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增強戰略自信,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總目標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和平發展道路,打造全球伙伴關系,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體現了大國擔當、人民情懷、以義為先、磊落坦蕩、天下一家的時代風范。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 新時代;" 中國特色;" 大國外交
[中圖分類號] D820"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1)09-0030-04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新中國外交史上的偉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核心要義、國際戰略和時代風范,富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體現當今時代精神,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本質特征和發展的基本規律,進一步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引領了人類進步潮流。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核心要義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核心要義,就是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增強戰略自信,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回答和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什么”的問題。
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黨對對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外交是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必須堅持外交大權在黨中央。一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深刻領會和貫徹黨中央的外交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建設好對外工作的系統工程,健全黨對外事工作領導體制機制,統籌協調黨政軍民各方面的外事工作,形成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同格局。三是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紀律嚴的外交隊伍。四是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加強對外工作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建設。
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增強戰略自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自信,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的內生動力和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特別是這次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御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和國際影響力,也給那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唱多”“唱空”“唱衰”的各種議論以有力回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自信,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始終能夠劈波斬浪、砥礪前行、引以為傲的最大底氣,是始終能夠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戰略主動的根本原因。
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使命呼喚擔當和引領未來。我國已經進入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在發生深刻變化,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也變得空前緊密。要統籌好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深入分析世界轉型過渡期國際形勢的演變規律,準確把握歷史交匯期我國外部環境的基本特征,統籌謀劃和推進對外工作。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更加寬廣的視角,更加奮發有為地開展外交工作,努力把中國的機遇變成世界的機遇,把世界的機遇變成中國的機遇,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
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宗旨就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五個世界”,集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科學揭示了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和人類命運緊密相連的客觀規律,反映了全人類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共同價值的追求,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根本方針、總體布局和基本路徑的全面詮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新型國際關系理論,就是要在國際活動中實現目標一致、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促進人類社會整體發展。它超越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界限,站在全人類高度,共同建設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可以說,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中國共產黨人走向理想社會的一種歷史性選擇和新的實踐探索。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國際戰略
戰略問題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就是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目標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和平發展道路,打造全球伙伴關系,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回答和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如何辦”的問題。
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一帶一路”源自中國,但屬于世界,跨越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明,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新平臺。它不僅是經濟合作,而且也是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原則要求,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建設好這項史無前例的世紀工程,要弘揚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把“一帶一路”建設成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不是口號和傳說,而是成功的實踐和精彩的現實。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一帶一路”逆勢前行,合作伙伴相互支持,守望相助,進一步彰顯了強大的韌性和旺盛的活力。
堅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走和平發展道路。走和平發展道路,源于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源于中國人民對近代以后苦難遭遇的深刻反思,源于對實現中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條件的科學認知,源于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世界發展大勢的準確把握,更是中國人民對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是對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發展走向的回應。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也希望世界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是和平建設者、發展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維護者,始終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視為自己的神圣職責。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是傳遞友誼的正能量,帶給世界的是機遇而不是威脅,中國即使再強大也永遠不稱霸。
堅持以深化外交布局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關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動構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打造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建立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夯實中國和世界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的本質要求。總體布局是:運籌好大國關系,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促進全球戰略穩定;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周邊外交,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和親誠惠容的政策理念,打造立體、多元、跨越時空的周邊命運共同體;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天然同盟軍的團結合作;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多邊事務,筑牢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切實推進中國多邊外交;更好推進民間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政黨外交等。目前,我國已同110多個國家和區域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外交布局更加完善。
堅持以公平正義為要旨,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當今世界,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正處在歷史轉折點上。特別是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啟示我們: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已是大勢所趨。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在公平正義理念引領下,中國在堅決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維護多邊機構的權威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面向未來,守正創新,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其貢獻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提出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全球經濟治理觀,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提出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推動共同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特別是進一步提出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盡最大努力參與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治理;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提出共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打造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等,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全球公共產品。
堅持以國家核心利益為底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是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和核心利益,不會坐視國家主權、民族尊嚴、發展空間受損,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不要幻想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前進的步伐。走和平發展道路與維護國家安全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維護國家安全,要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的有機統一。堅持系統思維,守住安全底線,統籌發展和安全,善于預見和預判各種風險挑戰。堅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把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國家安全和國際安全統一起來。堅持推進國際共同安全,構建大安全格局。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時代風范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獨樹一幟,特色鮮明。我們黨堅持對外工作優良傳統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在歷史與現實、傳統和現代、國際與國內的有機結合中,統籌謀劃和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努力塑造中國外交獨特風范,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新路,使我國對外工作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回答和解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怎么樣”的問題。
大國擔當。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和胸懷,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履行國際義務。中國過去在自身還很貧窮的時候,就給予了一些更困難的發展中國家以無私幫助。隨著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將盡最大努力和可能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爭取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是對全人類有益的事情,中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做,并且做好。”中國這種大國擔當是高度的自覺擔當、歷史擔當、道義擔當。
人民情懷。中國共產黨從人民中走來、依靠人民發展壯大,歷來有著深厚的人民情懷,為中國人民造福、為世界各國人民造福。2020年以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我們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盡己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援助,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以實際行動幫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密集開展元首外交,同步抗擊新冠病毒和國際政治病毒,為全球抗疫凝聚共識,為中國外交指引方向,為捍衛國家利益、維護全球穩定作出新的貢獻,彰顯了大國領袖“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深厚人民情懷。
以義為先。中國外交有原則、重情誼、講道義、謀公正。堅持正確義利觀,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思想道德根基和根本價值導向,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也是中國傳統國際主義精神的體現。這一思想的基本內涵就是:義利相兼,義利并舉;義重于利,以義為先;互利共贏,弘義融利;重義輕利,舍利取義。中國開展與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合作,主張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張開懷抱歡迎搭乘中國發展快車。在國際關系中,我們倡導妥善處理義利關系,摒棄過時的零和思維,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
磊落坦蕩。中國在國際上磊落坦蕩,堅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國際舞臺上秉持公道,伸張正義,不畏強權,以理服人,說話算數。中國人民為自己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但也尊重和保護文明多樣性,以海納百川的胸懷、開放包容的心態虛心向世界各國人民學習。中國有比海洋、天空更為寬廣的胸懷,但也不會在別人的挑戰面前逆來順受、忍氣吞聲,不會任人肆意向我們挑釁。在各種風險挑戰面前,敢于直面現實,進行堅決斗爭直至勝利。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面對將疫情政治化、“甩鍋”中國的險惡用心和拙劣表演,我們展開法理戰、輿論戰、外交戰,提出并踐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在國際上樹立了良好形象,贏得了信譽,就是證明。
天下一家。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華文明歷來主張世界大同、天下一家,親仁善鄰、協和萬邦。世界各國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擁有同一個家園和共同的未來,應該是一家人。大道不孤,大愛無疆,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為人類謀福祉,為世界謀大同,站到了國際道義制高點。中國也倡導世界各國人民,包括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民,都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守望相助,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繼承與創新研究”〈項目編號:17ZDA001〉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石云霞,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協同創新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 / 梁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