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省志
近日,重慶一名二年級小學生在上學途中被鄰居飼養的狗咬死。這一惡性事件,再次將依法文明養狗問題帶到輿論關注的中心。
被狗咬死咬傷的新聞層出不窮。4月17日起,湖北黃石一頭比特犬咬傷4名成年人,警方全城追捕,但目前仍在逃;2020年12月,河南鶴壁市一名3歲兒童被狗咬傷死亡;11月,四川都江堰一對母女被自家狗咬,母死女傷……
如果說案例可能是個例,再來看看統計數字。2014-2018年,中國人用狂犬病疫苗批簽發數量維持在每年6000萬-8000萬劑,以此推算,每年至少有1500萬人注射了狂犬疫苗(狂犬疫苗接種全流程一般需要3-5針次)。根據中國醫學救援協會發布的《中國動物致傷診治規范》,中國每年約有4000萬人被貓狗咬傷。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中提供的數據顯示,約90%的狂犬病例由犬傷所致,約50%的傷人動物為家養。
養狗人士總是說,我家的狗狗很乖,不會咬人。但是數據說明,狗咬人的幾率總是存在。
如果飼養的狗咬傷了人,狗主人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首先當然是民事賠償。民法典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除非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但如果飼養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即使被害人有故意或重大過失,飼養人或管理人仍要承擔侵權責任。但是,中國的民事侵權賠償一般金額不高,以補償受害人實際損失以及未來治療、生活費用為主,精神損害賠償金額較低,難以起到警示飼養人的目的。在重慶小學生被咬死的案件中,其父母最初的索賠金額為92萬元(這是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計算得出的),最終在當地街道辦協調下,以養狗方賠償55萬元達成和解。
除了民事責任,能夠追究狗主人的刑事責任嗎?重慶警方目前以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控制了咬死小學生的狗的主人。在過去的惡犬咬人致死事件中,也有一些警方刑事立案的案例,但最終狗主人被判刑的報道并不多見,而且多為緩刑。
目前,中國在養狗方面還缺乏全國統一的專門法律。即將自2021年5月1日施行的動物防疫法專門用一條對養狗作出了規定。但是這條法律主要是從狂犬病防疫角度出發的,只有對犬只定期免疫、外出系犬繩等規定,并沒有對養狗的其他方面問題作規定。目前中國養狗的法規,以各地制定的地方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為主。
對能否飼養烈性犬的問題,有些地方規定不能養烈性犬,有些地方則只禁止在城區等重點管理區養烈性犬,部分地區甚至完全不禁止飼養烈性犬。比如目前有效的《重慶市養犬管理暫行辦法》,對于飼養烈性犬、攻擊性犬的,就只要求在住所外顯著位置張貼警示標牌;攜烈性犬、攻擊性犬出戶時應當將犬只裝入犬籠或者為犬只戴嘴套。
養狗管理以地方規定為準,法規的法律效力層級較低,無法對違法者進行更嚴厲的處罰,而且導致有關部門在執法時面臨更大的壓力。有必要出臺全國層面的法律,對狗的飼養品種、數量,養狗人的義務等,作出統一規定。對違反者,作出更嚴厲的處罰規定。
在飼養狗傷人的問題上,即使有過失致人重傷、死亡等罪名,也只能是在事后追究狗主人的刑事責任,此時傷害已經造成,無法挽回。為了加大養狗人的責任,可以借鑒治理酒后駕車的思路:只要醉酒駕駛,給他人帶來安全風險,不需要真的發生交通事故,就觸犯刑法,如果發生了嚴重后果,同時構成交通肇事等犯罪,則以更重的罪名進行處罰。同樣,在養狗方面,可以設立違法飼養烈性犬危害公共安全罪,將違法飼養烈性犬,對所養的狗疏于管理,有給他人造成傷害危險的,規定為犯罪,處以較輕的刑罰。一旦狗傷了人,則以過失致人傷亡的規定治罪。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嚴格執法。當前很多城市有養狗的規定,但是執行起來阻力重重。這與法規層級不夠有關,也與有關部門重視程度有關。醉駕入刑在當初也有很大的壓力,但是刑法修正案實施后,交警嚴格執法,醉駕數量迅速下降,由此引起的交通事故也大大減少了。
養狗問題可以借鑒這種處理思路。養狗、愛狗人士的愛心可以理解,值得尊重,但是養狗必須守法,不能給他人帶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