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針對農民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黑龍江省在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服務創新試點項目支持下,聯合哈工大和建設銀行等9家銀行,建成“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平臺”,探索出“農業大數據+金融”支農模式,累計線上發放貸款超過200億元,服務農業經營主體達15.4萬個,其中2020年發放貸款156億元,有效滿足了疫情防控期間農戶信貸需求。
推動模式創新,著力打通金融支農新渠道
依托農業大數據中心,開發農業金融服務平臺,實現政府與金融機構數據共享。一是共享數據。2017年,在省領導的強力支持下,原省農業廳在全國率先成立農業大數據管理中心,實現了農業行政管理數據脫敏脫密后集中管理。在此基礎上,開發農業金融服務平臺作為統一數據接口,支持建設銀行等共享有關農業數據,創新信貸產品。二是線上抵押。抓住農村土地確權的政策契機,開發全省土地流轉抵押系統,實現鑒權、授信、抵押、放款等全流程線上操作。三是在線申請。農民通過手機APP申領貸款,可“隨借隨還”“按日計息”,貸款周期大幅縮短,農民貸款成本大幅降低。四是精準授信。金融機構根據農戶申請,通過農業金融服務平臺,調用土地確權、土地流轉等農業數據,多維度為農業主體畫像,在線精準授信放款。
推動產品創新,著力提升金融服務補短板
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圍繞“三農”領域和農業全產業鏈多個環節,創新推出18款農業大數據金融產品,促進金融與農業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一體推進。一是針對不同客群開發產品。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出地押云貸、農信云貸,面向農民推出地押快貸和信用快貸,提高信貸的針對性。二是針對農村急需創新產品。首創推出“農機過橋貸”“蔬菜大棚信用貸”等產品,使農戶在政策資金還沒到位的空檔期也能得到信貸支持。三是針對農村經營拓展產品。圍繞糧食流通市場化改革推出“糧易融”,圍繞農資經銷批發采購推出“農采云貸”,逐步推進大數據金融服務對農業經營主體和產業鏈條的兩個全覆蓋。建設銀行開發的“地押云貸”和“農信云貸”,通過“建行惠懂你”APP線上申請,不到兩年發放土地經營權貸款168億元。
推動服務創新,著力確保農民群眾得實惠
堅持從方便農民、惠及農民出發,讓通過省農業金融服務平臺貸款的農民,實現“四省”。一是省事。農民信用等級一經評定,即可獲得融資資格,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最高可貸300萬元。二是省時。通過APP線上實時便捷操作,24小時全天候服務,最快三分鐘資金到賬,將手機變成了農民的“新農具”。三是省錢。2019年年利率平均4.5%,2020年疫情期間,再優惠到4.17%,農民節約利息支出約6億元。四是省心。過去,農民貸款要找關系、托門路;現在,農戶線上自助辦理貸款,避免了人為干預,讓農戶“辦事不求人”“借錢有尊嚴”。
推動機制創新,著力強化金融服務優環境
省委省政府對金融支農創新高度重視,省領導多次在有關會議提出工作要求,并作出專門批示,省直各部門擺上重要日程。一是建立聯動機制。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銀保監局等相關部門和銀行、大學、企業多方聯動,近幾年來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保障了金融支農創新的需要。二是建立運營機制。省農業農村廳牽頭抓總,大數據中心負責數據集中和儲存管理,農投集團、哈工大組建服務公司負責具體運營,金融機構出資支持平臺硬件建設,保證了平臺的順暢有序運行。三是建立推介機制。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各金融機構,赴各縣召開了1000多次現場會,2020年疫情期間開通線上視頻培訓,培訓覆蓋10多萬農民,讓更多農民了解使用平臺服務。四是建立通報機制。定期調度全省農業金融服務平臺推廣和貸款情況,市縣排序,全省通報,督促引導各地應用“農業大數據+金融”模式。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