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記者 楊凱奇南方周末實習生 陳潔玲

農健━插畫
4.51%的環評師,卻負責了28.36%的項目。
一年多時間內編制報告數量“排行”第一的正是被環境部點名的靳海燕,編制報告表超千份的有十人,有人一年編制報告書上百份,項目位于全國各地。
王工透露,許多持證環評師只參與報告的審核環節,甚至根本忽略審核,直接簽字,就能拿到一筆不菲的“簽字費”——這才導致“超級快手”出現,也使得“編制主持人應當全過程組織參與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工作”的規定,有時淪為一紙空文。
通過生態環境部的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臺,環評圈內的種種“奇觀”正在暴露。
環評信用平臺是生態環境部于2019年上線的一項監督措施,各地環保部門利用平臺對問題環評機構和環評師進行失信記分、處罰、公示。公眾可在平臺上查看任意一家環評公司編制的報告、編制人員和被處罰情況,大大降低了公眾監督環評的門檻。
通過分析該平臺的數據,環保組織“廣州綠網環保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綠網)發現,約4個月間,山東錦華環??萍加邢薰镜沫h評工程師靳海燕共編制了63份環評報告書和1541份報告表。對此,生態環境部于2021年2月回應,將復核該公司的環評文件,“堅決反對環評形式主義”。
但“手速極快”的環評師不只是靳海燕。截至2021年3月1日,平臺數據顯示,持有環評師資格證、可作為環評報告編制主持人的環評師數量為13787人。綠網分析了其中編制報告數量遠高常值的環評師發現,4.51%的環評師,卻負責了28.36%的項目。
200名編制報告數量最多的環評師也被梳理出來。200人名單中,一年多時間內編制報告數量“排行”第一的正是被環境部點名的靳海燕,編制報告表超千份的有十人,有人一年編制上百份報告書,項目位于全國各地。名單中,高產環評師所在的環評公司多來自廣東、山東、江蘇三省。
北京一名資深環評工程師王工(化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對于一名熟練的環評師,編制一份環評報告表最快要花一周,一份報告書則需要團隊努力2到3個月才能完成。動輒一年編寫千本報告,究竟是環評師中的“超級賽亞人”,還是另有蹊蹺?
從早到晚都在審核報告
根據綠網的200人名單,南方周末記者以要做環評的甲方身份聯系了“排行”前20名環評師及其所屬環評公司。其中8人已經在環評信用平臺注銷;深圳天成環保自稱“暫時不接環評業務”;深圳華越環境技術咨詢公司正在整改;新疆恒泰等公司聯系不上,天津市綠意盎然環保公司等仍在正常開展業務。
“排行”第9的深圳華越環境技術咨詢公司環評師張素娟,于一年多時間里編制了1092份報告表、34份報告書。2021年3月30日,深圳華越環境一名張姓環評師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張素娟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審核報告,還經常加班”。目前張素娟在環評信用平臺上因環評報告質量問題被處以失信記分15分,“她已暫時停止工作,在各級環保部門壓力下,我們也啟動了整改,”張姓環評師表示,“我們會加強審核,也會問張工能否多參與到報告的其他環節。”
“排行”第12的常均平是天津綠意盎然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的編制主持人,但暫時還沒有一本報告由天津綠意盎然提交,其報告都是在安徽合群環保和江西展航環保公司任職期間編制的。天津綠意盎然的銷售將常均平的“手速”當作了“招牌”推銷給南方周末記者:他是高工,已經做了快一千個項目了,專業過硬。一般報告表是交給其他工程師做,大的項目他才會親力親為。
根據環境部數據,2020年以來,全國環評業務量的監控工作已實現制度化,累計對733家單位和671人實行失信記分,將31家單位和17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單和“黑名單”,實施限制和禁止從業的懲戒。
常均平此前因失信計分累計達到警示分數,被列入重點監督檢查名單。但2021年4月4日,天津綠意盎然銷售表示因為各地的要求有差異,并且經常變動,“有的地方管得嚴一些,就說你這樣不行,提出一條警告?!痹撲N售介紹,重點監督只意味著常均平經手的項目被抽查的概率更大,業務仍然可以正常開展。
環評公司被列入整改名單后,環評師還可以換一家公司繼續從業。比如一位叫吳志洪的環評師,一年多時間內編制報告表928份、報告書65份。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之前,他都在為深圳鵬環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擔任編制主持人,編制了數百份環評報告。深圳鵬環后被列入環評信用平臺限期整改名單,但2020年12月30日,吳志洪已經“改換門庭”,開始為深圳天成環保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工作。
隨著地方環保部門對于環評的復核,通報還在不斷傳來。4月12日,常均平被列入“限期整改名單”,6個月內,其編制的環評不被受理。4月14日,溫州市生態環境局又對吳志洪進行了通報,失信記分5分。
牽線搭橋的中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規定,環評報告書(表)編制過程中需要一名編制主持人,主持人還應當為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因而成為每個環評公司必須配備如靳海燕這樣持證的環評師,才能開展業務。
王工透露,在此情形下,許多持證環評師只參與報告的審核環節,甚至根本忽略審核,直接簽字,就能拿到一筆不菲的“簽字費”——這才導致“超級快手”出現,也使得上述辦法中另一規定“編制主持人應當全過程組織參與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工作”有時淪為一紙空文。
除了環評報告本身,在環評的評審會和審批階段,或也存在諸多亂象。
南方周末記者以深圳一家需要環評的塑料玩具廠的身份,聯系了一家西安公司。對方表示,因為西安和深圳距離太遠,只能提供單純的編制報告業務,不能找編制主持人簽字——意即簽字和編制可以分離為兩項業務。
對方進一步解釋,考慮到成本,簽字環評師要到場參與深圳的專家評審會,來回浪費時間在路上,“我們工程師手頭活多。為了開趟會報價就會高,你這邊吃虧,價格低了我們不劃算?!?/p>
他隨后幫南方周末記者聯系到一位愿意簽字的環評師,但不能參加現場評審會?!安恢郎钲谀沁叢榈脟啦粐?,如果和領導關系好,編制主持人不參加也行的。”他提醒道,評審會可以邀請相熟的專家,以增大報告通過的幾率,評審會后按“行規”,項目方需要給評審專家每人1000元的專家費。
在微博上,也能發現五花八門的廣告,許多持證環評師將是否簽字、是否出差去現場看項目、是否參加專家評審會都當做議價的“砝碼”。市場龐大,以至于出現了為“賣證”環評師和環評公司牽線搭橋的中介,這些中介往往以“環保服務商”“環保咨詢公司”等名目出現。
一名環評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就是通過中介找到賣證的環評公司,一年掛靠費3萬元。但因為賣證的環評公司對環評報告的質量管理太差,他被環評信用平臺列入黑名單,禁止從業5年。
一家東澤境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業務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市場上,一家公司被失信記分越多,費用就越低,“扣分多了,審批部門就會重點關注你這家環評公司”。
他給南方周末記者開列了三家環評公司:河北輝圣環??萍脊?、北京中檢環能環??萍脊尽⒑颖奔衙拳h保科技公司。其中,前者在當前記分周期內被失信記分15分,后二者則未被記分。而一張由河北輝圣簽蓋章的環評報告表只要700元,而其他兩家公司則要1300元。
先讓問題暴露出來
環評與排污許可是連續性制度。隨著排污許可制度出臺,兼之環評種種亂象,讓許多從業者感慨,整個環評制度正在走下坡路,或許最后會被取消。
目前,并沒有法律法規或行政規定明文禁止“賣證”或稱“代簽”行為。在生態環境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中,第十三條提到“編制主持人應當全過程組織參與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工作,并加強統籌協調”。但這一條款并沒有明確列入環評報告編制行為監督檢查的范圍內。
而根據現行環境影響評價法,需要追責的問題主要是環評報告的質量問題。2021年4月中旬,浙江臺州環境局、廣東佛山環境局就通報了兩名高產環評師報告的質量問題。
不過,“簽字”行為的性質,在環評圈內猶有爭議。一些環評師認為,環評的項目太多、持證環評師太少的現狀,決定必然有許多環評報告靠“簽字”產生。此外,持證環評師只簽字、不參與實際編制,也未必說明環評報告就一定會出現質量問題。
一些“代簽”產生的環評報告,因為實際編制團隊業務水平尚可,審批部門沒有發現明顯的質量問題,也就難以對“賣證”的環評公司追責。
不過,王工認為,任由“簽字”行為蔓延,整體上會導致環評質量下降的趨勢?!百u證模式下,只負責簽字的環評公司不顧信譽,出了事可以換馬甲。借證的公司因為不用負責,也必然追求經濟利益優先,通過降低報告質量、為企業弄虛作假等來提升工作效率?!?/p>
生態環境部曾表示,鼓勵社會監督,維護環評的市場秩序。
廣州綠網環保服務中心理事長向春相信,環評信用平臺的數據本身會說話。綠網每個季度都會根據對信用平臺的數據整理,給生態環境部一個“簽字異常多”環評師名單,希望推動生態環境部建立機制,規制“簽字環評師”問題。
“先讓問題暴露出來?!毕虼赫J為,環評信用平臺可以在后臺建立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監控機制,“大數據驗真、對風險大的環評公司和環評師編制的報告加強審核。如果針對他們的審批變嚴,這些環評師和公司也就慢慢沒了市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