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婉菊
學生的作業過程、作業的生成、評價和展示在一節美術課中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縱觀現在的課堂教學它卻往往被冷落,得不到學生和教師的重視。那么,怎樣才能轉變美術作業的這種“冷遇”呢?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就如何通過作業輔導讓多數學生在作業時把課堂中的“奇思妙想”生動地表現出來,如何優化美術作業的呈現與如何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作業展出做了不少的嘗試,現將自己的一些淺見與大家分享。
一、優化學生作業輔導,發展學生的個性
首先,輔導要做到心中有數,統觀全局。一個班四十多人,學生的能力參差不齊,如何讓輔導有效?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如果只是在少數幾個優生或者比較薄弱的學生中間來回輔導,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
其次是“抓兩頭,促中間”。每個班都有幾個美術尖子生,大可發揮這些優生的作用,把這優秀的作業進行重點評價和表揚,還可以請學生到講臺和黑板上進行示范。
二、優化課堂作業呈現,展示最精彩的美
1.提高學生作業呈現的藝術性
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學生的作業完成后如果能夠做簡單的裝裱再呈現,效果會成倍增長,從而更加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筆者在一些教研活動中就發現了很多有教育思想的老師在這方面作了很多的努力。例如特級教師鄒官民的“隨機印‘變—撕紙版畫”一課,鄒老師在作品呈現環節用PVC板制作了幾個大畫框,當學生合作完成的機器人版畫作品裝裱在畫框里時,學生的課堂作業瞬間就變成了“大制作”,效果立竿見影,學生舉著自己作品久久不肯放下,那種成功感和喜悅感油然而生。又如長安第一小學朱德甜老師在執教“印染花布”一課時,把學生染好的花布鑲嵌在各種物體的鏤空紙板下,學生的作業驚艷了全場,使學生的作業更具有藝術性更上一個檔次。
2.作業呈現多樣化
游戲呈現。開展具有游戲傾向的美術活動,把游戲和展示結合起來寓教于樂,使得美術學習變得更有趣。在手工課“大嘴巴”的作業展示環節里,我引導學生把制作的大嘴巴當作玩偶上臺設計臺詞進行表演,有一個學生拿著大嘴巴玩偶表演得特別出色。接著我又引導學生進行小組的合作表演,最后邀請合作好的小組上講臺表演小情景劇。
競賽呈現。在課堂教學中引用適當的競賽策略,可以激活學生的成就動機,提高個人努力程度,縮小個人能力與成績之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養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競賽可以采用小組競賽、男女生競賽、師生競賽等形式。
生活化呈現。將美術作品的展示生活化,物以致用,可以使有限的課堂教學無限延伸。將學生作業與生活聯系起來的展示,拓展了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創造力和實踐能力。
三、優化美術作業的收集和利用,發揮作業的最大作用
1.及時收集、合理保存
紙質原作的收集。在平時的美術作業批改過程中,除了給學生評等級和寫評語外,及時將這些作品收集起來。美術教師同時任教多個班級,一個星期下來,都可以收集到不少優秀的學生作業。
電子作品的收集。一些課例的美術作業不是紙質的,比如手工課作業。收集這類作業就要用手機或者是數碼相機,發現好的作品要及時拍成照片,并將圖片導入電腦,進行簡單的圖片處理。為了方便管理這些電子作品,要把這些作品按不同的班級、課例分別建立不同的文件夾存放。這樣才方便存放和查找。
2.優化作業展出
美術作業是學生運用所學的美術知識,表現和傳達審美感受和藝術觀念的過程,它在美術課業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反饋教學效果的一面鏡子,提高學生作業質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在展示學生的美術作品時要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擴大作業的展出面,如通過美術室櫥窗周周展、學校宣傳欄月展、課室文化墻展示、社區專版展示、網絡展示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