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舒
歷史的長河敲打著歲月的巖石,情感的波瀾激起詩意的浪花,皎潔的月光下,呷一口清茶,細細品味著古人詩句,清淡的茶香和濃郁的詩韻撲面而來。
一片丹心
“人生自古誰無死”,面對死亡,他心中感慨萬千,卻毅然決然。選擇生存很容易,投降敵人便可得到高官厚祿,但這些在他的信念里卻輕若鴻毛;面對死亡很難,但他一腔熱血為國為義,這些在他的心目中重于泰山,重于生命。在生死之間,他不是不畏懼死亡,而是有比死亡更重要的東西讓他留戀。“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從容就義,留取這顆赤膽忠心,永遠地在史冊上描下了濃重的一筆。國家危亡之時,荊棘遍地之際,選擇了忠義的他像一座高山巍然屹立。
縷縷牽掛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聽,是什么聲音,是風吹雨?不,是矛擊盾。睡夢中的他還在金戈鐵馬中游弋,一覺把青絲睡成了白發。金兵入侵中原,朝廷無力抵抗,局勢動蕩,百姓流離失所。數十年間,詩人帶領將士和敵人浴血奮戰,卻終不能阻止山河淪陷。“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生的魂牽夢繞,一輩子的牽掛,收復失地、還我山河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如雪鬢發遮不住對家鄉父老的思念,白發皓首磨不滅對故土河山的望眼欲穿。西風起,縷縷牽掛從古飄到今。
片片哀愁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國破家亡的她,愛人已逝,孤苦伶仃,離鄉漂泊,心中愁緒萬分。如此沉重的憂愁,又怎么說得出?只恐雙溪的舴艋舟也載不動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風卷簾,西風寒,黃花落,又是怎樣的蕭瑟和寂寞?寒風蕭瑟,夕陽漸漸落下山,詩人面對黃花凋零,神情憂郁,顧影自憐,面容消瘦。“驚起一灘鷗鷺”的少女情懷也只能出現在黃昏的記憶,片片哀愁隨著花瓣飄搖零落。
茶漸漸涼了,茶葉靜靜地沉到杯底,詩人的情思也在我的心中慢慢地沉淀下來。一個個挺拔而又堅強的背影浮現在我的眼前,越來越高大,漸漸凝成了中華民族文明的脊梁。
【山東東營市河口區第一中學,指導老師:袁景濤】
點評
本文主題明確,從詩詞中感受古代詩人的思想感情,體會詩人偉大的抱負。作文結構嚴謹,形式新穎,分別從感受詩人的忠義、思鄉、憂愁三個方面入手,從多個詩人的角度分別塑造了不同的形象。開頭和結尾都以茶香和詩韻進行呼應,有力地突出了主題。在感受古代詩人的情感和思想上,該生適當運用了跨越時空的寫法,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情景交融,增強了作文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