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佛說華手經》詞語考釋

2021-05-06 01:40:26胡勇慧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胡勇慧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南長沙 410081)

《佛說華手經》亦名攝諸善根經,全經共十卷35品,由后秦三藏鳩摩羅什奉詔翻譯,收藏于大正藏第十六冊。經名華手,是諸菩薩手持花供養佛陀的緣故。《佛說華手經》主要敘述了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現神力,攝四眾,十方菩薩皆來聚集,手持蓮花供養佛陀,佛陀為斷除諸佛疑惑而宣說大乘菩薩得道經過、毀謗大乘行者之苦報及護持佛法、造像功德等。經中使用的一些口語詞和俗語詞,是研究中古漢語的重要語料。本文以《漢語大詞典》作為參考藍本,對《漢語大詞典》中未收錄的一些詞進行考釋,以及整理出《漢語大字典》中已經存在,但是書證落后的一些詞語。

一、《漢語大詞典》未收錄解釋的詞

【往詣】(31次)

“爾時慧命舍利弗,于日晡時從禪定起,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T16,p127a)①

按:“往詣”應解釋為前往、去。表示去往某地、前往某地。“往詣”在《佛說華手經》中一共出現31次。此詞也在其他佛典文獻中出現,如《起世經》卷二:“四種力兵既嚴備已,王即往詣天金輪所,偏露右髆在金輪前,右膝著地,申其右手捫摸輪寶。”(T01,p317b)《菩薩本行經》卷一:“觀閻浮提一切人民,皆悉饑餓食不可得,唯當往詣大王迦那迦跋彌所而乞食耳。”(T03,p110a)《百喻經》卷四:“兒聞語已至明旦,竟不問父獨往詣彼。” (T04,p555a)《大唐西域記》卷十一:“大明永樂三年,皇帝遣中使太監鄭和,奉香華往詣彼國供養。”(T51,p939a)

《說文·彳部》:“往,之也。”[1]37本義是“去,到…去”。如《莊子·逍遙游》:“往而不返。”[2]7《廣韻·養韻》:“往,之也、去也、行也、至也。”[3]313《廣雅·釋詁一》:“往,至也。”[4]2如《易傳·系辭》:“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5]878“往”“來”相對。《左傳·昭公七年》:“王曰:‘取而臣以往,盜有寵,未可得也。’”杜預注:“往,去也。”《逸周書·武紀》:“往不復來者,亡。”朱右曾集訓校釋:“往,去也。”[6]743

可見,“往”“詣”同義,“往詣”為同義復詞,“往詣”可以解釋為前往、去。《大詞典》未收錄此詞,應當補錄。

【悅解】(1次)

“爾時,世尊告迦葉曰:‘汝且就座請問所疑,當為汝說令得悅解。’”(T16,p128c)

按:“悅解”指使理解,使明白。表示解答疑惑,使人明白曉暢,讓人領悟。該詞在其他佛典中也經常出現,例如,《出曜經》卷四:“即說譬喻悅解智者,或有智人由勸勵成就,或有智人呵制禁止。”(T04,p628b)《辯正論》卷六:“孔子馬侵野人之苗,野人怒止其馬,孔子使子貢悅解焉。”(T52,p529c)《漸備一切智德經》卷四:“智慧光明,辯才通徹,清凈之業,一時須臾,悅解眾生。”(T10,p488a)

“悅”有歡樂、喜悅的意思。如《歸去來兮辭》:“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8]10151這句詩中的“悅”就是使愉悅的意思。“說”同“悅”,《說文·言部》:“說,說釋也。”[1]47段玉裁注:“說釋,即悅懌,說、悅、釋、懌,皆古今字。許書無悅、懌二字。”[5]4240《爾雅·釋詁上》:“悅,樂也。”[9]3《廣雅·釋詁一》:“悅,喜也。”[4]11如《莊子·徐無鬼》:“武侯大悅而笑。”[2]284《新唐書·柳澤傳》:“臣聞賞一人而千萬人悅者,賞之。”[5]2469《書·武成》:“大賚于四海而萬姓悅服。”孔穎達疏:“悅是歡喜,服是聽從。”[8]10151

“解”有明白、理解的意思。《廣韻·蟹韻》:“解,曉也。”[3]270如《莊子·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成玄英疏:“解,悟也。”《列子·黃帝》:“今東方介氏之國,其國人數數解六畜之語者,蓋偏知之所得。”又如《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5]4182以上例子中的“解”均為明白、曉悟、理解的意思。

考釋可知,“悅解”詞義偏重于“解”,“悅”取其“愉悅”的心情義,問題得到了解答,心情自然愉悅、豁然開朗。因此“悅解”表示使明白,使理解。《漢語大詞典》中有“悅使、悅喜、悅服、悅暢”等詞,《大詞典》中沒有收錄“悅解”一詞,應當補錄。

【逼礙】(1次)

“時四部眾、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陀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來入竹園,皆見廣博不相逼礙。”(T16,p128c)

按:“逼礙”可解釋為阻礙、阻擋。“逼礙”在此處與“廣博”意思相反。“逼礙”一詞在其他佛典文獻中也可見到,如《武林梵志》卷十二:“發乎浩渺之區,而頓就斂束,逼礙沙潬,回薄激射,折而趨于兩山之間。”(B29,p745b)②清代張潮《虞初新志》:“觀者坐團圓臺級,層層相接,高出數丈,能容八萬七千人座位。其間各有行走道路,不相逼礙。”

“逼”指迫近、逼迫。《說文·辵部》:“逼,近也。”[1]36陳子昂《度峽口山》:“遠望多眾容,逼之無異色。”[5]4112如《韓非子·揚權》:“木枝外拒,將逼主處。”[8]14989《爾雅·釋言》:“逼,迫也。”[9]55邢昺疏:“逼,相急迫也。”[5]4112由“近和迫”可引申出“狹窄”義,如曹植《七啟》:“人稠網密,地逼勢脅。”[5]4112又有逼蹙、不寬綽的意思,如《搜神記》:“蓋上饒奢,下儉逼。”[5]4112

“礙”指妨礙、阻礙。《說文·石部》:“礙,止也。”[1]193本義為阻止。《廣雅·釋詁三》:“礙,止也。”[4]34如《列子·力命》:“獨往獨來,獨出獨入,孰能礙之。”[5]2635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圖詩》:“栱積行云礙。”[6]1591此兩例中的“礙”為阻止、阻礙義。《折楊柳》:“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8]10719此處“礙”為“妨礙”義。

“逼”“礙”為近義復合詞,“逼礙”一詞可理解為阻礙、阻擋的意思。《漢語大詞典》收錄了“逼仄”“逼促”等詞語,未收錄“逼礙”一詞,應當補錄。

【敷置】(2次)

“爾時,世尊告目連曰:‘汝與如來敷置高座,吾今當說斷眾生疑經,悉知一切眾生深心,皆令歡喜得入法海。’”(T16,p129a)

按:“敷置”指安排、安置、放置。“敷置”在《佛說華手經》中出現兩次,在其他佛教文獻中也大量出現,如《中阿含經》卷六:“彼各受教,共設廚宰,供辦肴饌、種種腆美,長者躬自敷置高座,無量嚴飾。”(T01,p459c)《大般涅盤經》卷一:“為佛及僧敷置七寶師子之座,其座高大如須彌山,是諸座上皆有寶帳垂諸瓔珞。”(T12,p606b)《法苑珠林》卷七十七:“是時舍主即出奉迎,敷置茵褥請入就坐。”(T53,p865c)《南傳長部經典》卷二:“即于沙羅雙樹間,敷置床座,使頭向北。”(B06,p55a)

“置”指安放、安置。《玉篇·網部》:“置,安置。”[7]298如《尚書·說命》:“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孔傳:“于是禮命立以為相,使在左右。”[5]3114《莊子·逍遙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2]1此處“置”均有安置、安排義。《禮記·祭義》:“置之而塞乎天地”,孔穎達疏:“置,措置也。”“置”也有陳設義,如《呂氏春秋·異用》:“湯見祝網者置四面”,高誘注:“置,設也。”[6]1796

故“敷置”為近義復合詞,表示安排、安置、放置的意思。《大詞典》未收錄此詞,應當補錄。

【修集】(11次)

“于時眾中,有法王子名華德藏,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作是念言:‘我欲從佛問諸法門、金剛句門、重句門、不斷句門、修集一切諸法句門。’”(T16,p130a)

按:“修集”指修習、修行。“修集”一詞在《佛說華手經》中多次出現,在其他佛典文獻中也多次使用,如《悲華經》卷一:“爾時,會中有菩薩名解脫怨憎,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成就幾法,能修集是解了一切陀羅尼門?’”(T03,p172a)《十住經》卷二:“如是苦惱孤窮眾生無有救者、無有舍者、無有究竟道者,唯我一人,獨無等侶,修集福德智慧。”(T10,p512a)《賢愚經》卷四:“此人前世,已種得度因緣,以吞法鉤,如魚吞鉤,必出不疑,已曾修集諸善功德,晝夜精勤,修習讀誦修多羅、毘尼、阿毘曇,廣通經藏。”(T04,p377b)

“修”指修習、學習。《韓非子·五蠹》:“今修文學,習言談。”《顏氏家訓·歸心》:“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業。”[5]194《禮記·學記》:“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鄭玄注:“修,習也。”[8]1371

“集”指匯集。《爾雅·釋言》:“集,會也。”[9]40邢昺疏:“經典通謂聚會為集。”[5]4403《玉篇·隹部》:“集,合也。”[7]452如《書·胤征》:“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孔傳:“集,合也。”[5]4403《送東陽馬生序》:“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10]253王羲之《蘭亭集序》:“群賢畢至,少長咸集。”[5]4403以上幾例中的“集”均為匯集義。

當“修集”在佛典文獻中使用時,“修集”理解為修習佛法更為恰當,在此處“修集”當為偏義復詞,理解為修習、修行。《大詞典》未收錄此詞,應當補錄。

【勸請】(6次)

“是人昔曾受我教誨,我所勸請,能建法幢、吹大法貝、擊大法鼓、張設法幡,為諸如來之所知識。”(T16,p133b)

按:“勸請”指誠摯地請求,在佛經里面指誠摯地請求佛祖菩薩的來臨。“勸請”一詞在其他佛典文獻里面也可見到。如《雜阿含經》卷四十九:“悉化現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勸請世尊令入其舍,令諸比丘次受房舍及諸臥具。”(T02,p362a)《佛本行集經》卷七:“如來得成于佛道已,創為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王于先勸請如來說法,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T03,p687a)《入楞伽經》卷三:“爾時圣者大慧菩薩,復以此義勸請如來。”(T16,p531a)《高僧傳》卷三:“群臣皆拜伏勸請曰:‘王若舍國則子民無依。’”(T50,p340b)

“勸”,《說文·力部》:“勸,勉也。”[1]293本義是指勉勵、鼓勵。后引申出勸導、勸說之義。《廣雅·釋詁四》:“勸,教也。”[4]44如《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8]2569《己亥雜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5]416江淹《蕭領軍讓司空并敦勸啟》:“而乃復降朱輪之使,方枉青冊之勸”,胡之驥匯注:“勸,即敦勸,固請也。”[6]257“勸”含“請”義。

“請”有請求義,《廣雅·釋詁三》:“請,求也。”[4]35《玉篇·言部》:“請,問也、求也、乞也。”[7]164如《論語》:“儀封人請見。”[5]4241《左傳·隱公元年》:“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11]9“請”在這兩例中均為請求義。

“勸請”為近義復合詞,偏向于請求這一意義,因此,“勸請”可解釋為誠摯的請求。《大詞典》未收錄,當補。

【滅盡】(4次)

“所得福德假令有形,若四天下所有眾生皆得人身,于此福德各持一分,搏若須彌山,而此福德猶不滅盡。”(T16,p181b)

“滅”,有消滅、除盡的意思。《說文·水部》:“滅,盡也。”[1]237《玉篇·水部》:“滅,盡也。”[7]353《爾雅·釋詁下》:“滅,絕也。”[9]19“滅”有“盡、絕”義,如《易·剝》:“剝床以足,以滅下也。”《漢書·王莽傳上》:“廣封功德以勸善,興滅繼絕以永世。”[8]7992

“盡”有竭盡、完的意思,《廣韻·軫韻》:“盡,竭也。”[3]276如《管子·乘馬》:“貨盡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8]11056“盡”也有終止、終了的意思,《小爾雅·廣言》:“盡,止也。”[12]2《玉篇·皿部》:“盡,終也。”[7]301如《韓非子·難一》:“且舜救敗,期年已一過,三年已三過。舜有盡,壽有盡,天下過無已者,以有盡逐無已,所止者寡矣。”[5]2749《墨子·經說下》:“景,光至景亡,若在,盡古息。”俞樾:“盡古,猶終古也。”[6]1538此處“盡”為“終”義。

“滅”與“盡”意義相近,“滅盡”為近義復合詞,表示消滅、消失。《大詞典》未收錄此詞,當補。

【堪受】(9次)

“是大菩薩說空、無相、無作之聲,諸小菩薩著于吾我、陰、界、諸入,亦著持戒、禪定、智慧,著諸道果,亦著涅槃及諸佛故,不能堪受。”(T16,p200b)

按:“堪受”可理解為接受、承受、忍受。此意義在其他佛典文獻中也經常出現。如《佛說月喻經》卷一:“以是義故,如迦葉苾芻者,應入白衣舍,堪受利養。”(T02,p544c)《出曜經》卷二十:“三義故名為無著:一者斷結故謂無著,二者堪受人施故謂無著,三者三界無種亦無根本亦不復生故謂無著。”(T04,p717a)《宋高僧傳》卷二十三:“其有不善之人,慣嘗刲割,謂疼痛,為詼諧,堪受凌遲。”(T50,p861c)《阿育王傳》卷二:“汝少來婉樂不堪受此饑渴寒熱。”(T50,p107a)

“堪”有勝任、承受的意思,《玉篇·土部》:“堪,任也。”[7]27《說文解字注·土部》:“堪言地高處無不勝任也,……引申之凡勝任皆曰堪。”[13]692《國語·周語上》:“眾以美物歸汝,而何德以堪之。”韋昭注:“堪,任也。”[6]431如《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8]2888此處“堪”為承受義。

故“堪受”為近義復合詞,表示承受、接受、忍受。《大詞典》未收錄此詞,當補。

二、《漢語大詞典》書證落后的部分詞

【行詣】(31次)

“時大迦葉以佛神力,于彼石室忽然不現,現于竹園,行詣佛所。”(T16,p27b)

即走訪、拜謁。《大詞典》例引南朝梁沈約《宋書·羊欣傳》:“自非尋省近親,不妄行詣,行必由城外,未嘗入六關。”[8]4321

【納衣】(4次)

“是人常修阿蘭若行,乞食、納衣、麁弊三衣、邊外遠住,少欲知足,樂遠離行,于一切法心不與合,聲聞德行皆悉具足。” (T16,p127b)

即衲衣,取別人丟棄的布帛縫制成的僧衣,也稱為百衲衣。《大詞典》例引南朝梁慧皎的《高僧傳·義解·慧持》:“持形長八尺,風神俊爽,常躡草屣,納衣半脛。”[8]13276

【嚴凈】(8次)

“及成佛時,國土嚴凈,聲聞菩薩眾數如是,演說正法度人如是,壽命長短佛法如是,形色相好正行如是,滅度之后法住久近;令諸菩薩各于衣中見如是事,得斷所疑。” (T16,p129b)

即莊嚴清凈。《大詞典》例引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窣堵波、僧伽藍崇高弘敞,廣博嚴凈。”[8]3952

【隨順】(21次)

“說是門時,七萬七千諸菩薩眾皆逮得是無閡法門,便能隨順如來之行,此諸菩薩同聲唱言:‘我等今者,則為已逮無上正覺。’六萬眾生皆發無上正覺之心。” (T16,p131c)

即依從。《大詞典》例引唐·韓愈《答陳生書》:“所謂順乎在天者,貴賤窮通之來,平吾心而隨順之,不以累乎其初。”[8]16468

【怖畏】(31次)

“驚疑怖畏墜大深坑,作是念言:‘如來名為得一切智,而今此經說智不行、慧不能通、明不能了、問無有答、無可知相。’”(T16,p133a)

指恐懼。《大詞典》例引南朝劉宋范曄《后漢書·度尚傳》:“刺史度尚懼磐先言,怖畏罪戾,伏奏見誣。”[8]10075

【臨顧】(1次)

“發心即轉法輪菩薩殷勤三請:‘唯愿如來至彼世界,若不臨顧,我當自以報得神力接此世界,如一念頃置于彼土虛空分中。’”(T16,p136a)

指光臨見訪。《大詞典》例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王成》:“王亦曾聞祖有狐妻,信其言,便邀臨顧,嫗從之。”[8]11893

【散滅】(3次)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令大風起吹諸世界,互相觸搏壞裂破碎,皆悉散滅。”(T16,p136a)

指散失凈盡。《大詞典》例引唐·姚思廉《陳書·儒林傳·沈文阿》:“秦燒經典,威儀散滅。”[8]6937

【憶想】(6次)

“譬如有人與空共諍,世間如是,但從憶想分別故有,無牢無固猶如聚沫。” (T16,p136b)

指回想。《大詞典》例引宋朝唐庚《有所嘆詩》之二:“耕田佩印兩徒然,憶想平津只去年。”[8]10368

【信解】(20次)

“汝等能護如來法藏,善能信解如來所行而演說耶?”(T16,p137b)

即對佛法心無疑慮,明見其理。《大詞典》例引南朝梁慧皎《高僧傳·誦經·釋法慧》:“居閣不下三十余年,王侯稅駕止拜房而反。唯汝南周颙,以信解兼深,特與相接。”[8]1422

【抒氣】(1次)

“臨抒氣時,知是諸根應入地獄。”(T16,p137c)

指呼氣/透氣。《大詞典》例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二回:“艙里的人也有出來抒氣的。”[8]8409

【滅度】(21次)

“堅意!若復有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佛現在、若滅度后,能求是等助菩提法菩薩藏經。”(T16,p138a)

指涅槃。《大詞典》例引唐白居易《唐撫州景云寺石塔碑銘》:“佛滅度后,薝卜香衰,醍醐味漓。”[8]7993

【形壽】(3次)

“使此人從旦至食,以諸珍寶積若須彌,與一一人,中時、晡時、初中后夜,盡其形壽,晝夜六時,以此寶聚施與眾生。”(T16,p138a)

指壽命。《大詞典》例引南朝梁簡文帝《為諸寺檀越愿疏》:“今愿為武當山·太平寺并此鎮望楚、白塔、同安、習善、延明、頭陀、上鳳林、下鳳林、廣嚴等寺,皆盡形壽,永為檀越。”[8]4524

【回觀】(4次)

“求大慈悲及不虛行,象王回觀師子奮迅無見頂相,求如是等諸佛大法,亦求無比最勝威儀第一之行。”(T16,p173a)

指環視、四顧。《大詞典》例引唐白居易《村居苦寒》詩:“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8]14747

【悋惜】(2次)

“又以悋惜自身命故,起諸罪業;因罪業故,當墮惡道,乃更不能守護后身。”(T16,p175b)

即顧惜、舍不得。《大詞典》例引宋蘇軾《與劉宜翁書》:“古之至人,本不悋惜道術,但以人無受道之質,故不敢輕付之。”[8]10151

【危脆】(1次)

“王子當知,受胎甚苦,處胎時苦,出時亦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是身無常,空不堅固,養育勤勞,壽命危脆,是無常事甚可怖畏,無邊生死何可窮盡?”(T16,p177c)

指危險脆弱。《大詞典》例引南朝·梁沈約《宋書·張邵傳》:“人生危脆,必當遠慮。”[8]2267

【諂曲】(5次)

“既遣之已,語跋難陀:‘我今明見女人諂曲,多諸過咎,不凈充滿,心生厭離,欲于佛法出家為道。’”(T16,p187c)

指曲意逢迎。《大詞典》例引南朝·梁·慧皎《高僧傳·譯經下·求那跋摩》:“濁世多諂曲,虛偽無誠信。”[8]15673

《漢語大詞典》是研究漢語詞匯的權威工具書,廣泛地收錄了古今漢語中的詞語、俗語、熟語等,釋義準確,義項精準齊全,書證豐富。佛典文獻是研究漢語詞匯的重要參考資料,尤其是中古漢語,佛典文獻中出現的一些口語詞和俗語詞,也是重要的語言研究材料,有助于豐富漢語詞匯。本文對《佛說華手經》中的一些詞匯進行了粗略的研究,并將在《漢語大字典》中書證引用落后的一些詞也進行了羅列,以期對大型辭書的編纂有所補充。

注釋:

① 本文所引佛經原文來自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免費提供的電子佛典數據庫,(T16,p127a)中的“T”指 《大正新修大藏經》,簡稱《大正藏》;“16”指冊數;“p127”指頁數;“a、b、c”分別指原文上、中、下欄。詞條后的(次)指該詞在《佛說華手經》中出現的次數。

② “B”指《大藏經補編》。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99热最新在线|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2021国产在线视频|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亚洲激情区| 亚洲区第一页|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亚洲区欧美区|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 欧美日本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福利一区在线|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国产一级片网址|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亚洲一区网站|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福利一区在线|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伊人色在线视频| 无码在线激情片|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97se亚洲综合|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亚洲男女天堂|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在线一级毛片| 国产情侣一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视频在线网|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