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任何國家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都必須重視和追求安全發展。在新發展階段,我國面臨著愈發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安全環境,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來理解和把握安全發展的重要性,從理論上厘清發展和安全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提供根本遵循。新時代統籌發展和安全要堅持系統觀念,貫徹落實安全發展理念;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安全發展道路;堅持底線思維,防范和化解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風險挑戰,以此來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關鍵詞] 新發展階段;" 平安中國;" 國家安全;" 治國理政
[中圖分類號] D630.8"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1)09-0034-04
中國共產黨誕生于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際,因而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和安全工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并且歷史性地把統籌發展和安全明確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如何實現安全發展的問題。這標志著我們黨對發展和安全關系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對于防范和化解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風險挑戰,筑牢國家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治國理政的重大原則
安全發展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有力武器。要想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擺在眼前的現實性問題,更重要的是要作出長遠的戰略思量、解決持續性的問題。安全發展無疑是最恰當的戰略謀劃和選擇。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的鮮明對比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國第一時間全力展開救治,并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科學防控、依法防控,統籌推進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在維護經濟社會穩定的同時,利用疫情催生的新業態模式,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逐步恢復人民的生產生活秩序。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基層黨組織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積極有序開展各項抗疫工作,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展開了規模空前的生命救援,筑起了一道道堅固的抗疫防線。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有力地扭轉了疫情局勢,保持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中國成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反觀西方國家,當新冠肺炎疫情仍對人的生命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之時,他們還在討論要不要隔離和戴口罩,導致感染人數不斷攀升,社會動亂頻發。可見,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世紀大考面前,中國無疑交出了一份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成績單。同時必須看到,全球化時代的安全問題早已超越國界。全球疫情仍然存在,我國依然面臨境外輸入的風險。各國應該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樹立合作應對安全挑戰的意識,以合作謀安全、謀穩定,以安全促和平、促發展,努力為各國人民創造持久的安全穩定環境。
安全發展要兼顧國內的社會政治穩定。進入新時代,我國所面臨的矛盾、風險和挑戰復雜多變,這就要求我們要科學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力的國際環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在黨的領導下,我國歷來十分重視統籌發展和安全之間的關系。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就把發展和安全聯系在了一起,他明確指出:“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必須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這是兩件大事。”1所以我們在恢復發展國民經濟的關鍵時期,為了捍衛新中國的安全,黨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發展。同時,我們自主研制“兩彈一星”,有效維護了我國的國家安全,為推動國際格局發展演變描繪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改革開放后,和平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我們黨和國家在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同時,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堅定不移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營造了難得穩定的國內外大環境。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挫折的考驗面前,不僅守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成果,而且成功將其推進到了21世紀,使其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新時代,我國堅持將安全發展視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在謀劃和推進發展的過程中,積極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來自國內外的各類風險挑戰,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安全發展的內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呈現出新的樣態。當前,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前提都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而且,在發展過程中還可能會出現如網絡安全、生物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一些新的非傳統領域的安全問題。可以說,“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為了突出強調這種“大安全”的理念,新時代我們黨和國家創造性地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科學統籌國家安全各要素,構建集各領域安全為一體的高效安全體系,以此來應對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各類風險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科學指導下,充分調動各領域各方面積極性,成功應對了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保持了我國國家安全和發展大局的穩定。
發展與安全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
發展是安全的基礎。一個國家的安全程度是隨著其發展水平的提升而不斷增強的。能否在重大關頭化危為機或轉危為安,根本上也是由國家實力決定的。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新中國成立以來,作為先進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等一系列偉大成就。今日之中國已成為深刻影響世界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但世界格局和發展格局都在不斷變化,安全問題愈發呈現出復雜性、多樣性和聯動性等特點。僅通過發展的量來解決所有的安全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經濟健康發展和夯實國家安全實力基礎的必然要求。只有促進經濟的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才能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穩定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務必要把發展質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掌握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為發展求安全、以安全促發展,讓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兩個目標有機融合,從而更好地應對和處理各種內外部環境的風險挑戰。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安全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前提。無數歷史事實也充分證明:只有在安全的國內外環境下,才有發展的可能,沒有安全保障的發展是脆弱的、不可持續的。近代鴉片戰爭帶來的慘痛教訓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沒有安全就不會有真正的主權,更談不上發展和穩定。所以,為了徹底擺脫被壓迫被奴役的地位,徹底克服積貧積弱的頑瘴痼疾,實現真正的穩定發展,無數仁人志士以身許國,用鮮血和生命鋪就了通往新中國的康莊大道。新中國的成立無疑為進一步維穩發展創設了廣闊而又堅實的空間。也正因為如此,一窮二白的舊中國逐步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切都得益于我們營造了一個安全穩定的國內環境,為結出發展的碩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與此同時我們更要注意,強調維護安全的重要性并不是僅僅為了去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國家的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乃至于整個人類的自由全面發展。這才是安全之于發展的前提性所在。特別是全球化時代,各國之間的利益相互交織,安全問題也相互影響。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歷來崇尚“以和邦國”。我們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既不對外輸出中國模式,也不輸入外國模式,更不會要求別國復制中國模式。我們尊重每一個國家的合理安全關切,在謀求自身安全時兼顧他國安全。同時,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攜手各國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平安中國
堅持系統觀念,貫徹落實安全發展理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當前,我們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但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安全問題也由單一的政治軍事領域逐漸向經濟、生態、生物、信息等諸多領域擴展,愈發呈現出多樣性、并發性和跨國性等特點。這就決定了在新發展階段我們不僅要保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要建設全方位的安全體系,妥善處理好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穩定、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等要素間的關系,以發展為基礎,以安全為前提,在提升綜合國力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化解風險隱患、抵御困難挑戰的能力。此外,我們也要注意謀劃長遠,把安全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增強發展的安全性。我國目前的安全體系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還有不相適應的地方。在這次抗疫斗爭中,社會主義制度充分展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但同時也暴露了我們在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因而,堅持系統觀念,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整體意識,充分認識各種風險挑戰之間的關聯性,全方位多領域推進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努力建設平安中國。
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安全發展道路。當今國際局勢復雜多變,一個國家、一個政黨若不能保持戰略定力,就會舉棋不定、隨波逐流,甚至犯顛覆性錯誤。統籌發展和安全也毫不例外,無論是安全還是發展,任何一方出現問題都會直接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因而,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絕對領導,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始終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頭腦清醒,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來應對國內外安全環境的不確定性,從而成功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安全發展道路,為人類和平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統籌發展和安全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也是最大的中國特色。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攻堅克難,經受住了各種風險考驗,譜寫了一段又一段光輝的歷史篇章。新發展階段,仍要堅持將統籌發展和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重大原則,完善發展和安全的頂層設計,著力解決事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人民安康等突出問題,認真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既通過全方位發展提升國家安全實力,又積極營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確保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筑牢安全發展根基。安全是最大的民生,社會發展的任何一個領域出現安全問題,都可能會損害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發展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方面需要,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在安全保障中幸福生活。可以說,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的最終衡量標準。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發展階段繼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牢固樹立發展不能以犧牲人民生命為代價的觀念,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獲得感,使人民成為國家發展的最大受益者。要善于運用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動員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夯實國家安全的社會基礎,防范化解各類安全風險,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底線思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矛盾具有普遍性,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存在于事物的各個方面和發展的全過程,決定著事物的發展變化。風險挑戰是不可避免的,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當前我國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面臨的各方面風險在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必須清醒認識這些風險考驗的長期性,把防范風險擺在國家發展的突出位置,不斷提高預測研判風險問題的能力,劃定安全紅線,把困難、風險、挑戰估計得更充分更全面一些,力爭不出現重大風險或在出現風險的時候能夠扛得住、過得去。在增強憂患意識的同時,要樹立和培養積極應對的思維,不能僅停留在維護安全的層面,更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真正掌握安全發展的主動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目前我國發展仍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在統籌發展和安全工作的過程中,我們要繼續保持和發揚偉大斗爭精神,勇于直面風險挑戰,知重負重、攻堅克難,始終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在危機與挑戰并存的熔爐中鍛造錘煉,不斷譜寫“兩大奇跡”新篇章。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邱耕田,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葛君麗,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 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