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歆如, 周筱雅, 馬詠健, 胡鋮燁, 趙曉曼,2, 洪劍寒,2, 韓 瀟,2
(1. 紹興文理學院 紡織服裝學院, 浙江 紹興 312000;2. 浙江省清潔染整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 紹興 312000)
近年來,隨著可穿戴技術及智能服裝的快速發展,柔性可穿戴傳感器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1]。與硬質傳感器相比,柔性傳感器具有質量輕、成本低、應用廣等特點,在可穿戴產品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已用于呼吸[2]、脈搏[3]、心率[4]、聲帶[5]、關節[6]等人體生理體征和運動的監測,在人體健康監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壓力傳感器是將外界刺激或機械變形(如拉伸和壓縮等)轉換成電學信號的一類電子器件[7]。作為柔性壓力傳感器的關鍵部件,傳感元件應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可經受多次的壓縮、拉伸、彎曲等外力作用并能夠迅速回復,且在變形過程中可迅速檢測出信號變化。
聚氨酯泡沫(PUF)是一種三維多孔結構的泡沫塑料,多以異氰酸酯和聚醚(或聚酯)多元醇為主要成分,經特殊發泡工藝制成[8],具有密度低、回彈性好的特點,且原料易得,價格合理,是制備柔性可穿戴壓力傳感器的理想材料。但PUF的電阻率一般為1×1011~1×1013Ω·cm,不具備電信號傳輸的功能。為提高其導電能力,可通過在發泡原料中添加炭黑、碳納米管等導電組分來提高PUF的導電能力[9-10],但此類產品存在組分相容性差、分布不均勻等缺點,影響了產品的力學性能和穩定性,同時在導電能力上也僅能滿足抗靜電的要求,不具備電信號傳輸的能力。
PUF具有豐富的孔隙結構,在PUF表面及內部孔洞表面形成導電層是賦予其高導電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化學鍍鎳[11]、涂覆炭黑[12]、石墨烯[13]、銀納米線[14]等均用于制備導電PUF,并用于壓力傳感器的研究。采用原位聚合法在PUF表面及孔隙內沉積導電聚合物形成導電層,同樣可賦予PUF良好的導電能力。如Wan等[15]采用糖模板法制備多孔PUF,利用吡咯氣相原位聚合對其進行導電處理,制備的聚吡咯(PPy)/PUF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導電性能,使其成為壓力和應變傳感器的良好候選材料;Muthukumar等[16]以苯胺為原料在PUF上原位聚合開發了導電聚苯胺(PANI)涂層PUF,對其進行壓縮測試發現,導電PUF對壓縮表現出不同的電性能,適用于壓強范圍為0~100 N/m2的壓力傳感器,并嘗試制成腦電圖電極,用于腦信號的測量[17]。
與其他導電聚合物相比,PANI具有成本低廉、制備簡單、電導率高、穩定性好等優點,采用原位聚合法在基材表面形成PANI導電層可賦予基材良好的導電能力,同時對基材的力學性能影響小,因此,本文以PANI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對PUF基材進行導電處理,制備了導電聚苯胺/聚氨酯泡沫(PANI/PUF)。對導電聚苯胺/聚氨酯泡沫的結構與性能進行測試,分析其在不同壓力作用下的電阻變化情況,研究其壓力傳感性能,并用于人體運動的監控。
聚氨酯泡沫,密度為35 kg/m3,厚度為1 cm,市售;苯胺,分析純,上海凌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過硫酸銨(APS),分析純,上海試劑總廠;鹽酸(HCl),分析純,昆山金城試劑有限公司。
將PUF切成規格為4 cm×4 cm稱取質量后,浸泡在苯胺單體中5 min取出,擠壓PUF使吸附的苯胺單體與PUF質量比控制在約1∶1。然后將吸附有苯胺的PUF置于含有APS(35 g/L)和HCl(0.7 mol/L)的混合反應液中,使苯胺與APS和HCl充分反應,其中PUF按1 L反應液加入10 g的量添加。反應2 h后取出PUF,用去離子水多次沖洗后置于陰涼通風處自然晾干12 h,然后用烘箱(40 ℃)烘干1 h,最后置于恒溫恒濕實驗室(溫度為20 ℃,相對濕度為 65%)調濕得到導電PANI/PUF待用。導電處理前后的PUF外觀形貌如圖1所示。

圖1 PUF 和PANI/PUF的外觀形貌
表面形貌觀察:將導電處理前后的PUF噴金處理后,用SNE-3000M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韓國SEC有限公司)觀察其表面形貌。
導電性能測試:將PANI/PUF用導電膠粘貼在上下2層導電板之間,如圖2所示。用ZC-90G型高絕緣電阻測量儀(上海太歐電器有限公司)的2個夾頭分別夾持住2塊導電板,測量其在自然無壓縮狀態下的電阻值,按下式計算試樣的電阻率。每組試樣測量10次,取平均值。
式中:ρ為電阻率,Ω·cm;R為電阻值,Ω;S為PANI/PUF測試面面積,cm2;L為PANI/PUF厚度,cm。

圖2 PANI/PUF的電阻測試方法
力學性能測試:采用Instron3365型萬能材料試驗儀(美國Instron公司)測試導電處理前后PUF的力學性能。將實驗裝置夾頭進行改裝,如圖3所示。上下夾頭分別固定一塊平板,調節平板之間的距離為10 mm,將導電處理前后的PUF置于其間。啟動萬能材料試驗儀,使上夾頭以500 mm/min的速度對PUF進行往復壓縮,動程為6 mm(即將PUF壓縮60%),每個樣品壓縮20個循環。

圖3 改裝后力學性能測試夾具示意圖
PANI/PUF壓敏傳感性能測試系統如圖4所示,其由電腦1、PGSTAT302N Autolab電化學工作站2(瑞士萬通有限公司)和自制壓縮儀3組成。將導電PANI/PUF 6用導電膠固定在2塊導電板5中間,并夾持在固定端4和移動滑塊4′中間,導電板與電化學工作站連接。啟動壓縮儀左右移動滑塊,對導電PANI/PUF進行反復壓縮,移動速度為500 mm/min,壓縮長度分別為聚氨酯厚度的30%、50%和80%。

圖4 壓敏傳感測試系統
將電化學工作站的工作模式設為恒電壓U(10 V)下記錄電流I的變化情況,電流數據采集間隔為0.02 s。啟動電化學工作站和壓縮儀,電化學工作站記錄導電PANI/PUF在不同應變下電流的變化情況,測試結束后將記錄的電流值根據R=U/I(其中:R為電阻值,Ω;U為測試電壓,V;I為電流值,A)換算成電阻值,并以R/R0(R0為PANI/PUF未產生形變時的初始電阻值,Ω)表示PANI/PUF的電阻變化情況。按下式計算試樣的敏感因子:
式中:GGF為敏感因子;ΔR為實測電阻與R0的差值,Ω;ΔL為試樣長度變化值,cm;L0為試樣原長,cm。
將PANI/PUF用導電膠粘貼在上下2層導電板之間,導電板與導線連接,制成如圖5(a)所示的PANI/PUF壓敏傳感器。將壓敏傳感器固定于鞋內后跟處,導線與電化學工作站連接,測試者穿著鞋子在跑步機上以6 km/h的速度慢跑,如圖5(b)所示。由電化學工作站實時記錄慢跑過程中流經傳感器的電流變化,并將電流值計算成電阻值,以R/R0表示PANI/PUF電阻的變化情況。

圖5 PANI/PUF壓敏傳感器及其人體運動監測示意圖
2.1.1 表面形貌及導電性能
圖6示出導電處理前后PUF的表面形貌。可以看出,未處理的PUF表面十分光滑,沒有其他附著物;經導電處理后PANI/PUF表面及內部孔洞表面被PANI所覆蓋,形成連續的導電通路。

圖6 導電處理前后PUF的表面形貌(×700)
經測試得到PANI/PUF的平均電阻值為0.759×105Ω,平均電阻率為1.214×103Ω·cm。說明經PANI導電處理后,PUF的導電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電阻率從1×1011Ω·cm降至1×103Ω·cm,較未處理前降低了8個數量級以上。
2.1.2 力學性能分析
圖7示出PUF導電處理前后在前20個壓縮和回彈循環中的力學曲線。可以看出,壓縮和回彈時,導電處理前后PUF的力學曲線輪廓均有很大差異,這主要是因為在回彈過程中,PUF支架回復速度較萬能材料試驗機的運動速度低,發生了滯后。

圖7 PUF 和PANI/PUF的力學曲線
同時由圖7可以看出,PUF和PANI/PUF在第1個循環中的力學曲線較后續循環有很大差異。在第1個循環中壓縮時的載荷較大,該循環結束后載荷迅速減小。雖然后續的循環中載荷亦有變化,但差距逐漸減小并趨于穩定。這說明PUF經一次壓縮后,其彈性模量迅速降低,后趨于平穩。
根據圖7計算出載荷為1 N時,導電處理前后PUF在各循環中的壓縮量,結果如圖8(a)所示。可以看出,導電處理對PUF的力學性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載荷為1 N時,PANI/PUF在第1個循環的壓縮量較處理前的PUF小,說明其具有較大的彈性模量,這可歸因于PANI對PUF支架的支撐作用。但第1個循環結束后,脆性的PANI斷裂失去了對PUF支架的支撐作用,導致PANI/PUF在載荷為1 N時的壓縮量急劇增大,超出未處理PUF,同時隨著循環數的增加,二者之間的差距逐漸增大,后趨于平穩。這說明導電處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UF的彈性模量。

圖8 PUF 和PANI/PUF在不同循環次數下的壓縮量和最大載荷
根據圖7計算出導電處理前后的PUF在各循環中的最大載荷值,結果如圖8(b)所示。可以看出,PANI/PUF的最大載荷較未處理前有一定的降低。綜合上述分析,導電處理使PUF的力學性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與PUF相比,PANI/PUF在固定載荷(1 N)下的壓縮量增大,而在壓縮時最大載荷減小,說明導電處理后的PUF較處理前更柔軟。
圖9示出在不同壓縮量下PANI/PUF的電阻變化情況。可以看出,當PANI/PUF被壓縮時其電阻變小,回彈時其電阻隨之回復。當壓縮30%、50%和80%時,PANI/PUF的電阻值分別降至約為初始值的75%、65%和42%。

圖9 不同壓縮率下PANI/PUF的電阻變化情況
導電聚合物PANI的導電能力取決于其載流子的密度,即PANI分子鏈中存在的極化子以及鏈之間的電荷運動。PANI/PUF在松弛狀態和壓縮狀態下的結構模型如圖10所示。PANI/PUF含有大量孔隙,施加壓力時其體積減小,從而增加了PANI的體積密度,增大了極化子的表面密度,并且縮短了導電路徑的長度,導致PANI/PUF電阻的減小,因此,PANI/PUF受壓時電阻減小,壓力去除后其電阻亦回復。

圖10 PANI/PUF在松弛狀態和壓縮狀態下的結構模型
根據圖9,以R/R0值為因變量y,時間為自變量x,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分析求擬合直線,擬合結果見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壓縮率下,PANI/PUF的傳感線性度有較大的差異,在壓縮率較小時其線性度較高,而隨著壓縮率的增大,其線性度逐漸減小。這主要是由于在小的形變下,PANI/PUF能夠迅速回復,其滯后現象較弱,而隨著壓縮率的提高,其滯后現象越來越明顯,導致電阻的非線性變化。

表1 線性擬合方程
根據圖9按敏感因子計算公式計算PANI/PUF在30%、50%和80%壓縮率下的敏感因子分別為0.847、0.659和0.470。可以看出,隨著壓縮率的增大,PANI/PUF的敏感度有減小的趨勢。
圖11示出PANI/PUF在長時間反復作用下的電阻變化情況。可以看出:在壓縮率為30%時,PANI/PUF具有非常優異的傳感重復性,其R/R0值處于一個非常穩定的范圍內;隨著壓縮率的增大,其重復性略有下降,但仍處于一個較為穩定的范圍,具備作為傳感器的條件。

圖11 不同壓縮率下PANI/PUF的電阻變化
圖12示出測試者在慢跑(約6 km/h)過程中鞋內PANI/PUF傳感器的電阻變化情況。可以看出,圖中曲線每個波谷位置為落腳時壓力最大時刻的相對電阻值,每個波谷代表測試者右腳落地1次(即走了2步)。可以看出,PANI/PUF傳感器的電阻呈現較為規律的變化,波動相對穩定。每個循環中的曲線波動情況也較為相似,說明該傳感器具備有效監測人體運動的功能。

圖12 慢跑時傳感器的電阻變化情況
圖12中相鄰2個波谷之間的時間差即為每慢跑2步所需的時間。表2示出測試者某一時間段中的慢跑時間間隔。可以看出,測試者慢跑時2步所用的時間在1.00~1.32 s之間,平均值為1.142 s,即每步的時間間隔約為0.57 s,說明該傳感器可清晰記錄慢跑運動的時間間隔。

表2 慢跑時間間隔
采用聚苯胺(PNAI)利用原位聚合法對聚氨酯泡沫(PUF)進行導電處理,研究了導電處理對PUF結構與性能的影響,分析了PANI/PUF的壓力傳感性能,并將其用于人體運動的監控,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導電處理后PUF表面附著PANI導電層,賦予其導電能力,使電阻率下降了8個數量級以上,降至1.214×103Ω·cm;導電處理降低了PUF的彈性模量與最大載荷。
2)PANI/PUF在壓縮時電阻可產生變化,具有較好的應變傳感性能。在較小的壓縮率下,PANI/PUF具有較好的傳感線性度、敏感度和重復性;隨著壓縮率的增大,其傳感線性度、敏感度和重復性均有所降低。
3)通過對慢跑運動的監控,說明制備的PANI/PUF傳感器具備一定的人體運動監控能力,可清晰記錄慢跑運動的時間間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