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綺
一、初中生物探究性問題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界定
初中生物探究性問題是教師針對初中生物學重點概念和提升生物學科素養設計具有啟發性的預設性探究性問題,和學習過程中學生因疑惑生成可供探究的生成性探究性問題。創新思維能力是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形成的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精神,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探究性課堂里,探究性問題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問題意識,才有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熱情,其抽象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才可能得到提高。問題的解決又有助于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運用。在這樣的真實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升。
二、初中生物學科探究性問題的有效設置
探究性問題的設置,重在讓學生葆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問題意識,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維。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性問題的探究,才能實現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課堂預設探究性問題
1.抓住認知矛盾,點燃學生求知欲望
以學生原認知為基礎,特別是錯誤的認知,設置探究性問題,能夠有效地激起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如在《生物學》八年級上冊《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教學中,筆者緊緊抓住學生的錯誤前認知(青蛙和龜都是兩棲動物),設置探究性問題:蛙和龜屬于什么動物?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蛙和龜的活體觀察探究活動,總結歸納出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從而正確認識龜為爬行動物。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類比、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產生了全新的認知。
2.以創新激發創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學生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教師更需要創新意識和能力。如《生物學》八年級下冊《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探究教學中,教材設置了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探究活動。針對實驗動物水蚤較難獲取和觀察困難等問題,筆者對整個探究活動作了創新性調整,將水蚤替換成河蝦,并設置“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蝦的心率有影響嗎”的探究性問題。在探究設計過程中,學生創新性地提出探究功能飲料對蝦心率的影響的課題,并通過設計、假設、觀察、類比、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活動,收獲了理想的探究結果,有效地提升了創新能力。
3.設置拓展性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在課堂總結提升階段,教師適當地設置拓展性的探究問題,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如:《生物學》八年級上冊《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的教學總結階段,筆者設置了拓展性的探究問題:我們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點什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討,積極思考,發散思維,提出了各種各樣力所能及的保護措施,不僅拓展了知識視野,而且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有力的激發。
(二)課堂生成探究性問題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課堂預設探究性問題,既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思考和思維活動,又能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生成探究性問題。如:《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的教學中,筆者根據學生對反射弧結構圖的好奇,圍繞反射弧如何工作的問題,鼓勵學生利用傳感器、芯片、鋁條搭建外觀等設計、制作反射弧模型,有效地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學生通過設計與制作、觀察與分析等思維過程,創新性地收獲了反射弧模型及其相關知識。
可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設置探究性問題,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通過開展探究活動、研討活動、自主學習活動、動手實踐活動,培養猜測、觀察、類比、假設、設計、分析、歸納和概括等思維能力。我們鼓勵學生自主設計探究活動、制作活動、動手實踐活動,實現設計與實驗分析、假設與分析、設計與制作、觀察與分析等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有機結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