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學匯
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尤其是在城市建設工作中,更是貫徹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理念,各城市都不斷開發和保護當地的自然資源,充分發揮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時,各地在開發建設的基礎上,也實施保護與恢復措施,促進自然資源的恢復,有效保護當地生態。濕地作為生態資源的重要部分,人們更加應該實施對濕地的保護,促進濕地資源的恢復,重視其生境島與生態廊道的建設,為人們創造有益的生存環境。
關鍵詞:濕地公園 濕地保護 恢復策略
濕地公園是現代人們基于濕地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形成的一種自然景觀公園,一般都具有相當的規模和范圍,其主要的景觀就是濕地景觀,同時還能夠開發濕地的服務功能,構建以濕地為核心的自然資源生態系統。濕地公園同時還能夠為人們提供獨具特色的觀賞體驗,各地可以通過旅游資源開發的形式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濕地公園建設的首要目的就是實現對濕地自然資源的保護,恢復濕地生態。因此,人們應該增強生態保護的意識,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濕地恢復,進而保護當地自然資源與環境。
濕地公園能保護多個物種棲息地
濕地公園不僅能夠構成獨特的生態系統,同時還能夠實現對多個物種棲息地的保護,濕地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其資源的開發與恢復能夠有效減緩其退化的速度,發揮濕地的服務功能。人們在建設保護的過程中,通過科學的建設管理還能提升濕地的質量,同時防止濕地資源的流失,進而保護了當地生物的多樣性,濕地公園還能夠起到氣候調節的重要作用,有效改善當地的氣候環境。除此之外,濕地公園還能夠保護其區域內的水資源,進而幫助改善周邊的生態系統?,F代人的環境保護意識逐漸提升,而濕地公園在建設完成之后,能夠發揮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吸引更多的游客進入濕地公園進行參觀,相關部門還可以通過濕地公園的知識科普活動增強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進一步緩解就業壓力。
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濕地保護意義
濕地公園的建設具有社會效益。
濕地公園的建設及其濕地自然資源的保護具有較強的社會效益。
首先,濕地資源的有效保護能夠起到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進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濕地資源能夠為城市提供良性生態環境,尤其是對那些靠近水資源的城市來說,濕地公園能夠促進當地農漁業的發展,提供持續發展的機會。濕地公園還能夠為當地的野生動植物提供生存棲息地與資源,這樣就能夠促進當地生物多樣性發展,進而保障生物資源儲備,實現可持續發展。
其次,濕地公園的建設還能夠實現對濕地資源的保護,人們通過對濕地資源的保護與恢復能夠進一步開發濕地資源,進而為其他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提供樣板,促進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最后,濕地公園的建設能夠傳播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進而提升居民對于濕地資源的認知,增強人們的自然生態保護意識。生態資源的保護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通過濕地公園的建設能夠增強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知,構建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親密關系,實現和諧自由的發展,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們主動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中去。
濕地公園能幫濕地恢復自凈能力
濕地資源保護的最大效用就是生態服務功能。
首先,濕地公園的建設能夠有效保護當地的種質資源,尤其是那些珍稀野生動物以及其沿海灘涂濕地生態系統。很多珍稀野生動物將濕地作為棲息地與生存資源,然而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濕地資源呈現出流失與退化的現象,很多濕地受到嚴重侵蝕,導致動植物生存環境惡化,進而出現了植物退化、污染物增加、動植物種類驟減等問題。濕地資源的有效保護能進一步恢復濕地生態系統,進而為野生動植物提供繁衍與棲息的條件,保持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性。
其次,濕地公園的建設能幫助濕地恢復自凈能力,進而有效改善當地的水質與水源情況。濕地資源能減緩水流的速度,進一步降解水資源中的有毒物質,發揮自凈的能力。水資源對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濕地公園的建設能夠改善水資源與水質,進而保障居民的生活品質。
最后,濕地資源還能夠起到環境調節的能力。具體來說,濕地公園的建設能夠有效儲存過量的水分資源,進而減緩洪水的流速,起到控制流量的作用,防止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現象。
濕地公園的建設還能帶來經濟效益
濕地公園的建設還能給城市帶來經濟效益。
首先,濕地公園的建設能夠有效改善當地的自然環境,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與環境。人們在進行濕地公園建設的時候能夠促進周邊生態景觀的修復,進一步改善湖區的生態環境。結合這樣的優勢,人們可以開發旅游資源,提高濕地的旅游觀光價值,創建生態旅游區,促進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帶動當地經濟的持續增長。
其次,濕地資源能夠有效提高當地的飲水質量,進而為產業發展以及投資引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由于濕地公園的水資源優化功能,當地的飲用水凈化投資成本將會大幅降低,進而吸引更多的投資商進入城市,來開發濕地公園的旅游價值。
再次,由于濕地公園能夠改善野生動植物的生存棲息環境,進而保障當地的生物資源多樣性,這樣一來就能夠促進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在生物保護的基礎上,人們可以對濕地的種質資源進行人工培育與馴養,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同時還能為我國中藥產業發展提供條件與資源。
最后,濕地公園的水質凈化功能,能夠促進當地漁業的發展,提高漁民的收入水平,有效促進經濟發展。
濕地保護措施:營造生境島
為了保護當地的生物資源,人們在進行濕地公園建設的時候應該選擇一些遠離人群的地方建立生境島,根據不同生物的需求,選擇親水環境或者疏水環境,而在親水生境島建設的時候還應該留出一定的灘涂區域。
另外,人們還應該充分考慮濕地鳥類的生存情況,為其構建專門的繁殖巢。考慮到濕地公園中的鳥種類比較豐富,不同品種的鳥又有不同的生存習慣,因此,人們應該根據其不同的生活習性構建不同的繁殖條件,選擇合適的地點進行人工巢穴的安裝,有效保護當地生物的多樣性。
對于濕地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人們應該在不同的距離設置噪聲緩沖帶,通過喬灌木的種植減少環境中的噪聲污染,進而保障濕地公園中鳥類的正?;顒?,為其生存與繁殖創建有利條件。
濕地保護措施:設立生態連廊
生態連廊的設置能夠有效保護濕地公園中的物種,保障其正常的生命活動。
人們通過建設生態廊道,幫助濕地中的物種進行覓食與遷移,為其繁殖生存提供有效的環境。因此,人們在建立生態連廊的時候還應該充分考慮不同物種的生活特征與遷移特性。
除此之外,建設人員應該保障生態廊道的設計是在完全自然的基礎下,不能夠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在設計生態連廊長度和寬度的時候,也應該充分考慮物種的活動周期與繁殖條件。生態連廊的設置還具有野外投食的功效,能夠進一步保障濕地物種在生存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充足的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在進行投食之前,應該首先對動物的活動范圍進行調查,在有效的區域內安放野外投食點,同時根據不同物種的數量和生活習性確定投食的數量和時間。
最后,人們還應該在濕地公園中增設生態圍欄與警示牌,這些牌子主要是為了提醒游客保護濕地公園環境,起到一個警示的作用,及時制止游客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進一步保護濕地公園的生態。
濕地恢復策略:基質恢復
在濕地公園建設工作中可以采取的環境恢復措施有很多,而基質恢復是其中最為基礎,也是較為復雜的一部分工作內容。建設人員可以采取地形塑造、表土保護利用、回填覆蓋以及清除污染物等方法實現基質的恢復。
其中,地形塑造主要針對因地勢起伏導致的基底侵蝕以及沉積現象,建設人員可以采取“削高填低”或“挖低填高”等施工建設方法,對其外觀進行改善,豐富濕地生態,營造多樣性發展環境。
表土保護與利用方法則主要針對那些基質條件相對比較好的區域。具體來說,建設人員應該首先將濕地的表土進行剝離處理,分離出適合濕地環境生長的表土,在施工的時候再將以上表土搬運回之前的區域,或者將其轉移至土壤條件更差的區域。這樣就能保障濕地各區域土壤的質量。
回填覆蓋的方法則主要應用于基質比較薄或缺乏濕地植物種植土的區域中。建設人員可以使用分層或者種植坑的方式,開展不同厚度基質的回填處理,這樣的方法不僅能滿足不同植物的土壤需求,同時還能有效改善基質理化特性,使濕地能夠恢復基質。對于底泥污染物的清除則是針對存在源污染的區域,建設人員一般會使用人工挖掘或機械清除的方法,按照相關清理要求進行基質污染的清理,排除污染物,治理污染源,保護濕地生態環境。
濕地恢復策略:植被恢復
植被作為濕地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濕地公園建設的過程中,人們也應該重視對植被的恢復工作。要想實現植被的恢復,人們應該充分考慮當地濕地的水質基本情況以及濕地的水質凈化能力,通過植被恢復進一步提升濕地的水資源自凈功能。從恢復范圍來看,濕地植物的恢復包括:
①對常水位狀態下露出灘地的植被帶的恢復,這樣的區域一般會種植低矮濕生的植物幼苗;
②對常水位下植被帶的恢復,主要種植高大的挺水植物幼苗或繁殖體;
③對濱水帶的植被恢復,主要種植的是濕生的灌木繁殖體;
④對濕地邊界植被的恢復,其主要內容為邊界隔離帶中的種植植被,比如喬木、灌木等;
⑤對水質凈化區域植被的恢復,人們可以選擇一些自凈能力較強的植物種類,能夠對污染起到凈化的作用。
濕地恢復策略:水環境恢復
在濕地公園建設的過程中,進行水環境的恢復,首先應該明確該濕地資源與外界水源的聯系方式。
通常情況下,要促進濕地公園水環境的恢復,可以使用生態用水的保障措施以及水質凈化的有關措施。其中,常見的生態用水保障措施有濕地生態補水、節水以及滯水等,以上措施都能有效保障生態用水。
補水指的是利用異地的水資源,通過科學調度的方式實現水資源的轉移與再利用。滯水則是通過出水口攔水壩以及橡膠壩的修建,實現水資源的有效管理。節水則是通過減少公園中高耗水的植被數量進一步促進節水效用。
最后,對于濕地公園水質的凈化工作,通常是在保障濕地資源自凈能力的基礎上開展人工濕地的建設。這樣就能夠有效保護濕地資源,同時改善水資源的水質情況。
如果濕地公園的水源是中水,人們可以采取潛流濕地與表流濕地結合處理的方法。如果濕地公園的水源為自然降水,人們可以在水源的入口位置建立表流濕地實現水質的凈化。
綜上所述,濕地資源作為生態資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應該加強濕地公園的建設,采取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同時加強濕地資源的恢復,合理開發濕地資源,加強其水資源凈化能力,提升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促進當地旅游業的持續發展。
(作者工作單位為蘭州文理學院環境設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