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翔
我國目前尚無準確的肺動脈高壓的流行病學數據,但是保守估計有500萬~800萬人,而接受標準治療的患者只有1萬~2萬人。患者數量之巨大,要求我們加強宣教,在預防方面下足功夫。要讓患者在疾病早期就意識到就診的重要性,及時得到治療,改善預后。
慢性肺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預防
慢性肺栓塞性肺動脈高壓是以肺動脈血栓機化、肺血管重塑致血管狹窄或閉塞,肺動脈壓力進行性升高,最終導致右心功能衰竭為特征的一類疾病。因此,預防的關鍵在于阻斷或減少血栓的形成。
1.健康教育。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讓患者和家屬從思想上重視,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治療,掌握預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2.生活護理。囑患者適量多飲水,保持或增加有效循環血量,加快血流速度,增加尿量及排尿次數;給予低脂、低糖、高纖維飲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排大便時應采取坐位,避免排便用力;手術后患者在初次起床及拆線當日,避免下肢突然劇烈活動。
3.體位護理。手術中盡可能注意肢體的抬高,保持下肢與地平線成15~20度角,手術中給病人進行被動的腳部活動和按摩。手術后在不影響病情的情況下,平臥時下肢抬高20~30度,遠端要高于近心端,軟墊要墊于足跟下,減少對腓腸肌的壓迫,以利靜脈回流。讓病人盡早活動,可以從被動的肢體活動開始。護士可以為術后病人進行肢體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血液淤滯,防止血栓形成。術后盡早下床活動。對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肢體運動順序應由被動運動到主動運動,促進下肢肌肉收縮和舒張,鍛煉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4.靜脈護理。盡量避免下肢靜脈穿刺,選用上肢靜脈輸液,以減少下肢靜脈的損傷。提高穿刺技術,力求一次成功;扎止血帶不宜過緊,避免同一部位、同一條靜脈反復穿刺。拔針后棉球壓迫時間不宜過長。
5.下肢的檢測。定期對患者的腿部進行檢測并做好記錄。檢測內容包括有無疼痛、蒼白、麻痹、皮溫、感覺異常、動脈搏動情況。穿彈力襪,使用間歇性序貫加壓泵,也是預防靜脈血栓的有效措施;放置下腔靜脈過濾器的患者,注意觀察傷口有無滲血。
6.服用抗凝藥的護理。嚴格按醫囑服用,按時定量,給藥到手,看藥到口,觀察服后有無嘔吐;如有嘔吐,可根據服藥的間隔時間,報告主管醫生,是否再服及增加劑量;配合醫生做好凝血功能的檢測,并提醒患者及家屬按要求檢測凝血功能。
左心衰導致肺動脈高壓的預防
高血壓是導致心力衰竭的一大因素。加強對高血壓的防治,對預防心力衰竭能起到積極作用,從根本上避免左心衰竭導致的肺動脈高壓。
在積極治療高血壓病患者的同時開展一級預防,因地制宜地進行群眾宣教,提高群眾的自我保健能力;開展全民限鹽運動,自覺改變行為因素,做到不吸煙、減少飲酒(酒精攝入<30克/天)、平衡膳食和加強體育鍛煉等。提高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及控制率,降低全人群的血壓水平,遏制心血管病的上升趨勢。另外,控制A組、B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預防風濕熱和瓣膜性心臟病,戒除酗酒以防止酒精中毒性心肌病亦是重要措施。避免冠心病、高血壓發病和進展的策略,是“上醫治未病”的理念和“上游防治”策略。
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保健也很重要;百會、曲池、太沖、足三里這4個穴位,可以調節微血管的舒縮功能,減緩動脈硬化進程,健脾化濕,抑制神經興奮,不僅預防高血壓,還有良好的降壓作用,可堅持每日適度按摩。熬夜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充足的睡眠對于維持良好的血壓至關重要。
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動脈高壓的預防
在我國的職業病中,硅肺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且其危害極大。硅肺的病理基礎是肺組織呈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和矽結節,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慢阻肺(COPD)。患者肺部毛細血管床因肺組織長期纖維化、肺氣腫及肺大泡的形成而逐漸減少,導致肺組織呼吸及循環面積減少,引起通氣血流失調、機體缺氧。隨著疾病發展,血管和肺組織結構發生不可逆改變,增加肺循環阻力,逐漸形成肺動脈高壓。
因此,對硅肺合并COPD患者進行早期因素篩查,并根據相關影響因素予以針對性的提早干預,可有效預防硅肺合并COPD患者發生肺動脈高壓,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針對COPD提早干預的主要方式有下面幾種。
1.患者吸煙百害無一利,戒煙就等于解除了吸煙的急性危害,積極勸導患者戒煙;積極排痰,減少呼吸道分泌物聚積,減輕炎癥反應。
2.加強監測病情,及時對COPD的進展及肺動脈高壓的發生進行評估,做好干預準備。
3.對于接觸粉塵的從業者,首先加強相關職業衛生培訓,提高其對塵肺或硅肺等職業病引發的相關呼吸系統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提升自我防護意識,加強工作時防塵、降塵等職業危害的個人防護。
4.有研究表明,綜合反映腎功能的血肌酐水平與肺動脈高壓具有相關性,且為肺動脈高壓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對于高海拔地區易發生肺動脈高壓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密切關注腎功能的變化。
在高海拔地區,由于低氧導致紅細胞增多,以及低血紅蛋白血癥,都會導致肺動脈高壓的發生。長期處于高海拔地區,肺泡易發生缺氧,從而引起肺組織氧化抗氧化失衡,肺組織產生大量自由基,直接損害內皮細胞,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導致肺血管重塑,引起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同時夜間反復低氧,使紅細胞比容增加,血流速度增快,也參與肺動脈高壓的形成;而合并呼吸系統疾病更加重了患者的缺氧。因此,建}義在高海拔地區生活加強肺動脈高壓相關檢查,維護人民的健康。
病原體導致肺動脈高壓的預防
1.艾滋病。有研究表明HIV感染會極大地增加肺動脈高壓的發生風險,肺動脈高壓已成為HIV感染者死亡的重要原因。HIV感染、HIV病毒相關蛋白所致的全身性慢性炎癥反應,可能是HIV感染者發生肺動脈高壓的主要機制。HIV-肺動脈高壓目前尚無特效療法,制定治療方案時須考慮HIV感染病情特點。
2.血吸蟲病。曼氏血吸蟲和日本血吸蟲的慢性感染最易發展為肝脾型血吸蟲病。血吸蟲蟲卵在肝靜脈內沉積阻塞及一系列炎癥反應,造成肉芽腫形成及肝纖維化,導致門靜脈高壓。普遍認為,門靜脈的門體分流是肺動脈高壓的重要致病因素。
血吸蟲的預防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包括傳染源的控制、自我保護、切斷傳播途徑等。在這幾種方式中,有需要用藥的,也有不需要用藥的。所用藥物比較常見的就是15%的鄰苯二甲酸丁二酯,在和疫水接觸之前進行藥物涂抹,有很好的預防血吸蟲作用。另外,在進行船上工作的時候,適當撒上一些漂白粉,能夠殺死水中的尾蚴,從源頭上面切斷血吸蟲的傳播。最后就是在疾病的高發地區,一定要不能隨意地赤腳在河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