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寒

山里的“土貨”,搖身變為生態產品;過去脫貧“等靠要”,現在主動走出去學習;曾經的支援幫扶單一思路,如今拓展為共同打開發展新視野……東西部結對牽手、協作扶貧,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扶貧故事”。
1996年,中央作出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大決策。2016年東西協作2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銀川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吹響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新號角。自此,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地區擴大到東部9省(直轄市)和14個大城市與西部14個省區20個市州扶貧協作。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一盤大棋,山東始終參與其中,主動擔當。山東省與重慶市,濟南市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島市與貴州省安順市、甘肅省隴南市,跨越千里肩并肩,從最初的單方面“輸血”幫扶變成合作發展、互利共贏的生動實踐,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扶貧協作之路。
重慶萬重山,可是再高的山,也擋不住山東省千里馳援的濃濃真情。2010年12月13日,乘著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兩地攜手,開創出優勢互補、長期合作、聚焦扶貧、實現共贏的新局面。
“魯渝有約”戰貧困,這10年,東西部扶貧協作最大的變化是什么?2020年12月7日,重慶市扶貧辦社會扶貧處處長劉建元拿出了一張清單—— 2010年以前,東西部扶貧協作財政援助重慶市資金1.73億元,2010年至2020年總計24.2億元;項目方面,10年來魯渝扶貧協作實施1770個項目,是2010年前的13倍多;山東14個地市結對幫扶重慶貧困縣,累計結成攜手奔小康對子650對……
“不僅要看出了多少錢、派了多少人、給了多少支持,更要看脫貧的實際成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明確要求,是衡量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標尺。那么,看魯渝協作的成效,就要一把尺子量到底。
重慶脫貧的硬骨頭在哪?彭水縣是其中之一。2020年初冬,該縣保家鎮5000多畝白茶基地里,務工群眾穿梭忙碌,這是山東省聊城市和彭水縣共同打造的魯渝協作(白茶)項目。“我在這里做些輕松活兒,每個月有1400元收入。”70歲的村民高紹云一邊鋤草,一邊笑呵呵地說。村民滿意,就是協作成效最好的注解。
產業發展起來后,如何讓產品賣得出、賣得遠、賣得好,消費扶貧就是“下半篇文章”。10年間,山東與重慶大力實施消費扶貧行動,重慶市14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區縣認定扶貧產品7095個,價值170億元以上,覆蓋帶動貧困人口30萬余人。
以政策為指揮棒,魯渝東西部扶貧協作逐步由剛起步時東部單向幫扶西部,拓展為在對口幫扶框架下東西部雙向互動、共同發展。目前,重慶已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現行標準下全市累計動態識別的185.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4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區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3832元;“十三五”期間,18個貧困區縣GDP年均增速為8.2%。
從濟南到湘西,兩座相隔千里的城市,因為東西部扶貧協作而結緣。自2016年10月結對以來,兩地在構建協作機制、加強產業合作、強化人才支援、落實幫扶資金等方面,加強對接,密切協作,走出了一條堅實的脫貧之路。
“現在我每年種辣子就可以收入1萬多元,再攢勁種幾年,相信以后日子會越來越好的。”湘西州瀘溪縣興隆場鎮爛泥田村59歲的貧困戶鄧武剛,過去生活有些拮據,2019年他用新技術種植了3.8畝辣椒,收成很不錯。
興隆場辣椒是瀘溪縣的優勢傳統產業,盛產的特色品種“瀘溪玻璃椒”,深受市場和消費者青睞。2019年,濟南章丘區安排100萬元援助資金,在瀘溪縣小章、興隆場等鄉鎮種植辣椒5.18萬畝,年產值2.6億元,帶動3.2萬貧困村民增產增收。
4年來,濟南和湘西兩地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重點和突破口,立足兩地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現實條件,大力開展產業合作。圍繞茶葉、油茶、百合、獼猴桃、柑橘、煙葉等湘西8大特色產業,投入援助資金6.13億元,實施207個產業項目,惠及25.5萬名貧困群眾。
扶貧工作中“輸血”重要,“造血”更重要,不僅扶產業,更要送溫暖,送志氣、送信心。2020年9月,作為2020泉城義工赴湘西精準扶貧志愿服務團的一名成員,來自濟南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彭元闖和他的12名伙伴一同組成了“泉城義工精準扶貧人才支援瀘溪小分隊”,被分配到瀘溪縣幼兒園。
在這里,20歲的彭元闖每天到不同的班級給孩子們上音樂課,為他們表演吉他彈唱,受到孩子們的喜愛。“做志愿者幫助別人是非常快樂的事情,這次作為泉城義工來到湘西,讓我感受到更加特別的意義。”彭元闖說。2017年以來,泉城義工主動擔當,成立赴湘西州精準扶貧志愿服務團,以實際行動投身濟南市、湘西州扶貧協作。
4年來,濟南攜手湘西前行,投入財政援助資金累計11.08億元,社會捐款捐物折合2億元,合作發展扶貧產業項目349個,帶動25.5萬貧困人口脫貧。2020年初,湘西州7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24年前,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對口幫扶重大戰略部署,青島市和貴州省安順市從此結下不解之緣。從沿海到山區,從城市到農村,從點對點幫扶到全覆蓋協作……青島與安順遙相呼應、幫扶協作,攜手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
1996年7月,青島與安順結成了對口幫扶對子,“一對一”幫扶安順,從那時起,青島始終把“安順的事”看成“自家的事”。
“感謝膠州幫扶,送來了扶貧車間,我家搬到小區里,政府安排我到車間工作,平均一天能掙近百塊錢。”在鎮寧自治縣景寧小區膠州市援建鎮寧扶貧車間內,工人楊小玲一臉笑意地說。
在青島膠州市對口幫扶資金的大力支持下,鎮寧自治縣引進義烏楨穎飾品有限公司,在易地扶貧搬遷點—— 景寧小區內,成立新楨穎飾品有限公司,帶動廣大的搬遷人口實現就近就業,促進搬遷群眾搬得進、穩得住、能脫貧。

東西部協作,志在合作共贏,旨在共同富裕。安順市大力招引“青企入安”,促成“安貨進青”等產業合作,青島也把產業合作作為重中之重,多次開展招商引資推動青企入安。2019年,安順重新修訂出臺《青島企業到安順投資優惠辦法》,在青島市的協調幫助下,2019年引進投資項目23個,實際到位資金14.13億元,帶動貧困人口2883人增收脫貧。同時,2019年安順市農特產品在青島的銷售額達1.2億元。
自2013年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啟動以來,青島市在產業、醫療、教育、旅游、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訓等各個方面傾力幫扶安順市脫貧。截至2019年底,青島市8個區(市)與安順市7個縣(區)結對,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幫扶工作。
如今,一所所學校、一個個衛生室在大山深處拔地而起,一條條公路連接山里與山外,一批批干部實干興業,一個個合作平臺成功搭建,一個個重大項目建成使用,一件件民生實事產生效益,青島扶貧協作的印記遍布了安順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
曾經,在甘肅省的隴南大山里,群眾一直“守著綠水青山過著窮日子”。青島市對口幫扶以來,一批又一批青島干部不計個人得失,長期在大山深處與這里的群眾攜手奮斗、攻堅克難;一個又一個幫扶品牌孕育而生,諸多扶貧難題得到解決。
近年來,青島深入實施“攜手奔小康工程”“強企幫弱村”活動,累計安排隴南市財政援助資金5.1371億元,縣均投入5708萬元。2019年,青隴兩地新簽約項目65項,引進25家企業來隴南開展幫扶工作,投入資金2.5億元。
東西部扶貧協作,不僅需要政府主導,更需市場發力,只有引入市場機制才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行效率,增強“造血”功能。
在青島市的幫扶下,隴南市成縣陳院鎮首次培育的萬壽菊苗順利移栽。陳院鎮白馬寺村的村支書郭宇一直懸著的心,算是放下了。“確保種植戶畝均收入3000元以上。”郭宇說,種之前跟群眾仔細算過賬,讓老百姓少投入多收益。
“其實這一產業在青島已發展得比較成熟了。”青島佳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賢軍說,他們通過前期的認真考察,將產業轉移到成縣,就是要將當地這些良好的農業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使當地農業資源使用實現最大化。
青島發揮資金、市場和技術優勢,幫助隴南大力發展辣椒和花椒產業,助農增收。山東湘魯食品、山東綠盟生物等5家企業開展辣椒訂單采購,成為隴南乃至甘肅規模最大的“訂單農業”。2019年,隴南全市7縣區種植訂單辣椒7.98萬畝,其中貧困村735個,參與貧困戶14257戶。
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青島的干部從產業扶貧到消費扶貧,給予隴南方方面面的幫助。現在我們日子越來越好,真心感謝青島,我們也會更加努力奔小康!”隴南市駐青辦主任文旭說。
郭曉娟

Cooperation across Thousands of Miles
“Mountain Products” turn into ecological products; the people focused on “Waiting, Dependency and Requests” to overcome poverty in the past, but now take the initiative to go out and learn... The paired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ed poverty alleviation of East and West China is a “Poverty Alleviation Story” with quintessential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1996,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made a major decision on “East-West Poverty Alleviation Cooperation”. On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East-West Cooperation in 2016,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eld a symposium on east-west poverty alleviation cooperation in Yinchuan, Ningxia, sounding the new trumpet of east-west poverty alleviation cooperation. Then, the number of areas participating in east-west poverty alleviation cooperation was expanded to 9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14 big cities in the east, and 14 provinces / autonomous regions and 20 cities / prefectures in the west.
East-west poverty alleviation cooperation is a big plan, where Shandong has always been participating and taking the initiative. Crossing mountains and the sea, Shandong Province cooperated with Chongqing City; Jinan City cooperated with Tujia-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Xiangxi, Hunan Province; Qingdao City cooperated with Anshun City, Guizhou Province, and Longnan City, Gansu Province. From the initial unilateral “Transfusion-Type”assistance to the vivid practice of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mutual benefits and win-win results, they have embarked on a distinctive path to poverty alleviation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