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上海同增規劃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上海200082)
2020年11月初我司接到于都縣紅色文化展覽培訓基地項目的方案投標任務,計劃11月底評標。筆者被委任為該項目的方案主創及專業負責人。
由于近期我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并提出:以紅軍長征線路為基礎,統一規劃,改善長征文物的保存狀況和環境風貌,豐富長征精神的展示主題和手段,打造全程貫通的紅色旅游精品路線。2021年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項目需要在2021年國慶之前竣工并投入使用來為祖國獻禮。整個項目時間緊、任務重,對設計團隊是個挑戰。
本地塊位于贛州市于都縣境內,共兩塊用地,地塊之間相隔貢江。北地塊建設紅色文化展覽館,總建筑面積23000m2,南地塊建設紅色文化培訓中心,總建筑面積168000m2。
兩個地塊面積總計20萬m2,在四個多月的時間里,從概念方案一直到開始樁基施工,整個過程時間非常緊張。2020年11月初到2021年1月完成規劃方案設計并通過規委會評審,1月初到2月底完成初步設計,并向施工圖單位提資。2月底到3月底,單體施工樁基圖陸續完成,施工單位開始樁基施工階段。
如今方案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后期繼續配合并跟進項目。針對此前過程中碰到并解決的技術問題,本文從規劃構思、豎向設計、單體平面設計、單體材料設計等方面做一次總結。
解決方式:希望在規劃設計中以貢江為紐帶通過視線分析將兩個地塊有機聯系起來。通過視線組織規劃設計,使將來兩地塊的建筑成為有機的整體。
因此規劃構思以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第一渡口作為緣起,在貢橋中點作一條垂線,與東河大橋垂線相交,找到貢江兩岸一館一院之間共鳴共建的創作構思的原點。原點與兩塊基地的中心形成視線通廊,后續的設計都是以這條視線通廊作為主軸而往下深入的。
在規劃形態上兩地塊的建筑群整體向心設計,跨江構建一個交融映輝的向心橢圓,將一江兩岸的“館”和“院”完美連接在一起,構建震撼的場所對話,呈現出日月同輝的璀璨盛景,寓意繼續發揚“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創造出無愧于偉大時代的不世偉業。
解決方式:紅色文化培訓中心整體規劃以“新長征,再出發”為理念,構建形若揚帆起航的總體空間,代表于都是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長征精神的發源地。紅色文化培訓中心總體規劃的中心位置,是“黨徽”的構圖,寓意“心中有黨,不忘初心”。
(1)規劃將貢江兩岸地塊進行有機銜接,紅色文化培訓中心的教學核心,與江北岸紅色文化展覽館形成軸線,相互呼應。教育核心應對的功能建筑與景觀形成聯動環,增強建筑之間的空間聯系。
(2)貫穿教育核心形成兩大軸線:①文化時空軸線呼應江對岸的紅色文化展覽館;②功能生態發展軸線,滿足建筑內部交通和空間流動需求。
(3)規劃地塊內構建與江北岸相對的大弧線,其由大橢圓形態經過對稱鏡像形成具有學院自身特色的生態之艦。
(4)將教育區建筑與景觀結合起來之后顯示出黨徽的剪影,寓意著建黨偉業,而生活服務功能分區與軸線相互結合形成雙翼,引入展翅未來的理念,于此同時為了與南側的體驗園有更好的銜接以及提高學院自身的生態環境,在地塊南側設置生態綠化區域,如圖1所示。

圖1 規劃理念
解決方式:利用貢江兩岸一館一院之間的原點引出展館的主軸,設計將紅色主展館布置在這條主軸上成為該項目地塊的核心,并且布置四個節點(四環)圍繞核心。主入口廣場的位置作為集結之環,核心的兩翼分別布置人民環和勝利環,沿貢江核心的端部為信仰環。四環一核呈環抱之勢與東地塊學院建筑群形成向心橢圓,相互呼應。南側的人民環設計為一個下沉式長征源表演廣場,北側的勝利環設計為長征源雕塑公園。信仰環設計成環形玻璃棧道。人民環、勝利環和信仰環在功能上作為核心展館的補充,給人們提供一個集游覽、參觀、娛樂一體的場所。地塊南側為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舊館以及游客服務中心。游客從游客服務中心出發,一路向北,途徑紅軍長征集結出發紀念館舊館、長征源表演廣場、紅色文化展覽館、長征源雕塑公園,從而將一軸、一核、四環由南到北串聯起來。
學院項目基地地勢南低北高。設計中充分利用天然地形的條件進行微地形的塑造,增加了園區的生態性以及學院景觀的趣味性。
在工程中,適宜的微地形處理有利于豐富造園要素、形成景觀層次、達到加強學院藝術性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而且堆成形成的微地形可以通過控制景觀視線來構成不同的空間類型。視線開闊地形平坦的草坪休閑空間與植物相結合,形成的小山丘,作為場地中的自然屏障。
同時有利于學院內的排水,防止地面積澇,且能增加城市綠地量。
(1)在方案設計前先要將設計條件進一步梳理,細化任務書中的要求。根據《普通高校建筑面積指標》內的十二項校舍建筑面積指標、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以及任務書要求的規模,將學院內的單體進行功能分類及面積估算的整理。根據黨校的自身屬性以及如今高校發展的趨勢,適當對各功能區塊面積比重做出合適的調整。
(2)列出較詳細的任務書功能房間面積、數量、布置區域等數據資料,提交給業主及使用方確認,并根據業主、使用方的反饋意見及時做出調整。
(3)學院功能大體分為辦公教育區和生活活動區兩大部分,并且得出各功能分區的建筑面積參考值。其中辦公教育區內含行政辦公、教育辦公、會議中心、教學樓四部分,生活活動區內含學員宿舍、教師及后勤宿舍、專家樓、食堂、體育館五部分。辦公教育區位于地塊的核心位置,行政辦公和教學樓位于核心主軸上,會堂和教學辦公分布在兩側,呈環抱之勢。
(1)黨校的教學樓布置區別于傳統的高校教學樓,黨校教學樓需分大中小各種規模班級,教室和討論室要滿足培訓的需要、辦學需求。因此方案設計了25間80人多媒體教室、30間20人討論室、4間150人多媒體教室以及2間100人多媒體教室。
(2)今天的高校,圖書館里的傳統閱覽和多媒體閱覽的比重發生了變化。原方案里圖書館的比重相對較大,并且傳統紙質閱覽室面積占比較多,不能很好適應當今學員的需求。因此我們相應做了修改,將圖書館與教學樓進行合并,南側朝向好日照條件好的區域作為教學區,北側日照條件一般的區域作為閱覽區。圖書館改成以多媒體閱覽室為主,傳統紙質閱覽室為輔的平面布局。藏閱一體,荷載較大的傳統閱覽區布置在一層,多媒體閱覽區設置在二三層。
為了營造教育建筑的穩重大氣的感受,建筑單體的主要外墻材料采用面磚結合真石漆材料。建筑外立面設計時為了讓外墻面具有豐富的層次和效果,外窗和外墻之間做了前后層次的凹凸處理,以及在外墻面磚的鋪貼方式上做了變化。
剛開始我們考慮采用土建的方式實現外墻的前后層次效果,但是由于該項目工期緊張,如果采用土建方式的話,會帶來較大的土建施工工作量以及結構專業設計難度。因此,我們后期在外墻處理的方式上做了簡化:將土建外墻做平,凹凸的外立面層次關系通過干掛一體板來實現。這樣處理既節省了施工周期,又減少了施工難度,同時能保證建成效果。并且在造價方面,干掛裝飾保溫一體板和傳統土建做法相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