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
“十三五”以來,山東堅持陸海統籌,科學推進海洋資源開發,加快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其中,作為重要支柱產業的海洋交通運輸業,產值規模超過了1200億元。
山東港口眾多,超過4億噸的大港就有三個,發展海洋交通運輸產業條件優越。為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山東整合沿海港口資源,于2019年8月成立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實現了港口規劃“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開發“一張圖”,開啟了山東港口一體化發展的新時代,產生了融合發展的豐厚紅利和強勁動能。
據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介紹,近五年來,山東沿海港口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形成了以青島、煙臺、日照三大港為主要港口,威海、濰坊、東營、濱州等地區性重要港口為補充的沿海港口群發展格局,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綜合實力居沿海省份前列。
碼頭裝卸效率是衡量港口競爭能力的重要指標。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自2017年一期投產運營以來,就連續刷新橋吊單機效率世界紀錄。如今,這一紀錄已提高到47.6自然箱/小時。此外,青島港還首創了“氫動力+5G技術”等6項科技成果,在全國同行業率先應用氫能源集卡車,自主研發全球首創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實現完全零排放。
通過不斷擴大陸海雙向開放,山東已基本形成國際多式聯運物流大通道。2020年1-10月,山東完成海鐵聯運箱量175萬標箱,同比增長19%,位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已開通集裝箱航線300余條,其中外貿航線超過200條,航線數量和密度均穩居中國北方港口第一位。一系列成就,彰顯了如今山東海洋交通運輸業的蓬勃發展態勢。
“更深、更遠、更綠色”,這是對“十三五”時期山東海洋漁業發展成就的新概括,其中,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眾多海洋牧場的“拔海而起”。
海洋牧場,即在一定海域內,基于生態學原理營造多營養層級的海洋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開展生物資源養護和海水增養殖生產的漁場,是將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構建起的科學、生態、高效的漁業發展新模式。山東是國家海洋牧場建設唯一綜合試點省份。
據山東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介紹,山東通過海洋牧場建設,將以往在沿海-5米以下范圍的傳統養殖,推到-15米以下范圍的近遠海區域,此為“更深”;日照市在黃海冷水團海域養殖三文魚,將海洋生態牧場拓展至離岸130海里,此為“更遠”;海洋牧場利用海洋的自然營養進行生產,綠色又環保,此為“更綠色”。同時,海洋牧場也是海洋漁業發展新六產的綜合載體。
2020年7月,煙臺市投入運營的“耕海1號”,是全國首個智能化大型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采用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運營思路,可實現漁業養殖、智慧漁業、休閑漁業、科技研發、科普教育等功能,年可接待游客5萬人次以上,綜合效益可觀。
在日照市嵐山區,當地大力發展向海體育經濟,深耕文化旅游產業,通過開辦海釣賽事,以品牌建設導向布局“海釣+”發展體系,走出了一條海洋牧場發展的多元、特色之路,并為海洋生態保護注入鮮活生命力,賦予海洋牧場新的內涵。
目前,山東省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范區(項目)達到105處,其中國家級44處,占全國的40%,穩居全國首位。
海洋蘊含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基因資源等,孕育了結構多樣、生物活性多樣且成藥性強的海洋化合物,是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堪稱巨大的“藍色藥庫”。山東是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大省,產業增加值幾乎占據全國的半壁江山。
2019年11月,一款名為“九期一”(代號GV-971)的抗阿爾茨海默病藥物投入市場,填補了17年來抗阿爾茨海默病領域無新藥上市的空白。GV-971由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聯合研發,是全球第14個、中國第2個海洋藥物。其成功研發,展現了山東在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領域的雄厚實力。
整個“十三五”期間,山東加大海洋創新藥物研發攻關力度,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藍色藥庫開發基金,創建山東省海洋藥物制造業創新中心。“藍色藥庫”建成現代海洋藥物、現代海洋中藥等6個產品研發平臺。
“山東聚集了全國80%以上的海洋藥物研究資源和力量,形成了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創新平臺和人才團隊,構建了全球首個海洋糖庫,榮獲中國海洋領域唯一的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儲備了一批有廣闊藥用前景的海洋天然產物和海洋生物基因資源,一批海洋候選藥物處于系統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階段。”張建東說道。目前,山東省生產海洋藥物或使用海洋中藥材的藥品涉及31個品種,優勢品種有藻酸雙酯鈉片、多烯酸乙酯軟膠囊、魚肝油等。
作為山東海洋新興產業的一個“新芽”,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如何長成“大樹”?《山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三年推進計劃》為其指明了方向。未來,山東將通過提質增效、培優扶強、研產融合、強基固本、人才興業五大計劃,全面提高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水平,培育壯大海洋生物醫藥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
郭曉娟
Shandong: Pursuing Dreams in “Dark Blue”
For Shandong, a strong economic p r o v i n c e i n C h i n a , i t s b i g g e s t potential, biggest space and biggest growth driver all lie in the ocean. Keeping the General Secretarys instructions in mind, Shandong has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marine economy. Now, it ranks first nationwide in terms of the scale of five industries, namely marine fishery, marine biomedicine, sea salt, marine electric power, and marine transportation, and pooled its “Blue Strength”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ized strong province.
Since the “13th Five-Year Plan”, Shandong has been insisting on c o o r d i n a t e d l a n d a n d m a r i t i m e development, scientifically prope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speeding up the building of a complete modern marine industrial system,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its marine economy. As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marine transportation has realized the output value of more than RMB 120 bill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105 marine r a n c h i n g 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z o n e s(projects) above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Shandong, including 44 national demonstration zones which account for 40% of those in the whole country. In this aspect, Shandong ranks first in China.
In the future, Shandong will f u l l y i m p r o v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level of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t h r o u g h f i v e p l a n s c o n c e r n i n 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cultivation and support of excellent and strong enterprises,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nd industry, foundation consolidation and talent development, while cultivating and expanding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marine bio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