三年一倍難”。遇到一些市場大漲的牛市,短期里賺到兩三倍的收益,并不是罕見的事情,很多不懂股票的投資者,在牛市也能輕輕松松賺到好幾倍收益。但牛市一結束,市場下跌,怎么漲上去的,很可能就怎么跌下來。那一只基金需要用多長時間去評估呢?通常至少要看3-5年的業績。而我會觀察6年以上。因為6年前剛好是2015年牛市,6年就覆蓋了上一輪牛市。觀察這6年里基金經理的表現,可以拿到更多的信息。
牛市的波動比較大,并且牛市會新進入很多投資者,基金規模也會迅速變大。這對基金經理來說,是一個很嚴峻的考驗。比如說,面對巨大波動的時候,如何處理;遇到大跌后投資者大面積贖回,如何應對;是否判斷錯市場,導致操作出現失誤。如果在2015年,牛市上漲和之后股災中,表現都比較穩定,之后幾年業績也都不錯,這樣的基金更值得考慮。
這也就是我篩選主動基金的標準:基金經理從業6年以上;管理過20億以上資金;從業期間年復合收益率超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