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1年上半年,北京市上下扎實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民生領域保持穩定恢復,主要指標運行穩中向好,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同時,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著力解決好經濟發展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均衡問題,推動首都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共同富裕;" 可支配收入;" 消費支出
[中圖分類號] F126;D616"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1)09-0070-03
2021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規劃穩步開局,新冠疫情突發后經濟民生持續穩步恢復。上半年,北京市持續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有效落地,主要指標運行穩中向好,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農業生產保持穩定,首都農業高質量發展有序推進
2021年,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抓緊抓實農業生產,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上半年,全市夏糧播種面積和產量實現雙上漲,生豬存欄同比增加,農產品生產者價格同比下降。
夏糧播種面積與產量同比大幅上漲。2021年,北京市認真落實國家政策要求,加強科學調度、深挖潛力,一方面各涉農區土地整治騰退工作成效明顯,持續加大壓減過冬閑置田地和耕地復耕力度,有效擴大夏糧主要品種冬小麥種植面積;另一方面,加大種植政策支持力度,免費發放小麥良種,農民種植小麥意向增加。在政策扶持和市場向好雙重助力作用下,2021年北京市夏糧種植面積與產量同比大幅上漲,夏糧播種面積19.6萬畝,同比增長54.3%;產量6.9萬噸,同比增長47.6%。
生豬出欄持續增加,農產品價格指數同比下降。去年二季度以來,北京市大力抓好生豬產能恢復,生豬出欄量連續5個季度持續增加,豬肉自給率不斷提升,牛羊規模基本保持穩定。上半年,全市生豬期末存欄23.1萬頭,同比增長54.5%;累計生豬出欄15.9萬頭,同比增長1.2倍。其中二季度生豬出欄9.3萬頭,環比增長41.7%,達到近兩年出欄量峰值。牛羊養殖規模基本與上年同期持平,上半年,牛出欄1.2萬頭,同比增長4.3%;羊出欄5.9萬只,同比微降0.1%。上半年,生豬生產者價格同比下降16.2%,帶動上半年農產品生產者價格同比下降2.1%。
居民收入增速穩步提升,首都共同富裕道路穩步邁進
上半年,市委、市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認真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相關政策持續推出落地,成效明顯,全市經濟恢復向好,為居民收入增長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居民收入增速穩步提升,工資性收入拉動作用不斷增強。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38元,同比名義增長10.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7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1%;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9.8%,較一季度小幅提高,兩年平均增長4.4%。從收入結構看,4項收入全面增長,呈現“兩快兩穩”的態勢,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增速穩定。其中,占比超6成的工資性收入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上半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12.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3個百分點,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76.0%,是拉動收入增長的主引擎。一方面,北京市疫苗接種工作成效顯著,生產生活秩序井然,工資性收入恢復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市區兩級政府先后出臺了發放穩崗補貼、加強崗位培訓、召開專場招聘會、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等多項穩就業政策,促進了居民就業,帶動居民工資性收入增長。
轉移就業政策持續發力,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加。今年以來,北京市持續推動農村轉移就業,助力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市人力社保局數據顯示,1—5月北京市累計1.65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二季度北京本地農業戶籍人員非農就業占比為87.1%,比2019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農村轉移就業政策帶動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加。上半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對可支配收入的拉動力比城鎮居民高1.8個百分點,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消費市場逐漸恢復,首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蹄疾步穩
北京市積極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消費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成效顯著,居民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消費市場繼續恢復,節假日和消費季活動帶動作用明顯。上半年,全市市場總消費額同比增長22.1%,兩年平均增長3.0%。其中,服務性消費同比增長23.1%,兩年平均增長5.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27.5億元,同比增長21.0%,兩年平均增長0.6%。上半年“北京消費季”活動開啟,加之五一、端午等小長假的助力,帶動消費持續回暖,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市商務局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北京市52個重點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長近5成,王府井、CBD等商圈客流超百萬,前門、三里屯等9個商圈客流同比增長超1倍。
居民消費支出增速加快,居民消費意愿回升。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64元,同比增長15.8%,較一季度提高5.9個百分點,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15.8%)恢復至疫情以來最高點。8大類消費全面增長,7類消費支出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和生活用品及服務位居前3位,分別增長40.8%、33.2%和23.9%。食品煙酒、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支出已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衣著、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支出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88.3%、84.3%、78.9%。居民消費意愿呈現回升態勢,上半年,北京市居民平均消費傾向2為56.5%,比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
疫情防控措施有力,居民消費升級進程呈現穩步恢復態勢。上半年,北京市居民發展享受型消費支出同比增長27.5%,增速高于生存型消費支出23.2個百分點,拉動人均消費支出增長8.7個百分點。服務性消費恢復速度加快,上半年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20.1%,增速快于商品性消費支出9.6個百分點。從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領域看,居民旅館住宿支出同比增長68.6%,景點門票支出同比翻倍;其他在外飲食支出同比增長78.0%,電影、話劇、演出票支出同比翻2倍,體育健身活動支出同比增長78.6%。
數字經濟帶動消費需求釋放,居民新型消費方式凸顯亮點。疫情以來,北京市居民消費方式智能化趨勢明顯。對全市2000多戶居民開展的新型消費專題調研顯示,與疫情前相比,近4成的被訪居民購物渠道由線下為主轉變為線上為主;隨著直播經濟的發展,近5成的被訪居民每天都會看平臺主播直播帶貨,購買食品(米面/果蔬/肉/酒等)、衣著(衣服/鞋子/包)和美妝護膚品等生活必需品是居民線上消費的主要內容。智能物流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減少居民消費的顧慮,逾6成的被訪居民認為智能快遞柜取件時間更加自由,無接觸配送的安全性更有保障。
居民消費價格平穩運行,首都保供穩價措施有力、成效顯著
疫情以來,面對內外部復雜環境,北京市不斷增強調控的系統性、前瞻性,加強調度保障,牢牢兜住民生底線,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對物價的沖擊。今年以來,面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輸入性因素沖擊,北京市全力做好穩定物價工作,首都保供穩價措施有力、成效顯著。
居民消費價格(CPI)平穩運行,百姓“菜籃子”保障有序。上半年北京市CPI同比上漲0.5%,在近5年同期中處于較低水平。構成CPI的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四漲四降”,其中,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務、居住和食品煙酒同比分別上漲2.9%、0.9%、0.6%和0.5%;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衣著和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同比分別下降0.7%、0.7%、0.3%和0.3%。重點食品供應充足,百姓“菜籃子”保障有序。上半年北京市豬肉價格同比下降19.9%;鮮菜價格月度漲幅自3月份起連續4個月下降,降幅在7.0%—19.4%之間,上半年同比下降0.8%。豬肉、鮮菜價格漲幅回落,共影響食品價格下降約1.8個百分點。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應對有效,原材料漲價對下游消費品價格影響顯而不強。今年以來,原油、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成果不斷鞏固,政府持續助力企業發展,市場供需逐步平衡,及時有效應對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輸入性因素帶來的沖擊。從歷史數據看,北京市工業消費品價格相對穩定,漲幅較低,近10年來,上半年漲跌幅均低于0.5%。今年上半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傳導影響有所顯現,工業消費品領域價格同比上漲0.7%,略高于歷史水平,其中,抽油煙機、空調器、爐具灶具、小家電和電視機等家電價格漲幅略有提升,但與上游產品價格走勢相比(6月份全國PPI同比上漲8.8%),漲幅相對平緩。
2021年7月23日,北京市委十二屆十七次全會強調進一步把慶祝建黨百年激發出的巨大力量凝聚起來,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特別強調,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強化“五子”聯動、一體推進、協同發展,圍繞居民“七有”“五性”需求持之以恒下狠功夫,不斷滿足首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
[2]砥礪奮進七十年 首都民生譜新篇[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
(作者單位: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責任編輯 / 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