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所在,因此語文教師應積極探討提高語文課堂實效的策略,通過合理的教學措施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語文素養得到提升,并親歷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
一、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確立教學目標要以大綱和教材為依據,教學目標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在講授每一節課的時候,應當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這一節課干什么的,需要學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學生學習目的明確,效率也就高了。教師在設立教學目標時要在吃透課程總目標,在把握課程階段目標的基礎上,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去設計“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等教學內容的課堂教學目標,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
二、教法得當,優化課堂
教學目標要通過教學過程來實現,此環節的關鍵在于教法的選擇。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精妙的教法能提高課堂效率。在選擇教法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激趣原則
首先,我們可以結合教材特點,借助多媒體設備創設語文課堂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學《開國大典》一課時,我先播放“9·3”閱兵視頻導入新課。其次是講故事,如在教學《寓言兩則》時,我組織學生講熟悉的寓言故事來導入新課。第三是猜謎語,在教學比喻句時,我先讓學生猜4個謎語來導入新課的教學。此外,常用的導入方法還有講名言導入、讀古詩導入、介紹人物導入……這些方法不僅能將學生興致勃勃地導入課堂,同時也豐富了學生語言的積累,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啟發原則
教師要通過優化課堂提問來點撥和啟發學生思考,根據教學步驟,課堂提問要注意幾點:一是要依據教材特點,找準切入點,設置問題,啟發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二是要依據教學重點,針對教學難點設置問題。為了突破重難點,教師要結合課文閱讀的思路,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例如,理清文章結構可以用“抓過渡句法”,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用“重點語段突破法”,總結文章中心用“找中心句方法”等。三是要依據教材人文主題設置問題,升華感情,提高學生思想素質,樹立正確三觀。升華感情的提問多種多樣,常用的有總結提問、拓展式提問、實踐性提問。
(三)合作原則
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取知識。常用的方式有小組討論、合作實驗、合作朗讀表演等。合作任務的設置和合作方式的選擇要注重方法的指導、能力的培養、習慣的養成。在合作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動筆閱讀的好習慣,要求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圈畫出重點句段,及時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悟。
三、作業合理,輔助教學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合理的作業能有效地輔助課堂教學。依據輔助課堂的目的,可以將作業分為兩類:一是以輔助課堂教學為目的的課前作業,通常被稱為預習作業。在課前讓學生去預習課程內容,自學生字詞,批注自己的學習所得,在不懂的地方做標記等,這樣的作業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質疑習慣;有時候為了課堂教學需要,讓學生在課前收集資料,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為了加深學生對“中華不振”的理解,我讓學生課前收集關于當時社會狀況的資料。二是以鞏固課堂知識為目的的課后作業。習得知識的過程一般包括三個部分:理解、鞏固、應用。其中鞏固和應用環節往往是通過課后作業來實現的。如通過書寫實現識字的鞏固,通過讀背實現閱讀的鞏固,通過習作來鞏固作文方法的鞏固等。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