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生武
學生寫作能力是由寫作內容知識、寫作技能知識和寫作策略性知識三類知識構成。寫作內容知識是指有關人所知道的事物狀況及事物之間關系的、能夠被人陳述和描述的知識,或者說是關于“是什么”的知識。
策略一:精讀教材生活類選文
學生獲得間接經驗的主要渠道是閱讀,而語文教材是學生在校上課期間的主要閱讀對象。部編本語文教材在選文上進行了較大的調整,正如同筆者在課例“細心留意,用心感受”中所提及的讓學生關注教材中生活類的選文(以七年級為例),大部分選文貼近生活,充滿人間煙火氣。學生從這些課文中發現可關注的身邊的人、經歷的事、接觸的物、看過的景以及生發的情。如七上第一單元選文是寫“景”的文章,學生讀了朱自清的《春》、老舍《濟南的冬天》,以點帶面,由此及彼,寫寫自己家鄉的四季風景。
在教材生活類選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文本中所呈現的生活內容與現實生活進行最大可能的融合,培養學生情感代入的能力。這樣既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又能促使學生有更多的生活感受。
策略二:從整本書中汲取養料
1.選擇書籍。除了部編本教材中推薦的必讀書和選讀書之外,教師另外還要推薦一些書目,也可讓學生自薦書目。推薦的書籍一定要適合學情和學齡,七年級以讀現代詩歌、科幻和成長類小說為主(如《泰戈爾詩選》、劉慈欣《三體》以及曹文軒純美小說系列等),八年級以讀社會人生小說為主(如史鐵生的《遙遠的清平灣》、路遙《平凡的世界》等),九年級以讀散文為主(如《林清玄散文集》、《張曉風散文選》等)。
2.批注閱讀。指導學生用批注方法進行閱讀,對書籍中相關的一些寫作素材要作重點關注,尤其是人物表現出的特征、概括事情、情境描寫等能提升學生作文素養的內容要重點批注。
3.讀書匯報。通過讀書會的形式促使學生認真閱讀,培養閱讀興趣,檢驗閱讀效果,進行閱讀的量化考核。讀書匯報的形式很多,與寫作內容知識密切相關的是挖掘書本中寫作的養料。
4.撰寫論文。通過讀書小論文的撰寫,讓學生深入小說閱讀,認真研讀小說中的相關素材,這是精讀的好辦法。
策略三:培養觀察力和感受力
如何更加細心的留意生活,培養學生的感受力呢?
1.激發興趣。只有興趣才會產生動力,這是培養觀察力的首要條件。為了鍛煉觀察能力,教師必須培養和了解學生的興趣。一個人興趣的強弱,會直接影響觀察的結果。語文教師要培養孩子對寫作對象的興趣,興趣會讓孩子主動去探索事物原本的特質。
2.提高審美。有了之前大量閱讀打下的堅實基礎,還要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加強審美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對于身邊所見所聞能生發出美的感受,體味出別樣的情感,增強感受力。
3. 設計活動。教師還可以創設出特別的活動,借助多媒體、影視視頻,讓學生發生移情,快速進入寫作角色,與寫作對象達成高度融合。在進行寫作內容知識教學時,我們應該由外向內轉,著重于感受能力、感悟能力的培養,即通過一系列的作文訓練內容,喚醒學生對過去經歷過、感受過、思考過的人情物態的體驗,從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讓學生喜歡閱讀,進行有效可行的閱讀指導,在閱讀中汲取間接經驗,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獲得直接經驗。將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通過隨筆寫作的方式進行大量的練習,在寫作中學會寫作,最終寫作內容知識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