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添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導致了學校延期開學。根據上級部門“停課不停學”工作要求,結合學校“四氣教育 七彩人生”的辦學愿景和“金菊綻放 朵朵璀璨”的辦學理念,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統一 全面發展與多元發展并重”的育人原則,把正氣、雅氣、志氣、靈氣教育與當前疫情融合起來,針對特殊時期教育陣地、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育人導向,進一步探索課程設計,重構教學組織方式,不斷豐富育人內容載體,創建了“互聯網+教育”生態下的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課程體系,并依據循序漸進、逐步深化的原則,全面推進。
一、德育鑄魂——立德樹人,用好“疫”情教材
德為人之本,人無“德”不立。防疫期間的在線教育我校結合疫情這本深刻的德育教材,分別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習慣養成、價值觀、責任擔當、生命安全、法制教育等各方面德育工作,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一)培養“五好”習慣
為了讓學生在在線學習期間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校向全體學生發送《給學生在線學習的一封信》,制定《學生居家自主學習指南》, “五個好習慣”,分別為:規律的生活習慣、自主的學習習慣、文明的修身習慣、良好的運動習慣和有效的反饋習慣。學校制定《延期開學期間在線學習情況反饋表》,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評,家長評價,班主任綜合學生評價表現評出當周在線學習積極分子,促動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深化“四項”教育
學校德育處與少先隊部緊貼時勢,抓準全國抗擊疫情所體現出來的中國精神、英雄精神、科學精神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系列化的德育專項教育,通過網上云思政課、云升旗儀式、云隊會、云班會等方式,扎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全員、全程、全面的教育。分別開展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責任擔當教育,珍惜生命教育這四項教育活動。
(三)踐行“三項”行動
1.溫情向暖我祝福。根據少先隊大隊部的倡議,積極參與紅領巾“云”行動,各中隊紛紛成立“云”小隊,人人爭當抗疫小先鋒,通過錄制微視頻、編手抄報、寫信、寫祝福卡、繪畫等方式,向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者致敬,向逆行先鋒致敬,向在疫區或從疫區返鄉的親友送祝福。
2.防護知識我學習。通過電視、網絡、學校微信平臺等新媒體的關注,學習如何與疫情戰斗。一、二、三年級:可在家長或相關防疫宣傳視頻好的指導下,學習洗手、戴口罩、處理用后口罩、家居消毒的正確方法。四、五、六年級:可用繪畫、思維導圖、手抄報、視頻等方式,宣傳防護知識。
3.先鋒事跡我致敬。主動關注官方信息,不信謠、不傳謠。關注全國防抗疫情中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收集典型素材,結合鎮教體局的要求做好一份“特殊寒假作業”,以《致敬》為題,設計一張明信片,真實記錄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感。
二、智育啟慧——強基固本,創建在線課程
智為人之格,人無“智”則懵。我校把傳統文化課程、閱讀課程、藝術課程、科技創新課程與健康課程相整合,引導學生和家長把疫情看作人生大課,把書房變學堂、把客廳變操場、把廚房變實踐室,實行“一人一策”“一生一表”,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1.常規必修課程。按照中山市義務教育學校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設班(隊)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科學、綜合實踐等9個學科,充分利用教育部門的學習資源,結合我校實際情況自主開發學習單、微視頻、等校本資源,統一采用釘釘軟件向學生下發學習資源,在學習中采用線上與線下教育相結合的自主學習形式,課前預習,課中自主探究、自我實踐,課后拓展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2.傳統文化課程。在線教育過程中,我校作為中山市優秀傳統文化實驗校,堅持將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在線教育工作的有效載體,堅持開設10分鐘“國學誦讀”小課,開展每日一誦活動,圍繞《國學》教材和《小學生必背古詩》內容,讓學生讀國學,誦經典,厚學養。同時,堅持每天向學生推送中山市優秀傳統文化微視頻,如:《粽葉飄香話端午》《黃圃飄色》《悠悠咸水歌》《帶你走進廣東音樂》等供學生學習,叩開傳統文化之門,讓學生體會先輩們傳承下來的中華文化瑰寶。
3.全科閱讀課程。疫情期間,我校全力推動全科閱讀活動,語文學科緊緊圍繞年級必讀書目開展主題閱讀,如一年級《我們的一年級》、二年級《午夜動物園》、三年級《給孩子講中國故事》、四年級《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五年級《西游記》,六年級的《上下五千年》,數學科組根據年齡特點向學生推薦不同的閱讀書目,如中低年級推薦《最有趣的50個數學故事》《馬小跳玩數學》,高年級推薦《數學魔術:84個神奇的數學小魔術》《奧德賽數學大冒險》,英語老師也推薦了大量的繪本讀物,讓孩子們愛上閱讀。
4.數學探究課程。數學學科根據中山市小學數學在線課程,以“像數學家一樣探究,在探究中智慧生長”的課程開發總體思路,設置多樣探究學習任務,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獨立實踐與思考,發展思維能力。
5.書法文化課程。在戰“疫”期間,書法科組設置講書法家故事、楷書示范視頻、毛筆書法常識等三大書法文化課程,激發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提升了書法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
三、體育強魄——居家鍛煉,守護身心健康
1.自主創編居家鍛煉視頻活動。學校體育科組積極開拓豐富室內體育鍛煉課程資源,為學生精心設計專屬鍛煉計劃,制定了“抗‘疫居家體育系列課程”,錄制20個動作指導視頻,讓學生們在家里也能進行體育鍛煉,提高抵抗力,為打贏防控疫情阻擊戰貢獻力量。
2.量身定制居家鍛煉計劃活動。學校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學校向學生提供參考的《學生自主學習作息時間表》,引導學生制定適合自身鍛煉的運動計劃,落實一天開展兩次體能鍛煉和眼保健操,積極向學生推薦居家親子鍛煉游戲,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學生自身免疫力。
3.扎實開展居家健康教育活動。為貫徹“健康第一”的居家學習原則,學校先后開展 “保持適度警覺,做好必要的隔離防護”“關注視力保護”、“如何科學用眼”、“如何保持正確坐姿”等健康教育專題,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導與教育孩子科學正確的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四、美育潤心——以藝戰“疫”,傳遞美的力量
美為人之神,人無“美”則貧。美育是實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我校堅持“以多彩藝術課程 培養靈氣學子”的藝術教育觀念,實施疫情期間的美育教育工作。線上藝術活動展靈氣活動。音樂組先后創編手語操《國家》《謝謝您》,錄制教學視頻供孩子們學習,孩子們在手語操的表演下培養愛國情懷,增加民族榮譽感。云端音樂巡演傳佳音活動。學校本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多元發展的育人理念,音樂科組老師精心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在線音樂會。云端主題畫展現精彩活動。美術科組教師以筆為力,以色添彩,指導學生利用牙簽、泡沫紙、紙箱、塑料管等材料制作抗疫口罩,以防疫“新型冠狀病毒”為主題,編寫抗疫漫畫、致敬最美先鋒主題創作活動,創作抗疫手抄報、繪本。
五、勞育養性——勞動育人,打造家庭工坊
勞乃成人之徑,德、智、體、美之融合與表達最終都寓于勞之中。學校高度重視勞動教育,把勞動課程與家庭生活相統一,倡導學生進行適當的居家勞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學會生活。錄制視頻,普及勞動知識活動。為了讓學生能夠清晰系統地學習有關勞動技能的相關知識,學校綜合實踐組的老師通過在班級群分享勞動教學視頻、自己示范錄制的視頻等方式,教會學生基本的生活、勞動技能。
“堅持五育并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對人的素質定位的基本準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趨向目標。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我們應該直面線上教育帶來的挑戰,堅守教育理想,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不斷創新課程設計,德育鑄魂、智育啟慧、體育強魄、美育潤心、勞育養性,五育并舉,立德樹人,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基。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